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產業工會報道

同煤集團同家梁礦引導職工轉變思路 闖出一片新天地

通訊員 靳紹東 孫十全 記者 劉建林

2019年07月15日08:28  來源:《工人日報》

7月11日,同煤集團同忻礦制氮車間。身著藍色工作服的陳翠英忙碌地穿梭於壓風機、增壓機、制氮機旁,監護著每一處作業點,細致地抄寫著數據記錄。

兩年前,陳翠英從機關科室轉崗來到制氮車間這個全新的工作領域。“人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沒有關井這件事,我真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麼。”陳翠英說得雲淡風輕。

其實,從科室到車間,從陣痛到成熟,陳翠英的經歷就是同家梁礦的轉型縮影。

“關閉礦井不是關閉出路”

2016年,開採了78年的同家梁礦響應國家去產能政策永久性關閉,成為山西省有准備、有基礎、第一個關停的礦井。

“關閉礦井不是關閉思想,更不是關閉企業和職工的出路。”同家梁礦各級黨組織通過形勢任務宣講和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職工的后顧之憂,堅定發展的信心。

公司工會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引導職工應對新的挑戰與發展機遇,開展以“建功新時代、闊步新征程、展現新作為”為主題的“同煤力量杯”勞動競賽系列活動,倡導“企業發展我受益、節支降耗我出力”優良作風,在點燃職工勞動熱情的同時,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氛圍。

全礦上下放開思想謀劃未來,組建成立同家梁礦業公司,由一個依賴自然資源的生產企業轉變為以技術服務為抓手的服務型企業。

“我們通過勞務輸出、技術轉崗、就地消化等渠道對職工進行妥善安置。主要為集團下屬的同忻礦、塔山礦等8個兄弟單位提供採、掘、運、搬家准備等服務,沒有讓一名職工下崗,沒有把一名職工推向社會。”同家梁礦負責人李忠義欣慰地說。

在這段特殊時期,有一件小事更是讓全礦職工的心凝聚在一起。職工李金龍患了“慢性腎衰竭”,面對家中無業的妻子、年邁的雙親和巨額的醫療費用,他一度想放棄治療。礦工會得知后,立即在全礦組織愛心募捐活動,籌款9540元,讓他在最困難的時候感受到“娘家人”的溫暖。

李金龍重新樹立了戰勝病魔的決心,而更多的職工則通過這件事看到企業大家庭的力量,堅定了“再出發”的勇氣。

“出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同家梁礦雖然資源枯竭,但長期以來積澱的礦井安全生產管理經驗、技術和人才優勢並沒有喪失。礦裡利用這些優勢組建了36支專業化勞務輸出隊伍,填補了兄弟煤礦技術和人力資源不足的空缺。

不僅如此,同家梁礦還取得機電設備安裝、維修、制造方面的26個一級安全資質、礦山工程總承包三級資質。這些資源,讓企業在轉型發展中有了更多的抓手和支撐。

依靠優勢和實力闖市場,讓同家梁礦的路子越走越寬闊,也讓職工們越干越有勁。

據介紹,轉型后的同家梁礦專業勞務輸出隊組年出煤量由14萬噸提高到超過400萬噸,提升將近30倍﹔巷道總掘進量由3000多米提高到超過1萬米,提升3倍多﹔皮帶運量由4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提升超過100倍。由於干得出色,轉崗的隊伍和職工“出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實現與服務合作企業的共贏。

同忻礦污水處理廠深度水處理隊副隊長李波濤告訴記者,“我們已經來同忻礦污水處理廠工作兩年多了,在這裡,不僅工作穩定、收入有所提高,還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

7月8日,在同家梁礦教學實訓基地,一群來自大同大學煤炭工程學院的學生圍著煤礦立井提升機,認真地聽著講解。

利用設備和廠房資源,同家梁礦與大同大學合作共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和礦區文化教育基地,構建了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新模式,實現合作共贏。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基於這一認識,同家梁礦把開放新動能作為轉型發展的新引擎,通過加強校企聯合,研發環保型水基清洗劑和煤岩層加固劑等項目,形成創新驅動、多元支撐的轉型發展新格局。

“將工件放入水基清洗劑中,隻需10分鐘∼50分鐘,油污就能徹底分解,既省時省力又綠色環保。這是用柴油、洗油清洗無法替代的優點。”水基清洗劑的研發讓參觀人員現場見証了新產品的威力。據悉,這款環保型水基清洗劑產品已經投產,相關專利正在申請中,已累計獲得100多噸產品訂單,價值300萬元。

“職工的技術豐富了、技能過硬了、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增強了,才是根本意義上的呵護職工利益。”公司工會著力幫助職工掌握新本領,健全基層單位的職工技協機構、制度,規范技能檔案台賬,進一步深化“五小”競賽活動,激發了職工的創新活力。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