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丹青 陳曉燕 郝赫
2020年05月28日08:37 來源:《工人日報》
“養老機構的護工數量短缺、流失率畸高,且多數是50歲上下的來自農村的女性,缺乏護理的專業技能,甚至不會讀體溫計、不知道速效救心丸的使用方法。”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部分代表委員十分關注養老的話題,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代表指出,加強護理人員隊伍建設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院長助理李楠楠代表的認同。“不僅僅是護工,醫護人員同樣流失嚴重。”
截至2019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8.1%,社會養老負擔重,對養老護理人員的需求量大。此次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圍繞加強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讓更多人願意從事未來服務建言獻策。
缺口大、流失率高
李楠楠代表展示了一組數據: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4000多萬,按照國際標准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配置標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萬護理員。但目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人員總數不足50萬人,持証人員不足兩萬人。由此可見,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體的護理人員缺口就十分巨大。
除了缺口巨大,年齡結構不盡合理、專業性不強等問題也普遍存在。“一線養老機構從業人員普遍面臨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差、晉升空間窄、職業風險高等問題,導致行業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李楠楠代表表示,現有養老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高,45歲∼65歲的工作人員是養老服務隊伍的主體。同時,存在文化程度整體偏低、專業素養不高等問題。
楊震生代表提出,由於缺乏有效上升通道,很多護理人員感受不到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抱著“臨時崗位”“過渡工作”的心態從業,在護理技能提高、職業培訓上的動力和熱情不足。
另外,養老服務業經營人員普遍反映,養老服務人員的流動性大,隊伍極不穩定。楊震生代表透露,養老護理員年平均流失率在30%以上,部分地區高達50%,“護工荒”問題經常發生。
設立專業人員培養體系
“要加快制定與完善職業標准、監管服務標准等,明確權責邊界,建立與養老服務業相匹配的水平評價標准與服務規范,明確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培訓的標准和要求。”楊震生代表希望通過立法使養老各方權益都得到保障,確保養老護理服務人員的培養、教育、使用和激勵有充分的依據。
李楠楠代表認為,應在國家層面設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專業崗位培養體系,加快制定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中長期規劃,提高養老護理工作的社會認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加快打造與需求相適應、年齡梯度適當、等級比例合理的養老護理人員隊伍。
“推動制定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水平評價政策,提高從業人員的工資、社會地位和社會保障等待遇。”楊震生代表建議,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上升機制以及職務晉升機制,給從業人員留足職業規劃的空間。
李楠楠代表提出,要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和課程,通過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實現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吸引一批學歷高的年輕優秀人才加入養老服務隊伍。強化專業培訓,引進國外先進培訓課程體系,從專業能力、心理素質、道德修養等方面開展培訓,提升養老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