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勞動者之歌——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綜合報道

廣東各級工會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紀實:當好主人翁 建功新時代

2019年06月27日09:00  來源:《工人日報》

廣東省重點工程——廣州市軌道交通18和22號線盾構工程師檢查始發前各項參數。王小杰 攝

2019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兩項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橫跨眾多省市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大幕開啟——

4月10日,廣東省工業系統大灣區建設工程勞動競賽啟動儀式在中建二局珠海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項目部舉行,這一競賽活動將涉及大灣區建設的384個項目、130余萬勞動者﹔4月19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個省市總工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跨區域聯動勞動和技能競賽,攜手助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與此同時,火熱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早已成為助推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建設的重要載體。據統計,僅2018年,全國就有80.4萬家基層企事業工會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吸引7783萬人次參加。

黨和國家始終重視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勞動和技能競賽則是工會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重要載體。2018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要圍繞樹立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引導職工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深入開展各類競賽活動。要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加快建設一支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

2019年2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東明在全總十七屆二次執委會議明確提出,要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擴大覆蓋面、提高參與度,落實到基層、深入到一線,長期堅持下去、形成長效機制,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功立業。

從拼“速度”“體力”,向“效益型”“智力型”轉變﹔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化手段,創新競賽的方式和載體,激勵億萬職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有著80余年歷史的勞動競賽,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內涵。

廣泛:最大限度把職工吸引到競賽活動中

2018年盛夏之時,勞動和技能競賽的熱潮席卷全國各行各業——全國總工會連續下發《關於深入開展“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意見》《重大工程建設勞動和技能競賽工作指南》《關於進一步加強勞動和技能競賽績效評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正式開啟了新時代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新征程。

《意見》傳遞了一個鮮明信號:以職工為中心,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競賽活動中來。

戰略規劃主戰場在哪裡、競賽就跟進到哪裡。在全總和各級工會的大力推進中,勞動和技能競賽向著更廣闊的領域、更廣泛的群體、更多樣的載體延伸。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位名叫“交建小工匠”的萌帥卡通人物誕生了。這位頭戴印有工會會徽安全帽,身穿藍色工裝,擁有炯炯有神大眼睛的“建設小能手”,將在未來三年中陪伴交通職工參與一項重要的“技能賽事”——中國海員建設工會牽頭開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

全總倡導開展的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是一項聚焦國家戰略的宏大工程,需要各區域、各行業協同推進。

——實現區域聯動: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成立由四省市總工會分管領導參加的長三角聯合勞動競賽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聯合開展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建立職工技能交流創新聯盟、勞模工匠和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職工技能培訓雲平台等,實現聯合攻關、聯合革新,致力於打造一個區域聯動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樣板。

——堅持“條塊結合”: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圍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開展“助推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長江”勞動和技能競賽﹔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圍繞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開展“建功中俄能源通道、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勞動和技能競賽﹔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圍繞京張、京雄鐵路建設,分別開展“打造精品工程,建設智能京張”勞動競賽和“創豐碑工程,建精品京雄”勞動競賽,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勞動和技能競賽覆蓋面從國有企業職工延伸到非公企業職工和青年學生,內容也從生產崗位擴展到流通、管理各個方面。

在山西,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等“五小”活動在各級黨政和企事業單位中頗有名氣。省工會、團省委、省科協聯合下發通知,將“五小”競賽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和職工參賽覆蓋面擴大到90%以上,並擴展到高校和高職院校,參賽率達到80%以上。

作為構建我國四大能源通道戰略工程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開展的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不僅將管理、參建單位的所有建設者都納入競賽范圍,更組織大家邊工作邊賽安全環保,賽工程質量,賽創新創效,賽計劃進度,賽陽光工程,爭取將更多職工吸引到競賽活動中,助力打造大國重器。

“勞動和技能競賽覆蓋面、內容、領域和形式都在不斷擴展、不斷創新,有助於加快建設一支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全總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表示。

深入:挖掘來自基層一線的創造潛力

2018年10月10日,11個省(市)總工會和6個相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匯集在江蘇南通,聯合推進一項重要工作——長江經濟帶發展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

在這項橫跨半個中國的勞動和技能競賽中,廣大一線職工在本職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江蘇滬通長江大橋建設競賽產生的42項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安徽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工程競賽,收到合理化建議1524條﹔貴州省職工綠色增效勞動競賽完成技術攻關1892項、技術革新2156項,參賽單位平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超過10%……

競賽的力量源泉來自一線,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活力在基層。如今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早已不僅局限於生產一線的比武練兵,而是成為涵蓋“工人先鋒號”創建活動、“五小”傳統活動、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等眾多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廣闊平台。

