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職工文化

《班長日記》像一座精准的老挂鐘,而爆破班就是那根不停奔跑的最守時的秒針

“我們登上了《工人日報》,成了主角”

高曉曦

2019年12月16日08:29  來源:《工人日報》

10月初,我們本鋼集團工會接到“最班組”大賽通知后,當即決定報名參加。可是哪個班組最能代表集團去參賽?大家思來想去,將目標鎖定到了榮獲2019年全國工人先鋒號的本鋼礦業露天礦爆破作業區爆破班。

“就讓我們單位黨群工作室蔣忠敏拍吧,20多年來,蔣師傅都把礦山拍遍了,肯定能夠完成任務。”露天礦工會副主席朱丹微笑著說。

“一定要把爆破班職工的工作狀態、精神風貌展現出來,用鏡頭記錄下他們努力工作的樣子。”蔣忠敏說。

為了讓視頻有創意、有內涵,蔣忠敏找到同事陳亮商量腳本,最后確定以《班長日記》來講述一段“最有溫度”的故事。沒想到的是,真正拍攝起來,班組職工很緊張。看到這樣的情景,蔣忠敏有點亂了陣腳。最后,蔣忠敏意識到,爆破班的職工就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要想拍出真正接地氣的作品,首要條件就是兩個字——真實。

有了這個想法,蔣忠敏決定進行跟蹤拍攝,還原出最真實的班組工作狀態。領放起爆材料,裝藥,填塞,連線,警戒……工作中的每一個鏡頭,都被他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下來。職工工作時的真實模樣,讓蔣忠敏心裡暗暗喊道:“成了!”

11月19日7時40分,我們在爆破班的班前會上看到了謝永輝,他正把每個爆區的危險源點及防控措施向各爆區負責人和安全員進行交代。

短視頻中的主角謝永輝是爆破作業區爆破班班長,今年54歲,1984年參加工作時就在爆破班。因為父親以前是從事碎礦工作的,所以謝永輝從小是聽著礦裡的炮響聲長大的。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他雖然覺得辛苦,但仍然充滿感情。

這天,爆破班的成員們在僅有零下15攝氏度的露天採場鏟土回填。直徑30厘米左右的炮坑,有15米深。每個炮坑裡要填一半火藥,余下的要人工鏟土回填。一個坑要填近200鍬左右的土,每人要填10多個坑,要揮2000多鍬。

“冬天作業最艱難,土都凍上了,回填特別麻煩。不管多冷的天,干完都是一身汗,風一打渾身就凍透了。不過礦裡逐漸向機械化靠攏,把凍上的土堆用小型勾機把岩渣勾開,操作起來能方便些。”謝永輝說。

談到不久前自己和班組成員在“最班組”短視頻裡出了鏡,謝永輝說:“很開心,我們登上了《工人日報》,成了主角。看著短視頻裡的自己,聽著短視頻裡自己的聲音,班組職工都激動得不行。”

爆破班每年承擔著8700萬噸礦、岩的爆破任務,年消耗炸藥2萬余噸,雷管10萬余發,起爆彈6萬余發。班組自創質量、安全、現場、培訓四結合管理體系,實現了爆破安全生產“四個零”。

《班長日記》記錄了爆破班職工最朴實的日常,它像一座精准的老挂鐘,為平凡的日子忠實報時,而爆破班就是那根繞著中心不停奔跑的最纖細、最守時的秒針。

《班長日記》每天都在續寫。“爆破班是一個有著很多‘最’的榮譽班組,我們要繼續講好‘最班組’的故事,傳遞出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所蘊含的正能量。”謝永輝說。

“視頻之所以讓人感動,是因為最真實。也因為最真實,所以最精彩。”蔣忠敏說。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