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湖南

長沙洋湖街道中盈廣場樓宇聯合工會“融化”無形的牆壁,讓員工親如家人——

樓宇裡刮起“工會風”

2019年07月02日08:40  來源:《工人日報》

上班的每一天,唐素平都要不斷地與人打招呼。“唐主席,這周的‘中盈大講堂’講什麼”“唐主席,上次反映給你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感謝你”……

在整個長沙市洋湖街道中盈廣場,似乎就沒有唐素平不認識或者不認識唐素平的人。“誰讓我是這個‘家’的大管家呢。”唐素平說的這個“家”,就是中盈廣場樓宇聯合工會。

一棟幾十層的大樓,不同企業的員工平時各忙各的,不相往來,但因為工會的存在,冰冷的樓宇間刮起了暖風,匯聚成縷縷暖流,“融”掉了無數面有形無形的牆。

先服務,后建會

“吆喝一聲,工會就有了。”提到中盈廣場樓宇聯合工會的成立,作為工會主席的唐素平說得很輕鬆。

她沒有透露的是,在一呼百應的背后,是上級工會指導下長達4年多的前期准備工作。

2014年,唐素平來到湖南豪布斯卡物業公司中盈廣場項目部工作,被選舉為項目部工會主席。中盈廣場的入駐企業以設計、新能源類等新型企業為主,唐素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這些企業員工中打響工會的知名度。

由於很多小微企業員工對工會缺少了解,唐素平決定先從服務入手。

“這麼多企業和員工入駐,吃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其次,設計類企業自然少不了復印、打印。總之,有什麼樣的配套需求,我們就盡可能引進相關服務企業。”唐素平告訴記者。

如果說引入配套企業,實現資源共享是讓樓宇內的企業員工初識工會的第一塊“敲門磚”,那麼在企業缺人的時候,及時幫助企業招人則是第二塊“敲門磚”。

很多新入駐企業需要招聘司機、保潔員,還有一些初創企業急需相關人才。而在街道社區,有不少希望在家門口就業的求職者,“我們開始嘗試為入駐企業和求職者牽線搭橋。”唐素平說。

洋湖街道工會聯合會主席周晗告訴記者,目前工會建立了街道、社區、樓宇三級招聘信息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企業和員工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

與此同時,工會積極邀請企業員工參加工會活動,讓工會服務走進企業員工心裡。

“事實証明,‘先服務,后建會’的路子走對了。當上級工會正式決定建立樓宇聯合工會時,許多企業都表示支持。”唐素平說。

2018年6月,中盈廣場樓宇聯合工會順利成立。

“融”掉無形的牆壁

在中盈廣場D棟3樓,一個150平方米大小的區域被打造成樓宇工會聯合平台。記者看到,這裡設立了工會服務窗口、職工學校、職工活動室、職工談心室等功能區,不少員工下班后都會到這裡放鬆一會兒。

“既然工會是家,家裡人總該互相認識吧?”為了破解不同企業間的生疏感,聯合工會想了不少法子。邀請樓內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加入“中盈大講台”,有針對性講授中小企業員工用得上的法律知識。“三八”節開展自制口紅活動、評選“最美勞動者”、舉辦攝影比賽……在一場又一場活動中,樓宇裡那些曾經陌生的鄰居越來越熟絡,也越來越團結。

一樓的一家咖啡館員工加入工會后,把咖啡館變成了工會開展聯誼活動的場地。“人熟了,來喝咖啡的人也多了。”咖啡店老板開玩笑說,自己一點都不虧。

“打破屏障,讓企業之間有橫向聯系,讓員工之間親如家人,是聯合工會努力的方向。”周晗說。

越來越大的家

同在樓宇,有時候企業之間會發生小摩擦,唐素平發現,工會一出面,立馬就能解決問題。“因為大家都覺得,工會說話有信服力。”

今年初,在工會一次例行走訪中,有企業反映,隔壁企業裝修聲音太大,影響正常辦公,幾次交涉均未果。在樓宇工會的調解下,裝修企業調整了開工時間,此后,偶爾有裝修噪音,鄰居企業也學會了體諒。

唐素平有一個小本子,上面記載著每周一次走訪採集的信息,比如,哪家企業員工有困難,哪家企業需要招聘,等等。不久前,她得知樓宇內一家企業的一名員工配偶不幸患上白血病,馬上在微信群裡呼吁大家獻愛心,短時間內就籌集捐款1.5萬元。樓宇保潔阿姨摔傷,工會也主動帶著她的家人按程序辦理好工傷認定的所有手續,免除了阿姨的后顧之憂。

唐素平說,現在,大家越來越“不客氣”了,常常主動找上門問,唐主席,我們這兒有點事兒,能幫個忙嗎?

據悉,目前中盈廣場共有5棟樓,幾十家企業入駐,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12個企業工會小組,300多名會員,這個家已經越來越大啦!”唐素平欣慰地說。(記者 方大豐 通訊員 曾穎)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