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阜新多措並舉拓展就業空間 新政策帶來新希望

記者  劉洪超

2019年10月29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前不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行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企業穩定崗位、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兜牢民生底線……在穩就業政策的護航下,就業巨輪行穩致遠。本版今日起推出“一線探民生·就業新亮點”系列報道,展現各地穩就業、促就業的新措施、新方法。

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職業高中的教室內座無虛席,就連過道裡都站滿了學員,這裡正進行著一場針對下崗職工的育嬰嫂專業培訓,曾是一名下崗職工的范士紅特意被邀請來給學員們現場講授。“經過咱縣裡就業服務局免費的月嫂培訓,每月在北京能有近8000元的收入呢。”

阜新,曾有過輝煌過往的煤電之城,在資源日益枯竭及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半數煤礦企業關停,工人面臨下崗。據統計,自2001年阜新市被列為我國首個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開始,全市累計需要解決36.3萬人的就業問題。而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阜新全市累計實現就業再就業35.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6%。2019年上半年,全市實現新增就業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

開發公益崗位

保障大齡人員就業

一大早,海州區河北街道三一八社區的於慶江就忙活著在小區內修剪綠植。2016年,在井下一線工作了近15年的他因阜礦集團煤礦關閉而下崗。“下崗前我都50歲了,眼看著咱也快到了干不動的年齡,可我又不會啥別的技術,幸虧有政府給咱提供的公益崗位,讓我這生活也有了著落。”每天工作4小時,自己小區內再度就業,每月收入950元,政府還給予每年2300多元的養老和醫療補貼,老於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平時還能打點零工,幫忙帶帶孩子,啥也不耽誤。”

針對去產能過程中出現的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阜新市爭取遼寧省人社廳支持,計劃開發3000個公益性崗位,截至目前已有1377人到社區保潔保綠完成崗位就業。

“這部分人員年齡偏大、技能單一、家庭負擔重,再就業難度較大。起初我們設置公益崗的申報年齡要求男性50歲以上,女性40歲以上,后來經過實地調研發現,還有一些難以通過市場渠道實現就業的人員處在這條線邊緣,於是將年齡限制進行了適當下調,彈性處理。”阜新市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局長張晨輝告訴記者。

為了讓公益崗位公開透明,阜新市要求,對於申請人員,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要分別完成調查核實及復審,並將審批后的上崗人員信息在轄區內公示,無疑義后才能組織上崗。此外,阜新市還建立了公益性崗位錄用大齡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情況數據庫,並對公益性崗位補助資金和社會保險補貼資金實行專戶管理,並組織相關部門對公益崗位進行不定時巡查,對存在問題的上崗人員堅決予以清退。

多種技能培訓

提高下崗職工能力

“剛下崗的時候,我這思想包袱很大,吃不好睡不香,可現如今我又多了一項技能,重新上崗,新崗位提供免費的班中餐,上下班通勤車快捷方便,員工超市物美價廉,讓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地方了。”今年37歲的畢磊,現在是阜礦集團恆大煤礦一名主提升司機,3年前他所在的礦井因去產能而關閉,而作為井下維護工的他,因為技能單一就業無門。“多虧咱阜新市技師學院的轉崗培訓,讓我通過了崗位資格考試並拿到了職業証書,成為一名有証書的主提升司機,現在工作條件更好了,收入也有所增加,關鍵是讓我多了一項生存技能,以后到哪兒求職也不怕了。”

“阜新作為傳統的煤礦資源型城市,許多工人一家幾代人都是礦工,技能過於單一,對有意繼續在煤礦工作的,我們通過轉崗培訓,根據新崗位需求組織技能培訓,讓他們轉移到仍舊生產的恆大煤礦和白音華煤礦。”阜新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科負責人李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通過轉崗培訓,有1465人重新上崗。

在阜蒙縣,以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為重點,在縣職高、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農廣校及35個鄉鎮建立了陽光工程和普惠制就業培訓服務指導站。在免費培訓的基礎上,阜蒙縣就業服務局先后與北京、沈陽、大連等地的家政服務公司簽訂了訂單式合同,並聘請了專業教師和醫護人員授課,開設了與月嫂、育嬰嫂、護工等專業相關的18期培訓班,每年通過技能培訓的人員就超過2000人。“我們都有相應專業的等級資格証書,全部實現持証上崗呢!”范士紅告訴記者。

在阜新市技師學院,為企業量身訂制的人才培訓班人氣爆棚。“我們根據企業生產用工特點及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為企業提供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服務。”副院長秦玉海告訴記者。此外,學校針對下崗職工先后開展了汽車駕駛、家政服務等多種專業技術培訓,培訓下崗職工達7000余人。

提供穩崗補貼

幫扶企業應對壓力

“真的感謝政府的這項政策,讓企業渡過了難關,感受到了溫暖。”阜新市封閉母線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張焱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有著49年歷史的民營企業,該公司共領取穩崗補貼6.3萬余元。“這部分資金我們用來給員工繳納保險,對於企業和職工,都是一種激勵和促進,我們企業及員工隊伍也有了一定規模的擴大。”

“我們作為有著730多人的國有企業,也領取到了54萬余元的穩崗補貼,用於員工社會保險的繳納。”阜新熱力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張藝盈告訴記者。

為了幫扶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鼓勵企業不裁員、少裁員,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積極作用。阜新市自2016年就開始向企業發放穩崗補貼。2018年阜新市再次出台規定,將穩崗補貼的發放限定為三類企業,即化解過剩產能企業、兼並重組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重點向鋼鐵、煤炭、煤電、水泥、電解鋁去產能任務較重行業的企業傾斜,並明確規定企業獲得穩崗補貼隻用於繳納下年度的社會保險費。截至目前,阜新市共發放穩崗補貼1033萬元,涉及崗位人數超8000人。此外,阜新市還對10家吸納49名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發放補貼40.3萬元。

阜新市出台規定,要求各級創業孵化要優先吸納大中專學生和復員轉業退伍軍人入駐,入駐比例一般不低於30%。阜新市還在市、縣兩級公共創業服務機構建立統一的創業項目庫,為大中專學生和復員轉業退伍軍人提供項目支持。符合有關規定條件的大中專學生和復員轉業退伍軍人創辦企業,可提供最高額度為10萬元的財政貼息創業擔保貸款。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9日 12 版)

(責編:程宏毅、劉麗麗)
分享到: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