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7日08:56 來源:《工人日報》
●鈕友寧觀點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快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著力謀劃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和頂層制度設計。各級黨委政府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完善我國職業教育布局和職業培訓制度,探索健全職業發展通道和晉升激勵機制,發揮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全面落實企業產業工人職業培訓的主體責任,這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取得實效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快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著力謀劃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和頂層制度設計。各級黨委政府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加快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和人才興國發展戰略,完善我國職業教育布局和職業培訓制度,探索健全職業發展通道和晉升激勵機制,發揮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全面落實企業產業工人職業培訓的主體責任,不斷提升企業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這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取得實效的關鍵。
加強產業經濟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研究
市場經濟具有產權清晰和經營靈活的特點,深化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社會系統工程。要深化區域經濟學和勞動社會學的重合度研究,將現代產業研究置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思考,把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人才培養機制整體合成,統籌考量人力資源結構和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完善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人才集聚的專家智庫,組織產業經濟發展狀況和政策適用性評估,定期開展產業工人職業需求和生活情況調研,准確把握思想動態、生產生活和技術技能狀況。探索現代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產業工人職業素質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充分匯集區域要素資源稟賦和特殊區位優勢,為各地深化改革決策提供智庫意見和參考依據。
加強勞動經濟學和社會管理學的融合性研究。合理調整和有效匹配城鄉勞動者的素質結構,科學預判行業科技含量和人力資源市場容量,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人才培養引進體系,使生產要素、人才交易和技術轉讓市場銜接,不斷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推行“雙元制教育”等現代學徒制試點,優化企業薪酬激勵機制和人力資源管理效能,改變職業教育培訓和產業需求相脫節問題。通過有效整合城鄉資源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幫助產業工人實現更高質量的穩定就業,不斷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供給率和匹配度,實現產業經濟發展和管理制度創新協調同步,使產業經濟發展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相輔相成。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並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推動市場主體積極作為,增強市場機制活力,妥善處理好市場決定和政府有為的關系,既發揮各級政府部門和工會組織的協同作用,又凝聚行業協會、社會機構和專業化組織力量,還要引領大學研究智庫和科研院所的積極參與,形成各類市場主體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形成社會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養機制和評價體系。
各級黨委政府是深化改革的倡導者推動者,要制定國民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融合發展規劃,完善終身職業教育和落實技術工人政策待遇,鼓勵產業工人立足本職崗位投身創新創業。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也是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推進者,要圍繞促進企業發展和維護職工權益雙贏目標,完善行業管理制度規范和企業道德自律機制,完善企業勞動定額和行業勞動標准體系,培育企業職工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意識。企業要建立統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鼓勵產業工人提升職業技能和文化素質,根據職業技能等級和技術職稱決定薪酬分配,努力使高技能人才福利待遇與實際貢獻率相稱。各級工會要加強產業工人理論政策研究,選拔緊缺型、高精尖和通用型專業技能人才,弘揚有職工情懷和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精神,弘揚愛崗敬業和鑽研技術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將提升職工技能素質納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努力使人力資源管理更加職業化專業化精准化,使技術工人都有晉升職業技能和技術職稱的台階,營造“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社會氛圍。
落實企業產業工人職業培訓的主體責任
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釋放深化改革帶來的制度紅利和拓展市場空間,實現決策動機、過程控制和實施效果的統一,在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中追求人力資源最優化,有效凝聚企業和職工共享和諧發展的利益共識。要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法人主體地位,推動各類企業守法經營和履行社會責任,增強職工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的內生動力。要鼓勵企業結合實際開展崗位技能拓展職業培訓,將符合條件的企業培訓中心納入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范圍。支持企業通過“名師帶高徒”“絕技尋傳人”等活動,將傳統工藝、核心技術、先進技能傳承下去。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培訓效果突出的企業,給予人才培養稅收減免優惠政策、補貼政策。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載體和技術實訓基地建設,在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產業經濟專業領域,推動職業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培訓有效銜接,研制推廣現代學徒制工作規范和教學標准。逐步優化“雙師型”一體化職業教師隊伍,推動各級政府和企業聯手培養高技能人才。創新協同培育和共享人才紅利用人模式,整合高等院校、技術學校、骨干企業,聯合建設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努力打造創新研發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依托人力資源市場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加快科技創新和高技能人才技術市場建設,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才有所值。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和首席技術崗位,採取年薪制度、期權制和技術分紅入股等形式,科學界定高技能人才對創新驅動的社會價值,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薪酬分配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