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山東

山東東營加強鄉村多層次人才培養,為農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新型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主力軍

2019年06月13日09:19  來源:《工人日報》

5月14日一大早,山東東營區史口鎮林家村路路通家庭農場裡,農場主馬路路正忙著向裝滿稻種的池子裡加水,提前為稻蝦混養作准備。對自己的農村創業路,這位80后小伙充滿了信心。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突出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積極培育鄉村多層次人才,著力培養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如今,像馬路路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正成為東營區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試水首批職業農民

馬路路從事水產養殖已經十余年,因為經驗豐富,這位農村小伙兒的生意從最初十余畝發展到如今的500余畝。去年,身為農村農業致富帶頭人的馬路路,同東營區的另外130位農民一道,被順利認定為東營市首批職業農民。

為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東營區率先在東營市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認定結果統一納入新型職業農民數據庫,對認定后的新型職業農民實行動態管理,推動農民向專業化、職業化轉變。針對合格的職業農民,東營區組織農業專家組進行職稱評定,目前全區已經有5人取得了中級職稱,政府還為這5人分別發放了5000元獎勵。因為經驗豐富、技術扎實,馬路路也成為其中的被獎勵者之一。

東營區農業農村局科教辦主任劉學敏介紹,去年以來,東營區對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實行扶持獎勵,在土地流轉、產業扶持、人才獎勵激勵、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上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東營區建立了常態化的跟蹤服務機制,所有學員納入信息數據庫,安裝使用雲上智農APP進行網上學習,還為學員交流和合作搭建平台,聘請一批經驗豐富的專家,點對點長期跟蹤指導,把新型職業農民“扶上馬”“送一程”。

讓農技與農民零距離

作為優秀新型職業農民的代表,馬路路的農村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

去年下半年,馬路路的家庭農場施行了8年的藕蝦混養遇到了發展瓶頸。去年年底的一次新型職業農民集中培訓會上,一場專門針對水產混養技術管理的課程,讓馬路路看到了轉機。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馬路路還將相關農技專家請到了自己的農場,商討對策,最終確定了稻蝦混養模式。

“去年以來,我們根據農民需求設立培訓內容,以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家庭農場主等為對象,採取‘聽’‘看’‘跟’相結合的形式,加速先進技術和成果在當地的推廣應用,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實訓對接,使新型職業農民較好地掌握相關技術。”劉學敏告訴記者。

在距離路路通家庭農場幾公裡的瑞豐家庭農場,職業農民蓋春銘也是因為一次農產品的深加工及應用培訓,有了別樣的農業發展路徑。“我們水塘裡的這些荷葉,經過晾干加工后可以做成多種口味的荷葉茶,沖泡飲用后就有減肥的功效。”蓋春銘拿著專業機構給予的檢測報告,向記者介紹起自家農場產的荷葉茶。目前,他們農場生產的荷葉茶正在進行試產,在獲得相關產品許可后將進行量產推向市場。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類似馬路路和蓋春銘參加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東營區已開展了12期,培訓了600余人次。

農業有了“新鮮血液”

黝黑的面龐,結實的胳膊,憨厚的笑臉……5月14日,在東營區的探尋新農創業谷,記者見到王俊達時,很難猜出他是一個剛畢業幾年的90后大學生。和他一起創業的還有5個人,平均年齡也僅有26歲。

談及回農村創業的初衷,王俊達打開了話匣子。“我們主要圍繞大學生、返鄉下鄉青年等新農人,以新技術引領、新品種培育為突破口,為新農人打造‘創業+生活+社交’功能承載平台,通過創業孵化、園區示范、品牌共建,帶動農民共同致富。”在他看來,當前的農業技術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掌握,年輕人擁有這個優勢﹔另外,在運用新媒體拓展銷路方面,職業新農人也可以給農業發展帶來新的突破。

“政府部門在土地流轉和創業谷建設方面也給了很大的幫助,讓我們能安心做現代農業。”對於項目能順利落地,王俊達點贊了當前的農業政策。他告訴記者,政府為了鼓勵他們創業,還積極為他們申報了“鄉村之星”,提供培訓、新技術推廣等便利。

目前,“探尋新農創業谷”已經成為當地葡萄錯季生產、草莓立體種植免費示范推廣基地,山東省農業標准化生產基地、首批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他們還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共建創業導師團隊,吸引返鄉下鄉青年等新農人參與鄉村建設,實行一對一指導新農人創業。

王俊達團隊落地農村,是東營區實施農村返鄉人才重點培養工程的成功案例,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近年來,為了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扶持力度,東營區在全區“雙創英才”評選中增加了高效生態農業創新創業人才的比重,以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高端人才與農業發展深度融合﹔還積極推薦申報各級“鄉村之星”評選活動,在區級評選中適當增加評選數量,提高扶持標准,由每年600元提高到800元。此外,東營區積極優化鄉村人才發展環境,以大學生、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為重點,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記者 叢民 通訊員 李建星 徐淑霞)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