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勞動者之歌——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人物風採

愛唱歌的“光明使者”——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馮德倫

2019年06月27日08:46  來源:《工人日報》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馮德倫。

馮德倫給員工講解他總結的設備巡視“5到位”工作法要領。

馮德倫(中)在變電站現場講解端子箱防止凝露技術措施。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重慶華燈初上。”在一眾到重慶旅游過的游客眼中,夜幕下的重慶被燈火“點亮”,靚麗而又夢幻。而在燈火輝煌的背后,有一群控制著燈光“開關”的電力工作者。當千家萬戶燈光通明時,卻鮮有人想到幕后的電力工作者們常年堅守在相對枯燥的崗位上,時刻守護這一片“光明”。

電力工作者有著“光明使者”的美譽。他們之中,有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小伙,而有的已經在電力戰線上耕耘了數十載,一直播撒著“光明”。其中,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南岸供電分公司的馮德倫就在電力戰線上耕耘了34年。其間,他一邊孜孜不倦地散播“光明”,一邊用歌聲愉悅自己和他人……

追求卓越的“樂之者”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草地遍地花”……每個工作日上午7點至8點左右,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南岸供電分公司負一樓的車庫裡,路過的人總能聽到馮德倫的歌聲,或鏗鏘有力、或婉轉動聽,新一天就從這“魔性般”的歌聲中開始了。

今年54歲的馮德倫頭發有點灰白,但梳得一絲不苟,操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整個人看上去精神抖擻。性格開朗、樂觀的他,從1985年參加工作起就愛上了唱歌,平日裡沒事兒就哼哼歌,而每天上班在車庫先開開嗓這個習慣,從3年前就養成了。

“每天唱歌自己心情愉快,也能給別人帶來正能量。”馮德倫現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南岸供電分公司副總工程師,他從事過調度、生產管理等工作,獲得各種業內外榮譽47項。同事眼裡的他總是快樂的,靠近他仿佛也能被快樂“傳染”。

“馮總工程師工作日很早就在公司車庫裡唱歌,我們私下還在開玩笑,說他是被電力‘耽誤’的‘歌手’。”該公司的一位職員稱,馮德倫唱的都是老歌,歌聲也很“魔性”,但仔細聽來,覺得還挺有韻味。“聽他唱歌的時候,我們心裡也覺得樂呵呵的。”

在馮德倫的“歌單”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陽光路上》。“陽光路上,無限風光,前進的腳步日夜兼程,不可阻擋……” 在34年忙碌而辛苦的工作中他很認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他說,“要把工作當事業,做一個‘樂之者’,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這也是我喜歡這首《陽光路上》的原因。”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這是馮德倫時常挂在嘴邊並始終堅守的信念。據他回憶,剛參加工作那一年,為了干好電網調度員工作,他花了3個月時間跑遍了全市所有的變電站,記下所有變電設備的情況。

“重慶電網的接線圖我都能背得下來。”他把接線圖、操作規范牢牢地裝在腦子裡,因為他知道調度員的工作尤為重要,不僅維系著電網安全,更關系到員工的生命。

他說:“要讓規程變成本能。”在自我嚴格要求下,18年的電網調度工作中,他操作零失誤。

對馮德倫來說,他不僅能把全市的電網接線圖和調度規程背得滾瓜爛熟,還曾實現了在短短1個月內,把10千伏配網的調度員訓練提升到能夠擔負起110千伏地區電網調度的歷史性突破……無論是在一線調度員的崗位上,還是在管理崗上,他所追求的就是“做到最好”。

去年8月初,南岸某片區因新建變電站原因,要有序停電。得知后,部分客戶情緒激動,到單位討說法。馮德倫主動把自己的電話公布在張貼欄內,接受該片區客戶咨詢。

那10多天裡,馮德倫每天接聽電話超過100個,不厭其煩地向客戶溝通、解釋。

“半夜一兩點鐘,也有客戶打電話來咨詢!”馮德倫回憶說,有的客戶開口就罵,自己隻有忍著,還得給客戶賠不是。好在讓他欣慰的是,通過耐心地溝通解釋,絕大部分用電客戶表示理解和支持,沒有發生重大輿情和群訪事件。

“重慶夏天沒電有多難熬大家都感同身受,所以群眾電話打給我有怨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馮德倫說,換位思考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普通市民對電力工作不了解,他公示電話前,就做好了當“出氣筒”的准備。

“我這個人不喜歡拒絕,不願應付,能做到滿分,就不要隻做到99分。”從調度員成長到“指揮官”的34年,這些都是常挂在馮德倫嘴邊的話。在大家和領導眼中,無論是搶險救災、重大活動保電的安排指揮,還是重點工程、重大事項的組織協調,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攬下任務,想方設法攻堅克難。

