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湖南

湖南益陽工會:幫助困難職工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

2019年07月11日08:29  來源:《工人日報》

在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銀東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二樓,一陣機器轟鳴聲傳出來,這裡有一個小型的制衣車間。車間內,20多名婦女正在緊張有序地操作著縫紉機。

這個車間是由銀東社區工會與湖南凱特密歐服飾公司聯合組建的扶貧車間。

“各級工會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以扶貧車間助推‘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在培訓職工實用技能的同時,加強職業精神塑造和思想價值引領,讓職工群眾真正受益。”益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郭順德告訴記者,目前,益陽市已經有11個這樣的扶貧車間,解決了一大批家庭困難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

扶貧車間建到家門口

今年初,曹建桃在社區的扶貧車間有了一份工作,經過實操培訓,如今她已是制衣車間裡的熟練工,工資按件計酬,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

銀東社區黨支部書記曹艷告訴記者,“曹建桃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擺脫貧困,她和丈夫曾帶著兩個小孩到外地打工,一年到頭沒攢下多少錢。”

2018年9月,曹建桃帶著孩子回到家鄉。為了讓曹建桃等一批家庭困難的留守婦女能夠有就業機會,銀東社區工會工作人員沒少花心思。起初,銀東社區工會副主席楊一舟動員曹建桃去凱特密歐參加崗前培訓時,就吃到了“閉門羹”,“得知統一的崗前培訓要持續1個月,曹建桃有點為難,她沒法趕回來接孩子放學。”

曹建桃的困擾不是個例,為了讓留守婦女能夠安心培訓,在社區工會的發動下,社區工作人員主動承擔起接送孩子放學的任務,並將孩子留在社區的“四點半學校”,孩子們在等待媽媽下班來接的時間裡,還能與志願者進行互動游戲。

“目前,這裡是益陽市中心城區的第一家扶貧車間,也是市總工會‘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示范點。車間承接各類服飾訂單,年生產總量可達到6萬件左右,年生產總值約60萬元。已為社區22名困難職工、殘疾職工提供就業崗位。”曹艷介紹道。

既當“紅娘”又送“嫁妝”

銀東社區的扶貧車間開展得紅紅火火,離不開益陽各級工會對“公司+訂單+定點+農戶”扶貧車間加工經營模式所做的探索。

2017年3月,凱特密歐服飾公司的首家扶貧車間在赫山區歐江岔鎮東團村落地。當時,東團村由赫山區總工會和赫山區黨委宣傳部作為后盾單位進行精准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產業扶貧是精准扶貧的關鍵。”赫山區總工會副主席劉先躍介紹說,區總工會結合該村實際,與凱特密歐服飾公司溝通協調,爭取到該公司在東團村設立分廠,將簡單易學、計件計酬的手工加工件放到東團村來加工。

既當“紅娘”,又送“嫁妝”,為了將生產線架設到東團村村民的家門口,赫山區總工會還出資修繕廠房、購置多套設備。引進項目以后,東團村的婦女從圍著鍋台轉的家庭主婦,變成服裝生產線上的“巧媳婦”,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赫山區總工會發揮工會優勢打造的產業扶貧之舉,形成了“東團模式”並產生示范效應。目前,區總聯合凱特密歐服飾公司,已在泉交河鎮龍泉村、蘭溪鎮蘇家湖村、赫山街道銀東社區陸續建立扶貧車間。

如今,由益陽市總工會主導,在鄉鎮、村干部和工會工作人員的推進下,扶貧車間遍地開花。在赫山區、安化縣、沅江市三地已建成11個扶貧車間,幫助300多名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

幫有創業想法的人走得更遠

凱特密歐服飾公司的生產車間,有兩條生產線格外引人注目,它們的前面挂著“精准扶貧培訓組”的牌匾。

在這裡,隻聽見電熨斗發出“咝咝”的聲響,12名縫紉女工嫻熟地在布料上畫圖、壓邊、制作服裝,已經做好的服裝一件件整齊疊放著。這些女工都是扶貧車間選送過來的,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對她們進行培訓。

“我們的培訓時間為1個月,內容包括對機器的初步認識和操作、制作簡單的產品等。”扶貧車間主任蔡燕文告訴記者,生產技術人員將會對培訓人員進行考核登記,確保每一名參訓人員按訂單保質保量加工產品。

“今年初,我們在每個扶貧車間都邀請了3個代表,分別是車間組長、當地的村黨支部書記以及一個優秀組員過來參加新春活動。”凱特密歐服飾公司工會主席李奇明介紹說,當時,公司還在這11個扶貧車間之中評選質量獎和產量獎並進行獎勵。

技能培訓不僅幫助這些留守婦女實現了“就業夢”,更為她們的“創業夢”提供堅實的基礎。曾在銀東社區扶貧車間工作的李燕雲,如今已經自己開辦了服裝加工的小作坊,生產瑜伽服。“一天賺一兩百元不成問題。”李燕雲高興地說。

“接下來,我們將進行技術培訓以及技能比武,帶動更多的人提高技能。同時,為有創業想法的女工提供相應的幫助,讓她們可以走得更遠。”郭順德表示。(記者 方大豐 通訊員 鐘曉敏)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