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江西

馬路散工市場紅火,卻造成擁堵等問題﹔散工超市配套好,卻因活少難以吸引農民工

南昌散工超市如何讓農民工更有獲得感

專家表示,散工超市不能僅“堆砌”服務設施,要雙管齊下,想辦法引入雇主

盧翔

2019年12月12日08:58  來源:《工人日報》

頭戴安全帽,身著單薄的工裝,下擺露出一小截毛衣,褲腿上還留著泥漬,腳上是一雙褪色且有些裂膠的解放鞋。12月上旬一天清晨5點,南昌洪都北大道高架橋下,來自上饒余干縣的農民工謝衛忠站在路邊啃著熱氣騰騰的饅頭,一邊和工友聊天,時不時四處張望,尋找雇主。

成群扎堆、哪裡有活就去哪,農民工也因此被稱為“城市候鳥”。作為勞務輸出大省的江西,大多數農民工都選擇了出省務工,但也有少部分選擇了留在家鄉。而省會城市南昌因“活多”“工資高”“醫療教育條件好”,吸引了眾多留守本省的農民工。

洪都北大道路邊、壇子口立交橋下、廣場東路的散工超市等是南昌廣為人知的散工市場,這裡每天都聚集著數以千計的農民工。

路邊市場引發諸多問題

12月的南昌已近寒冬,清晨5點左右,洪都北大道高架橋下已開始熱鬧起來。陸陸續續有農民工騎著電動車出現,停好車后,他們便開始等待,有的手插兜站在路邊,有的坐在電動車上抽煙刷手機,有的和工友聊天打發時間……高峰的時候,這裡聚集了近3000名農民工。

年過50歲的萬國強看起來仍然很精干,也很健談。來自上饒廣豐的他已經在南昌待了近10年,幾個比較大的農民工市場他都待過。“早些年我在外省做泥工,現在年紀大了,不想離家太遠。”

萬國強破舊的電動車上放著泥鏟,邊上還綁著一把鐵鍬。他告訴記者,農民工不會隻接技術活,苦力活也接,隻要能賺錢就行,最怕的就是閑著沒事做。

萬國強並不算這裡年紀最大的農民工。記者走訪時發現,不少年過六旬、本該安享晚年的老人都在此等著接活。女性民工是這裡的另一個“亮點”,她們大多從事保潔等相對輕鬆的工作。

農民工聚集處的背后,是東湖區永溪村,也是農民工們的“家”。房租最低100多元1個月,小飯館、便利店、服裝店、水果攤等擠滿了村道兩邊,樓挨著樓,電線和網線纏繞交錯,室內光線昏暗。

“我以前在外省打工,去過很多地方,考慮到離家近,所以來南昌,最開始幫忙挑煤,很累,但掙的錢還是不夠家裡開支,后來就轉到建筑行業做澆筑了。”來自上饒余干的張炳寬年近50歲,兩個孩子都已成家,在外從事水電安裝工作。“農民工雖然辛苦,但能拿到報酬,還是覺得值了。”

壇子口立交橋下的馬路散工市場由來已久,有近30年的歷史,其造成的交通擁堵問題成了一件老大難。

“農民工的電動車就停放在路邊,而且人群聚集引來了很多兜售早點的流動攤點,致使交通更為擁堵,尤其是上班早高峰。”家住附近的市民張先生在抱怨的同時也表示理解,只是希望農民工能去正規的散工市場。政府相關部門也曾多次收到市民反映,希望能夠取締這個擾民、影響市容環境的馬路散工市場。

這僅僅是南昌多個農民工市場的縮影,阻礙交通、擾民、影響市容是這些市場的通病。

散工超市免費提供業務聯系等服務

2012年開始,南昌陸續建立了多個正規的散工超市,為農民工提供休息、求職、咨詢等服務,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農民工對散工超市並不“買賬”。

恆茂華城散工超市是建立最早也是運營相對成功的超市之一,超市的配套設施逐年完善。如今,空閑的農民工在這裡可以坐下來看電視、下棋、打牌,停車棚可以提供電動車充電,工會還搭建了職工書屋、愛心媽咪小屋等。

來南昌務工五六年的朱如斌就表示,恆茂華城散工超市就像自己在南昌的家,而且超市會幫助自己維護權益。“有一次我做完了事,但工資卻遲遲不給結,最后在超市的幫助下,我才順利結清了工資。”

幫朱如斌討要工資的是西湖區農民工(散工)聯合工會主席朱春財。“農民工在異鄉工作很不容易,散工超市為農民工提供了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同時也解決了農民工影響交通的問題。”朱春財告訴記者,2012年至今,他為180余名農民工協調了子女上學問題,幫農民工討回工資共計600萬元。

離洪都北大道高架橋下散工市場不遠處的東湖區散工超市顯得冷清得多。記者採訪發現,一般至上午八九點,農民工們便會逐漸散去,但此時散工超市才開始營業,而且一整天也鮮有農民工光顧。

為何免費提供業務聯系、法律咨詢、司法援助等服務的散工超市不受待見?

“在超市登記備案然后等待雇主聯系,太過被動。我們就是想賺快錢,哪裡能夠更快接到活,我們就願意去哪。”“馬路散工市場就像是一塊招牌,南昌人想要找工人,我覺得會優先想到去路邊找。”“我們本來就是做短工,馬路邊和雇主談妥直接干活,干完就結工資。超市還要登記備案什麼的,對我們來說太麻煩了”……

不難發現,馬路散工市場長期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農民工在路邊的“就業率”更高。

將雇主引入散工超市

不僅是農民工喜歡在馬路邊攬活,不少雇主也偏愛找路邊的農民工。

“我在壇子口立交橋下找過幾次水電工,很靠譜。農民工那麼多,競爭也很大,所以他們也很注重口碑,做事會很勤快周到。”雇主周先生說,馬路邊的農民工成本更低,而且如果是熟悉的工人,做事為人都信得過。“幾個散工超市離我都有點遠,而且散工超市找工人更麻煩。一些工作本身就是輕活,不願意花費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去找工人。”

對於雇主和農民工而言,能夠“速戰速決”當然是好事。但這也意味著,一旦雙方出現矛盾,就容易出現難以調和、莫衷一是的問題。

馬路邊僅靠“口頭協議”約定的買賣,如果雇主不付工資,農民工該如何維權?如果農民工在工作過程中受傷,雇主是否會為其醫藥費買單?如果農民工偷工減料或糊弄工程,雇主該找誰說理?沒有成文的合同,雇主和農民工任意一方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有專家表示,打造正規的散工超市勢在必行,關鍵是政府如何讓自己對散工市場的干擾最小化、作用最大化。所以,不能僅僅是“堆砌”服務設施,單方面吸引農民工進入超市,而是要雙管齊下,想辦法將雇主引入超市。讓雇主在需要農民工時,第一反應不再是去路邊的散工市場。超市的雇主多了,農民工自然而然也就會跟著去超市了。

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魏地春實地考察了南昌市新建區農民工(散工)聯合工會等散工超市。他表示,工會組織打造散工超市,不僅僅是為了給農民工提供一個遮風避雨、休息維權的場所,更是為了將鬆散的農民工群體組織起來,引導他們盡快融入城市,讓他們在城市找到獲得感、歸屬感。對於工會組織而言,這也是積極主動作為,全方位服務農民工群體,為推進城市治理和城市現代化建設貢獻工會力量的具體體現。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農民工為化名)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