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動觀察

“減稅紅利精准入袋”背后的改革啟示

林琳

2020年01月07日09:15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部門有必要認真反思,推行改革的初衷是否真的是讓利於民?改革的制度設計是否足夠科學、嚴謹,是否充分傾聽了相關群體的聲音和意見?是否事先做好了政策制度銜接、軟硬件設備調試等准備?是否協調好了各方資源和力量?

1月4日《經濟日報》刊發報道,回顧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一周年的成效。報道顯示,個稅改革后,不少企業員工獲得感倍增,累計預扣法功不可沒。有員工表示,個稅改革后12個月算下來,其累計少繳個稅5500余元。

具體少繳多少稅,因人而異,但總體的減稅趨勢是十分明確的——據統計,個稅改革后月均收入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新增減稅幅度超過67.47%﹔月收入1萬元以下的納稅人,享受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后,基本不需要繳納個稅。

個稅改革涉及每一個納稅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和權益,要讓所有人都滿意其實挺難,但通過媒體的報道不難發現,大多數人對這項實施1年來的改革表示了支持、感謝,因為減稅紅利真真切切地落入了百姓口袋。

從個稅改革的高難度到公眾的高滿意度,這中間,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每一項改革的具體內容並不相同,但很多經驗、理念和做法其實是相通的,是可供參考和借鑒的。

比如,具體改革舉措實施前的充分准備。個稅改革的意義是什麼、具體做法有哪些、會給納稅人帶來哪些改變、需要納稅人做哪些配合,這些問題在新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前,都得到了充分的宣傳和普及,也使得相關納稅人對自己將要面臨的情況和改變有了充分了解和認知。這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也是改革能夠順利展開的重要前提。

比如,對民意的征集和尊重。無論是在起征點的調整上,還是在出現諸如一些納稅人“被法人”、一些房東不願配合房租抵扣等情況時,相關部門都重視公眾聲音、直面問題、回應爭議,推出諸如一鍵“申訴”、不再強制要求填寫出租人信息等舉措。去年底,國家稅務總局還就辦理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公開征求意見。兼聽各方聲音、兼顧各方訴求,才能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約數,讓改革更快速度推進、落實。

比如,制度設計本身的科學性。此番個稅改革的初衷和重要目標之一是減稅讓利、惠及民生。綜合所得按年計稅解決了一次性收入過高、月度收入不均衡等問題,六個專項附加扣除照顧到了不同群體的具體生活負擔和開支,細節設計上子女教育扣除考慮到了“一孩”“二胎”,贍養老人方面考慮到了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區別……所有的具體設計都指向了制度善意,指向了稅收公平,也指向了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現代化。

再如,齊心協力鞏固改革成效。各地稅務部門組織諸如“面對面”專場輔導、“點對點”專家服務等,甚至對一些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線上線下快速反應,解疑釋惑﹔多地形成了稅收共治格局,地方政府、統戰部門、商會等積極參與,住建、財政、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諸多部門打破信息孤島,加強與稅務部門的銜接配合……獨木不成林,諸多改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是僅靠一個部門就能輕鬆落實的,而要協調、調動各方力量。

時下,我們正在推進多項改革,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証照分離改革、收費公路制度改革等。改革過程往往是復雜和曲折的。有的改革贏得了人們的支持配合,讓公眾“獲得感滿滿”,有些改革則頻頻遭遇梗阻,引發公眾不解甚至不滿,也讓推行相關改革的主導部門陷入被動和尷尬。

高難度的改革如何贏得公眾高滿意度?

相關部門有必要認真反思,推行改革的初衷是否真的是讓利於民?改革的制度設計是否足夠科學、嚴謹,是否充分傾聽了相關群體的聲音和意見?是否事先做好了政策制度銜接、軟硬件設備調試等准備?是否協調好了各方資源和力量?很多事情,如果第一步沒有做好或者說功課沒有做在前面,那麼后續可能會更加艱難。

我們期待,每一項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改革,都能在推行一年、數年之后交出一份讓公眾“獲得感滿滿”的答卷。

(責編:田少星、艾雯)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