有擔當的“實干家”

馮德倫不僅在本職崗位上盡職履責、傾心傾力,在急難險重面前更是勇當先鋒,曾多次帶隊奔赴市內外救災一線。

2009年夏季,重慶墊江縣發生特大風災,他帶領他的線路鐵軍主動請命前去搶險。“3天內要保証全縣恢復正常供電。”馮德倫出發前就立下誓言。餓了啃干糧、困了席地臥,最終,憑著鋼鐵般意志、高水平的技能圓滿完成了抗災搶險任務。

而在他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4·20”四川雅安地震的救災經歷。當晚,25輛車、85人的搶險救援隊伍在永川集結,馮德倫任副總指揮,帶領隊伍連夜趕到災區現場。

凌晨2點,作為第一支趕到現場的電力搶險隊伍,他帶領著大家馬不停蹄地參與救援,為醫院、自來水廠、災民集中點應急保電。

遇到救援道路中斷時,他帶頭“手動抬車”、連續兩天三夜沒合眼指揮救援、腳走到腫了一大塊兒……在搶險救援的7天裡,余震不斷、滾石不斷,他和隊伍在生死考驗下,克服著一個又一個困難。

4月28日下午,85人、25輛車毫發無損地凱旋。馮德倫記得很清楚,回到家后他把在自己關在屋裡大哭了一場,所有的壓力和辛苦在那一刻釋放。

馮德倫的身影除了出現在搶險救災一線外,他還出現在極易產生高原反應的青藏高原。

2016年,在西藏電力公司QC培訓班上,由於高原反應嚴重,頭疼得很厲害。但他還是強忍著堅持上完課才去診所輸液,下午又准時出現在培訓課堂上。他說:“我希望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馮德倫是一個有擔當、有實力的‘實干家’。”該公司領導和同事談起馮德倫時,毫不吝嗇贊揚之詞,“重點工程協調辦公室主任”“勞模創新工作室主任”“保電工作辦公室主任”“配合政府兩違整治辦公室主任”等這眾多 “頭銜”就是他在各項急難險重任務前沖當急先鋒的生動寫照。

德技雙馨的“好老師”

秉持著甘於奉獻,敢於拼搏的奮斗精神,馮德倫此前也收獲了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范、國家電網公司“雙越之星”先進個人、“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而“一花獨開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 馮德倫十分重視對青年職工的傳幫帶工作。他提出要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要比一代強”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最終目標。

2014年起,馮德倫兼任了“張毅勞模創新工作室”主任,從工作室的定位、到制度體系構建,從硬件建設到軟實力提升,從頂層設計的規劃到機制建設的細節都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排頭兵”,心力的過度付出讓他從兩鬢斑白到了滿頭銀絲。

他對工作室的定位就是兩大核心任務:創新和人才培養。其中,創新的難點之一是尋找好的課題。為此,他沒少費心血。他帶隊到高校、到科研院所開展技術交流對接。

“我們有十幾個實際工作中的難題,你們有解決的辦法嗎?”“我們有十幾個國內外領先的技術,你們在實際工作中用的上嗎?”這是眾多對接活動中與重慶大學的一次交流對話,他創新出的這種方法開創了課題源源不斷出現的主動局面。

辛勤付出終結碩果。他兼任這個部門主任后,工作室榮獲“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榮獲省部級管理創新成果獎14項、省部級及以上職工技術成果獎115項次,獲國家專利授權98項,創造經濟效益超3000萬元,培養出高級技師22人、技師79人、各級優秀專家人才47人。

此外,馮德倫還是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企業導師,他參與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已有30余名。並且還用工余時間在轄區范圍免費辦起了電工技能培訓班,由他授課,把課堂搬到設備現場,結合實際講理論、現場答疑,受到了廣泛歡迎。

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截至目前,超過300名物業、學校、企業、機關等單位的電工參加了培訓。極大提高了社會電工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減少了客戶用電安全事件發生。

在奉獻的同時,馮德倫也成長為管理和技術創新方面的“行家裡手”,作為國網公司省公司級優秀專家人才,他已獲得21項國家專利授權,發表了10余篇技術和管理論文,主持編寫了《重慶電力系統地區調度管理規程》等多項規程標准,成為了公司系統有名的“多才專家”。

盡管馮德倫已有諸多榮譽加身,成績斐然,但如今,每個工作日的早晨,在南岸供電分公司的車庫裡,仍舊能聽到或鏗鏘有力、或低沉婉轉的歌聲……

(涂吉祥 李承英/文 涂吉祥/攝)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