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職工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共同培養產業工人

閩甘兩地工會聯推扶貧車間萬人技能大賽

記者康勁

2020年07月02日08:33  

“騎車10分鐘就能來上班,每月收入超過3000元,最多拿了5000多元……”說起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業,37歲的馬阿西果言語間流露出“滿滿的幸福感”。一年前,她是甘肅省臨夏州東鄉縣達板鎮的貧困農村婦女,去年9月進入當地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通過多次參加培訓和技能比武,現在是一名優秀的縫紉工。

馬阿西果實現人生“華美逆襲”的背后,有著福建廈門與甘肅臨夏兩地工會聯推扶貧車間萬人技能大賽的全力助推。

廈門是中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城市之一﹔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國脫貧任務最重、攻堅難度最大、國家重點扶持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今年以來,兩地工會組織發揮各自優勢,深化東西協作機制,聚焦“全面復工復產·助力脫貧攻堅”主題,在脫貧攻堅最前線,共同培養素質強、技能高、就業穩的優秀產業工人隊伍。

6月22日至24日,臨夏州的和政、康樂和東鄉3縣又連續舉辦了3場包含服裝、雨具、鞋業和包袋4個工種的扶貧車間技能比賽,2350名職工參加初賽,210名職工進入決賽,60多名職工登上領獎台,再度掀起攜手奔向全面小康、共同譜寫山海情深東西協作新篇章的又一輪熱潮。

據悉,近年來,廈門市組織企業參與臨夏州扶貧開發,先后援建210多家扶貧車間,就地就近吸納1.2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其中5300多人都曾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今年以來,廈門工會投入資金近800萬元,支持臨夏州工會在扶貧車間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技能大賽等工作,共同打響工會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廈門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許毅青表示,通過扶貧車間技能大賽,把提高困難職工的職業技能和增強脫貧致富能力、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結合在一起,攜手共畫同心圓。

據了解,臨夏州就地就近新建起的扶貧車間,多則百余人、少則十幾人就業。從今年4月開始,臨夏州的各級工會干部“上山下鄉”,一面開展扶貧車間慰問活動,一面將產業相近、工種相同的職工組織起來,通過不同形式開展技能培訓,舉辦了103場(次)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在吸引1.3萬名職工踴躍參與提升技能的同時,在扶貧車間內建立工會組織245家,發展會員8292人,建立扶貧車間周末學堂13所、愛心驛站30個、職工書屋15個。

如今,漸成燎原之勢的扶貧車間技能大賽,正在為臨夏州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臨夏州委副書記張志軍說:“技能大賽正在助力一批扶貧車間做大做強,轉型升級為扶貧工廠,貧困農戶成長為產業工人,彌補了臨夏州工業發展的短板,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宋美琪、孫爽)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