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郭才寶摸透焊槍、焊條“脾氣”,練就“聽音辨物”絕活——

“免檢”焊匠的“最強大腦”

本報記者 鄒倜然 本報通訊員 周建巨

2020年09月14日09:39  

今年53歲的浙江工匠郭才寶是安吉人,1985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湖州煒業鍋爐容器制造公司從事焊接科技相關工作,是個不折不扣的焊接技術控。

“看過‘最強大腦’節目吧,郭主任也可以去亮亮相。”在公司車間,說起郭才寶,他的同事笑著向記者“報料”。原來,郭才寶有一手“聽音辨物”的絕活——隻要聽聽焊接時發出的聲響,就知道焊接的電壓和電流是否匹配。

說起來輕描淡寫,但能做到這一步絕非易事。一個焊工能熟練掌握5種以上焊接方式,可算得上焊接大師。而郭才寶不僅掌握了大量焊接技術,還能將焊接合格率做到99.8%以上,被譽為“免檢”焊工。

摸透焊槍、焊條“脾氣”

電焊是個累活,工作時或站或蹲一整天,腰都直不起來,雙手也會累得酸痛。剛入行做學徒時,郭才寶干完一天,還要偷偷自學一個多小時,回到家裡再接著看書鑽研。

焊接技術十分復雜,位置沒站好、操作過快或過慢、灰塵沒清理干淨,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焊接合格率。郭才寶不斷摸索,學習總結經驗,他焊接的產品不僅合格率高,安全性更高,為工廠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多年來,郭才寶解決了企業焊接工藝的6大難題,參與公司10種實用新型專利的開發研究,平均每年為企業創造效益500多萬元,為企業乃至鍋爐行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來到生產車間,郭才寶如魚得水。拿起焊槍,他立馬像換了一個人,眼神堅毅,下手又穩又准。手工電弧焊、手工氬弧焊、自動氬弧焊、埋弧焊……各種焊接技術在郭才寶手中駕輕就熟。

郭才寶說,“別以為焊接是個小活,一旦一個焊接點有缺陷,就可能發生嚴重后果,所以絕不能有一絲一毫馬虎”,比如二氧氣體保護焊,在焊接過程中如果聽到有規律的燃燒聲音,那麼焊縫成形是最佳的,但如果聽到噼裡啪啦的雜音,那麼焊縫成形必然存在氣孔、飛濺多、成形差、未焊透等現象。

“其實這沒什麼,天天與焊槍、焊條打交道,怎麼會摸不准它們的‘脾氣’。”郭才寶笑著說。

“通關”技術難題

工作中,郭才寶的“最強大腦”每次遇到技術難題總能一一破解。

上世紀90年代,工廠取得了A級鍋爐部件制造許可証,從生產部件到生產制造整機鍋爐,焊接技術、工藝難度增加了好幾個等級。

郭才寶和同事成功找到了壓力、時間、熔融量這3大影響焊接的因素。再后來,郭才寶發現,焊接成功與否,與焊接角度、電流電壓、環境溫度等息息相關,很快,技術難關逐一破解,焊接方式隨之更新換代。

有一次,公司接到杭鍋420噸鍋爐的屏式過熱器焊接任務,該產品是合金鋼材料對接,加工難度非常大,焊接不好,產品就要報廢,造成損失。郭才寶接到該產品的焊接任務后,一頭扎進車間,最終破解了難題,焊接質量和焊接后變形尺寸都滿足了客戶要求。

一次緊急維修任務中,韶鋼煉軋廠鍋爐在運行過程中發生對流管爆裂漏水,不能正常運行。由於鍋爐整體安裝完畢,需拆卸對流管進行維修,工作量大、成本高、耗時長。郭才寶反復研究后,重新評估了維修方案,提出使用鏡子進行氬弧焊焊接,即利用鏡子成像原理,反射焊接點,人對著鏡子反手焊接,不拆機就圓滿完成任務。

近年來,郭才寶除了做好技術指導、研究和攻關,還負責帶徒傳藝、培養新人,培養徒弟50余人,培訓合格焊工1000余人。

“用知識和技能激發工作活力。”這是始終以奔跑姿態前行的郭才寶寫下的座右銘。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