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0日09:28 來源:《工人日報》
人物核心提示:陶雲海,廣西東亞扶南精糖有限公司精糖部成糖工段任成糖班長。從業31年來,他長期奮斗在煮糖工段第一線,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精心打造白砂糖優質產品,幫助公司產品進軍高端糖品市場、開拓高端用戶。他帶領團隊不斷創新,提出並主持施工“分蜜機篩底襯鏽鋼板”“煮糖罐加裝晶體監測顯示系統”等多個技改項目,為公司的生產經營創造了良好經濟效益。
匠心金句:“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要有踏實肯干的心態,敢於拼搏的精神和不斷學習的熱情。
從業31年,陶雲海從分蜜泵工到煮糖助晶工,從煮糖工到成糖班長,他見証了煮糖工段從人工控制到自控化的變革。煮糖,已成了他無法割舍的“甜蜜事業”。
踏實肯干成就“牛哥”
作為廠裡的“老人”,多年來,陶雲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不挑肥揀瘦,苦臟累活樣樣搶著干,無論是拆修設備,還是進罐維護,陶雲海時時走在前頭。
精糖生產線全年三班倒,忙碌的時候幾乎不分晝夜。雖然日常的工作本就已經十分辛苦,但是陶雲海在工作之余仍堅持深入車間班組,檢查生產和設備運行情況。
2017年~2018年榨季開榨初期,陶雲海巡查發現吸鐵器收集的鐵鏽異物量明顯高於往年,於是立即帶領班組員工排查鐵鏽來源。憑借對生產設備流程的熟悉和多年積累的實戰經驗,陶雲海判斷問題出在煮糖罐真空大管。“工藝循環水倒流時,鐵鏽跟隨水進入煮糖罐內,導致鐵鏽量提升。”他說。
問題找到了,那麼誰來解決?面對這一問題,陶雲海沒有絲毫猶豫,立即進入到悶熱、狹窄的真空大管中,焊接安裝了擋板,並且徹底清理異物,保証了產品的質量。
這只是陶雲海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每當生產設備出現故障時,陶雲海總是第一個出現在搶修現場,直到生產設備故障徹底解除,恢復正常生產后,他才離開。有時甚至為了搶修設備,陶雲海連續奮戰兩三天不合眼。即使這樣,他也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依舊深愛著這份“甜蜜事業”。
陶雲海的同事說:“牛哥家住在離廠3公裡開外,但工段裡上班最早的是他,下班最晚的還是他,在崗位上忙前跑后,從不停歇。”
“牛哥”是陶雲海的同事送給他的綽號,他身上的那股“憨勁”時刻激勵著班組裡的其他員工。在他的帶領下,他的班組也被評為先進班組。
精益求精追逐“甜蜜”
“我們公司生產線雖然引進了國際先進的二步法生產技術,但是由於一些配套設備、工藝還不夠完善,所以食糖產品色值、雜質含量、顆粒大小和光澤度依然存在波動。”陶雲海說,在引入二步法初期,公司生產的產品雖然受到了群眾和食品制造商的歡迎,但很難得到國內外高端食品制造企業的認可。
看著每年價值數十億元的高端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作為煮糖人的陶雲海,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他開始走上研制符合高端市場要求的精制白砂糖產品的精雕細琢之路。
“我首先將突破口選在白砂糖顆粒結晶的工藝控制上。”2009年~2010年榨季,陶雲海為了便於觀察、操作白砂糖顆粒結晶,了解白砂糖的煮制變化和效果,曾經一連10天寸步不離工段,吃住和短暫的休息都在工段裡。有幾天,陶雲海跟著三班倒觀察調試,困得實在撐不住了,他就趴在台上瞇半個小時,然后繼續起來工作。
班組員工心疼陶雲海,勸他回家休息。而他總是笑著婉謝:“作為煮糖人,自己生產的產品卻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攻克這些技術難關,我怎麼能睡得著呢?”
經過不斷研討、反復實驗和數十次煮糖工藝參數和投粉量的調整,陶雲海終於帶領他的團隊掌握了控制白砂糖顆粒的工藝技術,生產出對於白糖顆粒度分布有特殊要求的產品,成功敲開了國際知名、高端食品制造業的大門。
陶雲海並沒有因此而停下前進的腳步。緊接著,他又將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標——打造零異物白砂糖產品。面對國際知名食品制造業的這一苛刻要求,陶雲海首先是抓好設備檢修及員工維修良好習慣,做到在維修過程中不帶入、不產生、不留下異物。此外,他還提高設備質量,精心控制工藝技術﹔其次是加強對設備的巡查分析,及時消除隱患,確保白砂糖產品各項指標達到精制標准。最終,產品含異物量相較往年大幅度銳減。
在公司大力支持和有關專家的指導下,經陶雲海和他的團隊不懈努力,生產出來的“山蜜牌”白砂糖獲得了國家和廣西“名牌產品”稱號,而由他們制煉生產的“蜜朋”及“MITR PHOL”品牌高品質精制糖,不僅能夠滿足高端客戶對糖品色值、顆粒度、異物風險控制等不同要求,還成功地叩開了高端客戶的市場大門,打破了國外進口白砂糖的壟斷地位,也大幅提高了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師帶徒”傳承“工匠”薪火
古語有雲:“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師帶徒,傳幫帶”,是崗位能力得以銜接和傳承的重要手段。
多年來,陶雲海憑借對工作的熱情,在崗位上勤學苦練、精心鑽研,對整個成糖工段的設備、管路、工藝技術等了如指掌,總能在生產工作關鍵時刻提出富有創造力的意見建議,為提高白砂糖質量,提高設備生產安全率作出了不少貢獻。
陶雲海有本領,也樂意帶、善於教新人。在擔任成糖班長的12年裡,他始終把“傳幫帶”作為自己應盡的職責,每每有新員工被分配到他的班裡,他都親自帶徒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術傾囊相授,先后將20名新員工從“制糖菜鳥”培養成為了精糖生產的“行家裡手”,打造了一支作風頑強、技術過硬的精糖生產隊伍,為企業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
“榮譽於我,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談及未來,陶雲海表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學習、鑽研先進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也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陶雲海這樣立足崗位、勇於探索、獨具匠心、爭創一流的技術人才,才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以延續和傳承。(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