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全總要聞

改革創新打造“活力工會”

——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奮進的中國工會(下)

郝赫

2019年09月29日08:28  來源:《工人日報》

最近兩年,農民工勞模巨曉林在日常工作之余,還多了一項新的任務:作為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帶隊扎到職工中間宣講全總精神、調研民情民意,架設一線職工反映訴求願望的快捷通道。

在2016年1月召開的全總十六屆四次執委會議上,中鐵電氣化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巨曉林當選為全總歷史上第一位農民工副主席。同樣在這次會議上,全總十六屆執委會委員和主席團成員中的勞模和一線職工,比例分別增至15.4%和13.5%。把更多知職工、愛職工的人充實到工會領導機構,體現了全總改革試點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改革,是為了讓事業歷久彌新。秉持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的使命擔當,中國工會主動適應國家發展和時代需要,勇於革新、銳意創新,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筑牢了黨同職工群眾血肉相連的紐帶。

增強“三性”,改革工作全面展開

2015年,全總面臨一項黨中央交付的重要任務:啟動改革試點工作。與此同時,上海、重慶兩地的改革試點工作也先后啟動。

圍繞增“三性”、去“四化”、強基層、促創新的改革總體思路,全總堅持問題導向,在加強黨的建設、改革領導機構、強化機關職能、改進干部管理、推動力量資源向基層傾斜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精准發力,有序有力有效推進改革試點工作。

1年后,全總改革試點工作實現了既定目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這樣一組數據展現了工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承擔改革這項重要政治任務的堅決態度和積極作為——

改革試點方案提出的7個方面27條改革舉措均如期完成,原定制定25項制度文件而實際出台了35項﹔全總機關和事業單位精簡編制25%﹔將全國工會經費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層工會,此外,全總將本級集中的5%中的70%用於對下級工會的補助,重點投向基層工會。

強化政治性,團結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是工會改革創新第一位的要求。

——始終堅持黨對工會的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健全了向黨中央請示、報告重要工作制度,成立由黨組書記任組長的全總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在黨的建設、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制定和修訂了190項制度辦法,完善工會受同級黨委和上級工會雙重領導體制,建立全總黨組、書記處成員年度調研課題制度,深入推進工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等等。

突出先進性,組織動員億萬職工凝心聚力,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是工會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

——持續搭建職工建功立業的載體和方式,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廣大職工中廣泛開展了“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叫響做實“大國工匠”品牌,先后以“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二五’”“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為主題,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廣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

增強群眾性,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貼心人,是工會改革不變的目標。

——在改進工會領導機構人員構成,優化機關職能和機構設置,探索建立以專職干部為骨干力量、以兼職挂職干部為重要支撐的機關干部隊伍的同時,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層,連續開展了基層工會建設年、落實年活動和“強基層、補短板、增活力”行動,開展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貨車司機等八大群體入會工作,不斷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此外,不斷完善工會維權服務制度機制,加大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的幫扶和保障力度,提升了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

匆匆一年,轉瞬即逝,但工會改革創新的車輪仍在不停向前。全總等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拉開了全國群團改革的序幕,隨后,31個省(區、市)總工會均制定了改革方案,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面改革態勢。

持之以恆,改革創新成為最強音

這些年來,工會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積累了怎樣的經驗,又存在哪些問題?新時代工會工作的思路和任務是什麼?

調研是解答一切問題的基礎。2018年4月,距離中國工會十七大召開還有半年時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東明和全總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等率先垂范,全總領導同志帶隊組成了16個調研組,分赴上海、河北、寧夏、陝西等地,深入城市、區縣、鄉鎮、街道、開發區,圍繞8個方面開展調研督查,總結各地經驗,研究突出問題,提出思路對策,更使工會十七大的召開建立在深厚的群眾基礎之上。

“把課題調研與工作督查結合起來,將調研督查的過程變成聯系基層、服務職工、落實部署、推進工作的過程。”當年6月底,全總召開了集中調研督查情況匯報會,向外界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工會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應該同職工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唯有持續改革創新。

2018年10月召開的中國工會十七大,在報告中48次提到“改革”,並明確提出“聚焦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進一步優化工會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將工會改革進行到底”。

