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綜合報道

服務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群體,但專業人才后備不足、流失率高

海南社工缺口大 現實難題待解

業內人士建議,盡快出台配套文件,建立合理的薪酬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並進一步培育發展社工機構

2019年06月20日08:27  來源:《工人日報》

6月5日,天剛蒙蒙亮,24歲的陳亞喬就起床了。她每天要從海口東面出發,穿過市區,到位於海口南面接近澄邁縣老城的海南省托老院工作。

陳亞喬是一名社工,她和另外兩名同事一起,負責海南省托老院老人精神、心理、情緒方面的撫慰、調節等工作。

如今,還有不少像陳亞喬這樣的社工活躍在海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空巢老人等各種深層社會問題凸顯,在政府公共服務不足的情況下,社工正在成為加強社會治理的有益補充。按國際標准,每千人中應有2至2.5名社工,擁有230萬人口的海口約需社工2300多人,然而,截至2018年,全海口社工人數196人,其中持証的專業人才僅82人,缺口巨大。

僅有82名持証,社工缺口大

“想招個專業社工真不容易啊!”6月10日中午,位於海口市龍華區金貿街道的金海社區居民委員會稍顯冷清,隻有兩名工作人員在值班,其中一名志願者正忙著整理獎勵給志願者的禮物。據了解,金海社區隸屬於龍華區金貿街道辦事處,轄區共有30個住宅小區、5家住區單位、1所小學,常駐人口7568人。2015年10月,金海社區在海口市龍華區民政局的支持下,購買社工服務,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

“這幾年,我們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家庭溝通方面開展了不少工作。”在海口市龍華區濱濂北社區負責人陳小月看來,如今,從國家到地方已形成一個共識,社會能做的,都交給社會做。

2015年,該社區通過走訪和調查發現,該社區小學一般下午四點半放學,但有一些家長通常是下午6點才下班,為了保障小朋友們在這“空窗期”的安全和學習,就組織社工和部分全職媽媽組成“社工+家長志願者”的服務模式對小學生進行課業輔導、開展青少年文體活動等。目前,課堂已開辦8期,得到了社區家長們的認可和歡迎。

海口市共有8家市級社工組織,社工服務已覆蓋全市4個區、部分街道及部分社區。每年,海南民政部門投入上千萬元購買各種社會服務,催生對專業社工的巨大需求。然而,來自海口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海口社工人數才196人,其中隻有82人持証。

“今年,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我們又承接了入戶探訪、義診、科普等便民宣傳活動,可現在社區都是注冊志願者多,專業社工才2個,忙不過來!”在陳小月看來,社工的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象征,隨著海口經濟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市內很多職能部門其實都需要專業的社工人才,然而,目前海口社工人才緊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工作的開展。

人難留,工資和認可度“雙低”

記者走訪發現,一方面社工缺口大,但另一方面,社工的門檻並不低。此前,在海口市社工專場招聘會上,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最終隻有20多人符合要求。據了解,社工從業人員一般要求具備社會工作、心理學或社會學等專業背景或持有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的專業資格証書。

海口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秘書長王鈺告訴記者,獲取社會工作師資格証書需要通過相關職業考試,然而,海南每年這項考試的通過率並不算高。2017年數據顯示,海南全省有500多人報名考試,但隻有58人合格。即便考証合格,很多人還是沒有進入社工行業,而是去了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地方。

“目前全市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社工行業認識不到位等問題,對考取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証書人員的激勵機制尚未在全市鋪開,這也延緩了我市社工事業向前發展的步伐。”王鈺說。

2017年取得社工專業本科學位的黃雲,在從事一年社工工作后就轉行開了花店。“真正入了行才發現,做社工絕不是想象中那麼輕鬆。”黃雲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家庭服務部隻有2名社工,但根據指標要求,他們一年需完成近100次小組活動、16個個案服務、300戶上門探訪和120次電話探訪。

而工作壓力大並非是她和同事感覺“社工難做”的主要原因,社會認可度低、薪酬低等老問題並未隨著“社工熱”而改善。

按照業內標准,海口市一名普通社工的月薪大約在3000元至3500元之間,根據社工的學歷、工作時長、是否持証等不同標准而有所起伏。

“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增長,現在每月拿三四千元,三五年后或許還是拿三四千元。”黃雲說,這個工資水平對於一個剛入門的人或許尚有吸引力,但卻很難留住有經驗的老社工,工資的“天花板效應”是導致社工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此外記者發現,海口本地高校中,僅有一所高校設置了社會工作專業,從而導致了社工后備人才不足。同時,目前海口社工行業經費完全依賴政府,除社工薪酬低外,還存在工作不穩定,機構發展良莠不齊難於吸引到人才等原因。

行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

雖然社工行業當前存在不少問題,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個行業的前景依然清晰。

“希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社工提供更多崗位,不僅能夠吸引人才的到來,還能留住人才,更好地為需要的人提供服務。”在黃雲看來,政府部門要出台相應政策,形成一套科學、合理、高效的公共服務定價機制,充分合理地考慮將社會組織的人力成本納入購買價格,避免因定價過低而造成社會組織生存困難,不利於留住人才。

與黃雲的建議相似,社工王亞慧也希望社工行業能有政策支持。她認為,“政府購買服務”是未來社工服務的發展方向,既可以提高政府效率,又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好、更專業的公共服務。

“行業發展如釀酒。”王鈺則認為,社工是一個以價值觀為核心的行業,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來實現循序漸進、自上而下的發展。“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出台有關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及志願者隊伍建設相關配套政策文件,為加快推動社工事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王鈺表示,有關部門將全面落實在職在崗社會工作人才全員教育培訓計劃,鼓勵引導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水平考試,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合理的薪酬保障機制,並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提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職業聲望和社會地位,讓社工這份職業成為“香餑餑”。

不僅如此,“有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培育發展社工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資金資助、落實稅收優惠等措施,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興辦民辦社工機構,發揮好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的作用。”王鈺說。(記者 吳雪君)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分享到: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