從一個人的小改小革,到一個團隊的技術協作攻關,山東豪邁集團王欽峰創新工作室成為挖掘職工創新“礦藏”的重要載體。自2014年被山東省總工會列入首批勞模創新工作室至今,該創新工作室已累計開發新裝備15種,進行工藝革新36項,促進綜合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累計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12億元。

而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以時代楷模張黎明名字命名的“黎明杯”勞動競賽活動,激勵帶動萬名職工在比中學、賽中練、干中創,推動職工創新素質不斷提升。在帶電作業勞動競賽中,張黎明帶領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客”們共同完成了一個綜合智能AI技術,創造出更加精准安全從事帶電作業的智能機器人雛形,人送綽號“鋼鐵俠”。

“改善即是創新,人人皆可創新”秉持這一理念,競賽活動日益深入各個企業的班組、崗位,類似的創新故事正在越來越多的普通職工中間發生著。據統計,5年來,共有5.2億人次職工參加各類勞動和技能競賽,提出合理化建議6224.6萬件,技術革新項目349萬項,發明創造項目111.7萬項,推廣先進操作法的項目有99.1萬項。

與此同時,各地把勞動和技能競賽打造成提升職工素質能力、培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的重要平台。2018年舉行的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帶動各級技能競賽蓬勃開展,有84.74萬職工晉升了職業技能等級。截至目前,共有17名技術工人經全總提名推薦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對此,中建七局總承包公司農民工許紀平有著切身體會。2018年,他的人生軌跡被徹底改寫:在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建七局杯砌筑工決賽中,他憑借苦練的技藝和較高的理論水平一舉奪冠,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在公司成立“許紀平高技能領軍人才創新工作室”那天,他也實現了由一名工地砌筑工向“教練員”的華麗轉身。

“隻要肯下功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許紀平由衷地說。

持久:形成建功立業的長效機制

2018年底,金沙江流域水電工程工地上傳來了好消息:烏東德、白鶴灘雙雙實現“零質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年度雙零管理目標。在烏東德,國內首次大規模成功應用800兆帕級高強鋼,焊縫一次合格率達99%﹔白鶴灘澆筑完成的上平段邊牆混凝土過水養護后,平整光滑的段面會出現鏡面反射效果,被譽為高質量的“鏡面混凝土”。

這一切,得益於施工區長期開展的勞動競賽。

3萬多名建設者、幾十家參建單位……如何在這項復雜工程建設中成功開展勞動競賽?組織方三峽集團針對工程中的重點難點,創建了一套全新的勞動競賽體制機制,制定統一領導、統一方案、統一表彰、分工程實施、分層級開展、分類別競賽、分項目考核、分年度評比的“三統五分”競賽辦法。如建立分類競賽機制,將幾十家參建單位劃分為施工、監理、設計科研、服務保障四個類別,每個類別按照各自特點制定不同的競賽辦法,分別在不同的平台上開展競賽﹔把工程管理的關鍵要素作為勞動競賽的考核指標納入競賽范疇,工程質量有36個考核指標,施工類共計296項考核指標,每個考核指標都可量化評分,確保競賽的科學性。

勞動和技能競賽不是一時一事,關鍵在於廣泛的帶動力和持久的影響力。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競賽成果共享,實現職工、企業、組織者“三贏”。同時,不斷完善競賽組織機制、績效評估機制、激勵機制,提高競賽機制化、制度化水平,推動競賽活動常態化、長效化,這成為各級工會的不二選擇。

——上海從競賽類型、對象、內容三大方面構建“6+1+x”的勞動競賽新體系,並建立勞動競賽觀察員制度﹔浙江全面推進技能培訓、技能練兵、技能比武、技能晉級、技能帶頭人“五位一體”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程,並研究探索“標准化+”競賽模式﹔湖北在開展長江深水航道整治“645”工程競賽中,將開展競賽作為合同履約重要條款,調動參建方積極性。

在常州強力先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這家非公企業,一線技術工人技術創新的獎勵措施有了制度的保障——工會主席與總經理簽署《職工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設立五種創新類型獎項和獎勵,並將創新帶來的年淨利潤增長中的5%作為獎金發給職工。集體合同簽訂僅兩個月,就有首批5個項目的職工獲得近10萬元獎金。

順應高質量發展需要,勞動和技能競賽不斷“升級”,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從線下登錄線上,一個個“指尖上的勞動競賽”應運而生﹔從“競技場”到“加油站”,崗位練兵、技能培訓、導師帶徒開展得熱火朝天﹔從“一枝獨秀”到“群星璀璨”,一批批優秀工匠脫穎而出,代表“中國工人”站上國際技能比拼的舞台中央……

把黨的十九大描繪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是一項宏大工程。向著這一目標,各級工會步伐堅定,以“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載體,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匯聚源自基層一線的智慧和力量,激勵億萬職工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