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貴州

通過轉移就業、家門口就業、創業支持等舉措,讓搬遷群眾穩得住——

貴州銅仁工會:有了工作,生活就“穩”下來了

記者 李豐

2020年07月13日08:38  來源:《工人日報》

今年以來,貴州省銅仁市各級工會在搬遷群眾實現“穩得住、能致富”上,做出特色文章。為搬遷群眾精准提供就業信息、實現轉移就業﹔積極扶持培育企業,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圍繞產業扶貧,為搬遷群眾提供創業支持,孵化村集體經濟。

“工會+企業”補足社區短板

5月底的一天,銅仁市印江縣總工會、縣信用聯社的人員一起來到峨嶺街道興民社區,為孩子們送去嶄新的文具用品。興民社區成立不到半年,工作人員、財物等力量相對薄弱。對此,印江縣總採取引進優勢資源、開展技能培訓,解決就業創業難題、弘揚勞動精神等方式,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據悉,印江縣總已聯合縣信用聯社、梵淨山金頂水泥廠實地對接“N+1”聯幫聯扶工作,通過面對面洽談對接,兩家企業與興民社區工會正式結對,在安置點圍繞就業技能培訓、困難職工幫扶、幫助聯系銷售、職工文體聯誼活動等方面開展幫扶工作。

“村社合一”發展合作社經濟

“我搬來后不但找到了工作,還當了居委會委員。”銅仁市思南縣麗景社區搬遷群眾蔡艷高興地說。自從她加入了麗景勞務合作社,如願在居委會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

從老家搬到安置點后,麗景社區組織就業信息員上門了解情況,根據不同搬遷群眾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能強項建立數據庫,精准匹配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崗位。

麗景社區黨支部書記但思飛表示,在思南縣總工會的支持下,社區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社經濟,社區黨支部、村委會與專業合作社合用一套班子、一套人員,成立了麗景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把社區內2017戶4445名零散勞動力集聚起來,實現勞務外包“規模輸出”。

“剛成立合作社時,是工會幫我們解了燃眉之急。”但思飛告訴記者,了解到合作社沒有流動資金,思南縣總為合作社協調了25萬元東西部協作扶貧專項資金,這讓合作社開展工作有了支撐。

家門口就業

自2019年起,銅仁市碧江區承接了該市沿河、印江、鬆桃3個縣1.11萬戶5.07萬名群眾的跨區域搬遷。面對體量巨大的搬遷群體,碧江區總工會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彭曉英一家從鬆桃縣寨英鎮搬遷而來,她在家中照看兩個孩子,每個月全靠丈夫在廈門務工的4000多元收入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

碧江區總在正光社區引入華聯超市后,97名像彭曉英一樣的搬遷群眾開始了新生活。“超市95%以上員工都是搬遷群眾應聘而來,他們沒有任何銷售經驗,工會就和超市一起給他們做培訓,現在他們已經會打價簽、補貨、銷售了。”超市店長幸小磊說。

銅仁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恩表示,該市各級工會通過實施移民就業創業工程、移民素質提升工程,積極解決安置點群眾就業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銅仁市各級工會為易地移民搬遷群眾培訓24班次,培訓人數1480人,推薦就業1428人,培訓后就業率達96%,平均就業家庭月收入增加近2000元。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