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2020年08月14日08:14 來源:《工人日報》
“公司職工增加近百名,是去年底的兩倍﹔產值由去年底300萬元/月上升到1060萬元/月,是去年底的3.5倍,產品質量一直保持同行領先,勢頭強勁。”這是截至今年7月底,江蘇省海安市濱海新區江蘇道達復合材料科技公司的統計數據。
道達科技是一家生產型企業,專門為風力發電、汽車、船舶及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和工業領域生產配套芯材。公司2019年初落戶,現有員工180人,在疫情影響下,上半年產值依然突破了5000萬元。是什麼支撐一個剛剛運行不久就受到疫情沖擊的企業越戰越勇?
談到今年初的公司狀況,公司辦公室主任丁翠玲回憶起來仍心有余悸。那時候剛剛與客戶簽署供貨協議,就遇上了日益嚴峻的疫情。如果回家過春節的外地員工不能及時返工,那今年春節前簽好的訂單就將面臨違約。就在大家無計可施的時候,公司工會主席李寧向公司行政方送來公司集體協商要約書。“現在公司面臨困境,我們更應當用集體協商的形式保障職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隻有擰成一股繩,才能共渡難關。”李寧的建議得到公司行政方的大力支持。
2月9日,公司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大家各抒己見,初步達成共識,順利簽署工資集體協議。根據協議,除了“2020年公司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平均不低於10%,職工平均工資不低於4500元/月”這些“硬核內容”外,還將“疫情期間不能及時到崗和在隔離觀察期間職工工資照常發放,一線職工按30元/小時計算加班費,同時約定職工季度和年度滿勤獎、防疫保護措施、公司安排包車接送外地職工、鼓勵職工提合理化建議並予以獎勵”等內容納入協議。
工資集體協議通過公司微信群公布后,極大鼓舞了職工的士氣,調動了職工積極性。道達科技職工復工率達100%,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年前交貨的訂單任務。工資集體協議的履約,不僅確保了公司的穩定,也讓一線職工最大化獲得收益。
包裝車間職工陽永紅來自湖南邵陽市,她高興地說:“疫情發生后,我們也在擔心是否能繼續回海安工作。看到微信群裡公布的集體協議后,我毫不猶豫地約好本市其他幾名職工一起回廠。公司不僅承擔了我們隔離觀察期間14天的所有費用,而且隔離期間也按集體協議條款給我們發放了底薪。”
興化籍女職工王金鳳是公司的第一批員工。今年,公司及時兌現工資集體協議條款,在工資上浮500元/月基礎上,加班費翻了倍,再加上各種獎金,上半年公司共向王金鳳發放4.42萬元,相當於去年9個月的工資獎金。“集體協商的效果杠杠的!”她說,給職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