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贏了官司,拿不到錢?試試執行和解

律師指出,執行和解讓討薪案終結后打工者可以拿到部分工資報酬,企業也可以從涉案名單脫離

本報記者 周倩

2020年09月04日09:19  

閱讀提示

在很多欠薪案中,隻要打工者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勝訴的可能性就較大。但打工者贏了官司卻經常遭遇執行難,拿不到欠薪。律師支招,可以嘗試執行和解。執行和解的案件履行完成,案件終結之后打工者可以拿到一部分工資報酬,企業也可以從涉案名單脫離,不再影響貸款審批和授信,繼續生產經營。

近日,因某公司經營不善拖欠工資導致員工集體討薪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結案。這些案件歷時2年,起因是某控股公司及其旗下的各子公司因經濟原因單方裁員、與打工者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且未向打工者支付拖欠工資,涉及餐飲、旅游、地產、便利店的130多名員工。“判決書從去年底就開始陸續發下來了,但一直到現在,執行估計是有些困難的。”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石小峰律師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欠薪案隻要簽了勞動合同打贏官司不難,但打工者贏了官司卻拿不到錢,該怎麼辦?

簽勞動合同是勝訴關鍵

曹波是該公司某家餐飲店的員工,他告訴記者,2016年公司與他簽了兩年的勞動合同,2018年中開始延發工資,“我們每月10號發工資,剛開始拖到18、19號才發,后來幾個月慢慢就不發了。”曹波是這家店的老員工,“我們餐飲店有好幾家分店,口碑一直不錯,我對公司也有感情,從基層一直做到管理崗位,中間很多員工因為不發工資陸續離開,我一直沒走。”直到2018年底,公司拖欠他半年工資共計4萬元,為了生計,他才開始找新工作。

說起這起欠薪案,該公司某子公司的人事主管李梅告訴記者:“公司在全國大概有1000多名員工被欠薪,有些一線員工,比如餐飲店、便利店的服務員,因為沒有簽勞動合同,干1個月不給錢就走人了,這次參與訴訟的都是簽了勞動合同的員工。”

“隻要有証據証明存在勞動關系,有出勤証明,有欠薪事實,基本上欠薪案就能勝訴。”石小峰說,“但是現實中也存在很多打零工的不簽勞動合同,也有企業為了規避法律責任不跟員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此前,有法律專家就曾表示“我國制定了嚴格的勞動合同簽訂制度,但是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不高”。沒有勞動合同,加上農民工沒有保存証據的意識,就難以確認勞動關系。對此律師提醒,想要討薪勝訴,有証據証明存在勞動關系是關鍵因素。

執行才是維權的難點

“判決書下來了,不給錢有什麼用。”曹波的這句話可能代表了大部分討薪打工者的心聲。李梅也告訴記者:“有些一線服務員覺得欠1個月工資也不多,幾千元錢,討薪不成還耽誤掙錢,就放棄維權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討薪案中公司一旦出現經營困難、老板“跑路”,很多情況下公司可供執行的財產也很難找到。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執行局法官靳欣告訴記者,今年受疫情影響,欠薪難執行的案件主要集中在旅游、互聯網、教育等行業。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公司法定代表人不是實際控制人,或者因其他公司或個人代收貨款找不到公司財產等原因,同時由於申請執行人維權意識薄弱,收集証據不足,使得執行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農民工討薪的症結不在於官司難斷,而在於即使官司打贏了,也很難拿到錢。

“員工可以作為債權人申請公司破產,但實際上很少有人會去申請。”石小峰說,公司破產后拖欠員工的工資是具有優先受償權的,在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就要清償拖欠的工資。但是由於很多員工法律意識不強,不知道可以通過此途徑維權。

和解是化解執行難的好辦法

石小峰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作為北京市西城區和大興區的法律援助合作單位,就他們接觸的欠薪案件情況來看,由於政府對農民工討薪的關注,近幾年,農民工討薪案件數量呈下降趨勢。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更是從制度設計上確保農民工的工資權益。該條例中有諸多保障農民工獲得工資的強制性規定。

然而對於打工者來說,贏了官司卻拿不到錢,該怎麼辦?律師建議,對於已經進入執行的討薪案來說,員工要主動收集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財產線索的証據,積極向法院提供線索,幫助查找公司財產。還要注意不要使用暴力、敲詐勒索、威逼利誘等非法方式來維權。

靳欣告訴記者,在執行過程中,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企業與員工能夠相互體諒。作為企業經營者來說,要想辦法保証員工有基本收入維持生活﹔對於打工者來說,也要給公司緩沖時間。比如,可以通過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方式,達成執行和解。

據靳欣介紹,所謂執行和解是在案件執行過程中,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自願協商,達成協議,經執行人員確認后,即按協議履行從而結束執行程序的行為。執行和解的案件履行完成,案件終結之后員工可以拿到一部分工資報酬,企業也可以從涉案名單脫離,繼續生產經營。“事實上有些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因為涉案導致公司或個人貸款審批、授信受影響,主動聯系法官,促成和解。”靳欣說。

尤其是今年,疫情影響下,有些企業出現資金短缺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企業與員工共克時艱,等待市場恢復。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