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冰
2020年07月28日08:54 來源:《工人日報》
本報訊(記者彭冰)“我們乾安創新工作站在研制抽油機自動調速裝置上取得重要突破,採用這一成果,單井每年可節電40%,目前計劃在50口井上推廣應用”“2019年,新木站完成創新創效項目30個,創收1085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今年,我們要力爭為企業創效1500萬元”……行走在吉林油田,一線工人“創新PK”的熱潮扑面而來。
這一熱潮源於公司工會——為挖掘全員創新創造潛力,2013年起,該公司工會在各基層單位陸續建立起14個群眾創新創效工作站。
“公司和廠兩級工會,出政策、撥資金、給場地,扶持創新能手組建團隊,帶領職工積極攻關,為生產解難題、破瓶頸,還年年搞評選、發獎勵。”全國勞模劉成介紹說。
劉成領銜的新木採油廠工作站,是吉林油田成立的首個群眾創新創效工作站。該公司大力推廣安裝的“便攜液壓型光杆更換裝置”,就是該站的重要成果。“這一發明解決了抽油機更換光杆操作費用高、職工勞動強度大等難題,每年可節約費用近100萬元。”該成果的主要研發人之一、採油工杜海峰自豪地說。
雖然在站內搞創新又累又“燒腦”,如果1個月試用期沒通過還會被“清出”,但廣大職工踴躍爭先,甚至“削尖腦袋往裡鑽”。
“為啥?原因之一,工作站所創效益,會拿出一部分作為獎金,按貢獻分發到人。比如新木站6年完成創新項目146個,累計為企業創收6600萬元,職工獎金是同等站隊的兩倍以上。”劉成說,“肯鑽研、會創新,就有更高收入,所以大家爭著搶著學技術、搞創新。”
原因之二,有助於一線工人職業晉升。扶余採油廠採油工宋成立,因創新成果豐碩,獲評吉林省創新能手,捧回了省五一勞動獎章,並被聘為中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
截至目前,吉林油田14家職工創新工作站已成立研發小組40余個,帶動近萬人加入創新創效大軍,僅去年便有186項創新成果被推廣應用,創造經濟價值逾5000萬元。而今年,這一目標是6000萬元。
在吉林油田最近一次科技大會上,公司領導贊揚“工會群眾創新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並拿出170余萬元用於相關獎勵,10位“群眾創新標兵”獲表彰。
“為打造懂技術、會創新的產業工人隊伍,我們已經形成了從公司到廠處、從廠處到站隊覆蓋各系統、各行業的三級創新網絡。”吉林油田公司工會常務副主席宋秋國告訴記者,5月中旬,該公司工會全面啟動“‘練內功、攻難關、創效益’典型班組創新成果評選活動”,以進一步促進職工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造潛能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