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河南

農業產業鏈條的拉長讓越來越多的河南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邁入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農互促”為幸福生活加碼

記者 余嘉熙 李丹青 吳麗蓉

2020年07月10日09:11  

仲夏時節,在河南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內,今麥郎、克明面業、徐福記、魯花等一個個知名食品加工企業的現代化生產線晝夜不停開足馬力,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生產景象,工人們搶時間、趕訂單,一批批經過深加工的農產品源源不斷地包裝下線、整裝待發。

農業大省河南如今正以糧食生產為抓手,持續探索“農業田野裡如何長出工業大樹”,走出了一條以“農”定“工”、以“工”促“農”、工農和諧發展的新路子。農業產業鏈條的拉長,農業附加值的提高,也讓更多的農民工不用再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憑借一技之長在小康之路上奮力前行。

從“大糧倉”到“大工廠”

“我們落戶駐馬店,看重的就是量豐質優的小麥資源。”一加一天然面粉公司銷售總監劉杰對記者介紹,目前該公司年消耗小麥60萬噸以上,年銷量已突破6億元。曾經的小小面粉加工廠,已發展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一加一面粉廠周圍,徐福記、克明面業、今麥郎方便面、思念食品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設廠布局,形成了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這樣的產業集群,在駐馬店市已有56個。“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昔日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如今成了農產品加工主產地。從小麥到面粉,再到饅頭、面包,一粒粒小麥在河南逐漸發展成為大產業。

如何讓農業真正成為一個強省富民的產業?河南堅持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提升農業價值的重要環節和實現小康生活的重要支撐,以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跨越發展助力全面小康。

位於太行山東麓的淇縣,是河南鶴壁市的一個小縣城。為尋求發展,該縣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撬動了全縣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糧食精深加工和畜禽肉制品精深加工兩大鏈條。現在,該縣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9家。

作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河南臨颍縣依托農副產品和農產品深加工的資源優勢,把休閑食品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精心培育,擁有食品加工企業120多家,不僅就地消化掉自身出產的糧食,還盤活了周邊20多個縣(市)的余糧市場,佔據了國內膨化、烘焙等休閑食品3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作為糧食大省,河南堅持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盡可能把產業鏈留在縣域,改變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打破了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困局。

“2019年河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18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萬裡介紹說,通過深加工,河南的農產品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實現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華麗轉身,產生了雙匯、眾品、思念、好想你等一批知名食品企業。

農民工“回流”家門口上班

“門口務工真好,兼顧庄稼老小。轉移就業一人,實現全家脫貧。”在河南鄉鎮採訪扶貧車間時,經常能聽到類似的順口溜。

從“大糧倉”到“大工廠”,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河南的發展注入了更多生機和活力,也成為更多農民工在家門口奔小康的現實途徑,全省勞動者就業呈現出家門口就業佔多數的新特點。

在桐柏縣淮源鎮,國生艾制品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貧困戶曹永莉對2200元的月工資很滿意。在她看來,扶貧車間工資雖不如外地高,但吃住在家,綜合算來落到手裡的也不少,而且把農閑的時間給用上了,庄稼活也不耽誤。

“在家門口賺的錢和外邊差不多,誰還想出去打工?”周素英是濮陽市范縣龍王庄鎮的一名農民,在外打工11年的她在今年疫情期間,應聘成了家鄉果蔬加工廠的一名果蔬脫水工人,“出去這麼多年,終於可以天天回家看到孩子了,工作也很舒心。”周素英一臉幸福地告訴記者。

像周素英和曹永莉這樣的農民工,她們的流向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風向標。而如何實現農民工家門口就業常態化,成為擺在河南各地黨委政府面前的現實考題。

長久以來,農村青壯勞力面前都有擺不平的“兩本賬”:出去打工,顧不住家﹔照看老幼,掙不到錢。

河南各地通過充分挖掘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扶貧車間、農民合作社等就業潛力,鼓勵企業吸納農民工在家門口就業。同時,以“歸雁經濟”領航農村發展方向,從農村留守人員中挖掘人口紅利,產業發展倒逼技術下鄉、資本涌入,釋放更多就業崗位,讓千萬勞動者將昔日的遠距離“候鳥遷徙”變成家門口上下班的“鐘擺”運動。

做更輕鬆的活,賺更多的錢

農業產業化的快速推進,既加快了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又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越來越多的富余勞動力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

與此同時,在食品加工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河南積極推動裝備升級、產品升級和業態升級,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

“現在比以前可好太多了,工作環境好了,活也輕鬆多了,每個過程都有機器,我們工人幾乎不費啥體力。”在漯河市雙匯集團工作了12年的一名工人說,工作這些年,廠房設備一次次翻新,公司也給他們提供了很多培訓的機會,讓他們掌握技能做更輕鬆的活,賺更多的錢。

和雙匯集團一樣,隨著機械化、智能化的發展,很多企業和工廠的生產都走向智能化、自動化。

“工農”互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帶來的是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日益優化,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百姓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最新的《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河南全省有68.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63元,相比上年增長近10個百分點。中原農業大省正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小康奮力邁進。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