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裝卸工的進城路

吳鐸思

2020年08月07日08:35  來源:《工人日報》

盛夏正午,位於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北站西路片區北三路的一處貨場站台的車廂裡,徐光榮右手抓住編織袋一角,用力提起來,左手撐住編織袋另一端,往肩膀上一抻,一袋50公斤重的化肥就扛了起來……徐光榮在這裡從事了17年的裝卸工作。

在北站西路片區,貨運高峰期時有十幾支裝卸隊。從最早的手拉肩扛到如今的半機械化作業,徐光榮們見証了北站片區由貨運中心到物流樞紐的華麗轉身,還憑借自己的勤勞雙手,在烏魯木齊安了家。

往昔:雙肩扛包,苦累隻為謀生活

50歲的徐光榮吃飯快、走路快、語速快。用他的話說,這是他這些年練出來的。

徐光榮和隊友們熟練地將一袋袋化肥碼放在正方形的托盤上。四個方向各一袋,碼夠8層后,再由叉車將整個托盤運至存貨區。

“扛包的速度和工錢挂鉤。”徐光榮說,裝卸工作按計件結賬,扛得越多,工資越高。徐光榮慢慢發現,自己單打獨斗不是事,於是找來十幾個人,抱團攬活兒,成立了裝卸隊。

來自新疆和田墨玉縣的玉蘇甫·伊敏在2008年時加入了徐光榮的裝卸隊。“我來烏魯木齊的前兩年,學會了開叉車。”玉蘇甫·伊敏說,隨著北站片區貨品量增多,他學會了開叉車,沒原來那麼辛苦了,旺季時每月能掙上萬元。

變遷:掌握技能,效率提高收入豐

徐光榮和隊友們把貨品碼放好后,玉蘇甫·伊敏熟練地操作叉車,對准托盤托好貨品,32袋化肥很快整齊地碼放到了存貨區。

2014年,玉蘇甫·伊敏用扛包和開叉車掙來的錢,在墨玉的家鄉蓋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2020年,烏魯木齊市圍繞把國際陸港區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標志性工程的目標,全面推進北站片區資源整合。“現在集裝箱越來越多,中歐班列也越開越多,我們這一片要大變樣了。”徐光榮說,幸虧他前幾年陸續買了8輛叉車,他還准備購買大型機械設備,緊跟發展需要。

“我准備學習集裝箱正面吊的技術。”32歲的玉蘇甫·伊敏說,自己還年輕,有信心掌握更多技能提高生活水平。

今朝:城市安家,精神富足日子美

小康生活不只是物質上,還在精神上。2011年,絲路社區成立了“進城務工之家”,解決包括裝卸工人在內的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困難、文化生活單一、健康保障不足等實際困難。

在經開區(頭屯河區)區委宣傳部駐北站西路片區絲路社區工作隊的幫助下,每個月大院都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豐富裝卸工人們的業余生活。

(責編:程宏毅、孫爽)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