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關注農民工

勞務輸出地培訓多針對本地就業且內容雷同、上崗前有傳幫帶而上崗后缺專業培訓,對此代表委員建言——

緩解農民工技能焦慮 要“精准滴灌”不要“大水漫灌”

記者 鄧崎凡

2020年05月29日08:17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全國兩會上,有農民工代表提出,“吃技術飯”已越來越成為農民工的共識,缺少技能的農民工有了“技能焦慮”。而在勞務輸出地舉辦的培訓大多針對本地就業人群且內容雷同﹔農民工在上崗前還有師傅傳幫帶,上崗后卻缺乏專業技能培訓。對此,代表委員建言:針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要“精准滴灌”,避免“大水漫灌”。

來京參加全國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鎮團結村袁家營村民小組村民袁海波一直忙著協調護送外出農民工返崗復工。

這位19歲就外出務工、此后一直從事與農民工有關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表示,“這些年,‘吃技術飯’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共識。沒有一技之長,找不到工作、掙不到錢。缺少技能的人漸漸有了‘技能焦慮’。往年的正月十五前后,該外出打工的人大部分都出去了。今年外出時間延緩,大家的焦慮就更明顯了。”袁海波說。

不過,袁海波代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聽到了好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資助以訓穩崗,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和袁海波一樣,很多關注農民工技能提升的代表委員們也因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這一目標感到振奮。他們認為,這為緩解農民工“技能焦慮”提供了政策利好。同時,他們也建議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對接農民工的實際需求,技能培訓要“精准滴灌”,避免“大水漫灌”。

“培訓要讓以后用得上”

兩會期間,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超額完成全年1500萬人次培訓目標,培訓人次和資金支出均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這樣大力度的工作,身在基層的袁海波代表也有切身體會。“政府越來越重視培訓。就農民工而言,很多培訓辦進了村裡,還都是免費的。”

在袁海波代表看來,這些培訓,特別是在勞務輸出地舉辦的培訓還有進一步細化的空間。“比如培訓內容,我知道的情況是,很多培訓班更傾向於本地就業的人群,內容雷同。茶藝師、刺繡、育嬰師這些是常見的培訓項目,但是,對於一個准備外出打工的青壯年來說,他更有可能從事的也許是電焊工、泥瓦工、礦工。建議在舉辦培訓班前,先了解大家的需求,根據需求集中設置內容,讓大家以后用得上。”

曾代表中國在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上“零的突破”的95后全國人大代表鄒彬,告訴記者建筑工地上這樣一個矛盾的現象:“雖然大家都知道培訓很重要,而且很多培訓機會也是免費的,但是放棄一天幾百元的收入去參加培訓,很多人還是舍不得。”

對這個難題,袁海波有自己的思考。他建議把培訓放在年底或者年初。“其他時間,大多數行業正忙,很多人都沒時間。”袁海波說,元旦前后也就是春節前的這段時間,是農民工返鄉過節的高峰期,相對比較空閑。

“企業內部需設置培訓機構”

農民工群體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逾2.9億人。

來京參會前,全國人大代表、鬆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制造部系長劉廷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到了全國12個省份22個城市233個制造業一線技能工人的反饋。

根據劉廷的了解,目前企業內部的專業培訓缺乏。他認為,“技術工人上崗前是靠‘師傅傳幫帶’,但上崗后要想進一步提升技能就要靠專業培訓。”但是,有關調研數據顯示,企業內部設有專業培訓機構的隻佔40%左右。

“企業有自己的擔心,建設培訓機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工人的流動性較大,工人參加了培訓,提高了技能,不久卻可能離職了。”劉廷表示,培訓計劃是否順利實施,資金很重要。他建議調動社會資本,可在企業內設置相對應的技能學校,方便企業高技能人才的脫產培養。

人社部表示,今年將以企業職工為重點,面向廣大城鄉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全年培訓1700萬人次以上的目標任務。

“推進‘訂單式’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黃久生,18歲離開家鄉闖事業,從一名搬磚打雜的小工成長為建筑領域技術過硬的行家。2019年,他從河南信陽大別山區帶出15000多名農民工。通過技能培訓和在工地上傳幫帶,大家都吃上了技術飯,被業內譽為河南建筑業的“鐵軍”。

黃久生代表說自己隊伍裡的農民工有“三多”:老年人多、殘疾人多、貧困戶多。“大家的印象裡,建筑工地上都是年輕小伙兒。在我們這,老年人和殘疾人也能有自己的崗位,這得益於我們的精准培訓。”黃久生代表介紹,“對於這些老年人、殘疾人,我們會根據他們能夠勝任的崗位安排學習。比如,看監控的,我們安排一些腿腳不方便的,教他們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抽鋼筋的,隻有一條胳膊健全,我們也會提前培訓相關技能,讓他們能夠勝任。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對於自己員工中的“主力”,黃久生代表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訓體系,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根據新崗位、新工具的需要,和培訓機構合作,實現“訂單式”培訓。“我們老家政府很重視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在鎮上就有培訓學校,我們會根據每年所需要的工種、崗位,提前對接,培養需要的人才。”黃久生代表說。

鄒彬代表表示,這種訂單式培訓對用人單位和農民工而言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企業能夠第一時間招到想要的人,農民工在找工作之前就能擁有能夠精准對接崗位的一技之長,不耽誤掙錢”。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