改革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增強“三性”,改革創新,無疑成為新時代工會工作的最強音。

曾經名不見經傳的上海寶山區顧村鎮總工會,因為堅持依法建會、依法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充分激發非公企業工會活力的探索與實踐,成為全國工會學習的榜樣。3年來,上海市以顧村鎮改革試點為藍本,在16個區內持續深化改革,按照“一街鎮一方案,一方案一特色”原則,建成1000多家園區工會、行業性工會和社區工會等形式多樣的工會組織,並高速運轉起來。

在北京,各級工會將服務職工工作向商圈、社區、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及便利店、加油站等場所拓展。截至2018年底,811個百人以上新建會企業同步建立職工之家,9650個商超連鎖店、銀行網點等地建成職工暖心驛站。

在四川,調查研究成為工會常態,廣大工會干部以開門建工會、出門亮工會、登門辦工會、進門強工會為方向,在走基層、進車間、訪工地的過程中尋找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良策,為提升服務職工群眾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使基層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能力辦事,各級工會通過各種措施把更多資源向基層傾斜。

浙江寧波北侖區通過吸收優秀職工代表進入街道工會領導機構,增強了基層一線聲音,強化了鄉鎮(街道)總工會“橋頭堡”建設﹔青海省總工會將本級經費留成的80%以上用於對下級工會補助﹔江蘇省總工會出台了創新建功立業載體、激發基層工會活力等50余項制度機制……這些努力,都朝向同一個目標:讓基層工會真正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扎根職工,工會就在你身邊

一張工會會員服務卡,一部手機,就可以一鍵直達工會“服務大廳”,同時可以享受景區門票、體育場館、職工療休養等各種優惠折扣——在深圳,工會會員活動、專享保障都能在微信上直接操作,讓工會服務更便捷。

據2019年3月刊登的報道,深圳已完成126.6萬實名會員的信息採集。

利用互聯網,打造方便快捷、務實高效的聯系服務職工新通道,成為當下加強工會工作的重要手段。

2016年,全總成立網絡工作部,當年全總“兩微”開通上線,31個省級總工會全部建立了門戶網站。

隨后,借助互聯網技術,各級工會創新不斷——充分運用“互聯網+”“兩微一端”等新載體,積極開展網上教育和輿論引領,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做到經常﹔各地工會積極開展“互聯網+”工會就業服務模式探索,為職工群眾搭建更便捷的就業創業平台﹔以“一片心、一疊卡、一張網、一個家”為抓手,深入推進“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推動會員實名制與普惠性服務雙提升,努力實現服務職工全方位全天候。

經濟社會轉型,勞動者利益訴求多元,勞動關系矛盾多發,勞動領域社會組織呈現增長態勢……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各級工會更好地聯系引導勞動領域社會組織,搭建工會服務職工群眾、創新社會治理的新途徑。

通過組建工會、建立聯席機制、搭建服務平台、培育孵化工會領導或主導的社會組織等方式,各級工會加強了對勞動領域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示范帶動和聯系服務。同時,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工會引導社會組織依法依規為職工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延長了工會服務職工的手臂,讓廣大職工感受到“工會就在身邊”。

對於工會工作來說,金杯、銀杯不如職工的口碑。以職工為中心、讓職工當主角、由職工說了算,提升職工參與感、滿意度,成為各級工會判斷工作成效的關鍵指標。

廣州市總工會展開了企業職工集體協商工作滿意度測評。2019年年中的測評結果顯示,職工對基層工會滿意度均在八成以上,其中集體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工作,滿意度達到了84.3%。

而一份來自專業評價機構的績效評價報告顯示,沈陽市總工會為130萬職工提供的工會服務卡,僅組合保險項目,受益人綜合滿意度就達到83.35%,切實為職工解決了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

如今,改革創新的觸角已經深入到工會各項工作中,激活了工會組織的全身“細胞”,讓工會組織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

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需要一股革命熱情、一種拼搏精神。改革任重道遠、創新方興未艾。一個更加成熟和強大的中國工會,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為努力開創新時代工會工作新局面奮勇爭先。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