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打破評審制度身份界限﹔工種不明確,企業想辦法……江蘇許多企業正在不遺余力地為一線職工拓展職業發展空間——

【創新在一線】由工變匠,路在何方?

本報記者 王偉

2020年09月16日09:05  

閱讀提示

在江蘇,許多企業正在嘗試“雙師型”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讓更多的工匠成為工程師,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大潮中,不少職工提升了技能素質,暢通了職業發展通道。

張劍雲在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做了20多年的鑄造工,年前他有了一個嶄新的頭銜——鑄造工程師。從張師傅到張工,張劍雲“身份”的改變,得益於公司“產改”后實行的“雙師型”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

在江蘇,一大批像張劍雲那樣的普通職工,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大潮中,提升了技能素質,暢通了職業發展通道。

從此被人喊作“張工”了

所謂“雙師型”人才,即指既具有工程師的專業技術職稱,又具備技師職業資格証書的復合型人才。

1999年,張劍雲從常州鐵路機械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戚研所從事高鐵部分關鍵鑄件的鑄造,一干就是20年。同班的同學中,隻有他一人一直在做鑄造工,並且成了一名高級技師。

去年,作為“產改”試點單位,戚研所拓展職工發展空間,創新“雙師型”人才培養機制,打破評審制度身份界限,制定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比照的參評制度,鼓勵具備條件的工程師考取技師職業資格,鼓勵高技能領軍人才參加工程系列職稱申報。張劍雲終於有機會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

“我有幸參加第一批技師申報工程師職稱,現場答辯時,3分鐘的業績自述和7分鐘的評委提問,成了我人生中難忘的10分鐘。”

張劍雲從此被人喊作“張工”了!

這10分鐘職業生涯飛躍的背后,是張劍雲20年努力的結果,更是新的企業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的結果。

目前,戚研所已產生“雙師型”人才12名,其中10名技術工人獲評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技術工人的春天來了!”2019年,張劍雲的收入達到25萬元,“超越了部門經理層” 。張劍雲不僅成了張工,還是公司的職工代表、部門黨支部委員,獲評江蘇省首席技師、戚所工匠、中車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戚研所投入近百萬元,成立了張劍雲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難題攻關。

目前,江蘇許多企業正在嘗試“雙師型”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讓更多的工匠成為工程師,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工種不明確,企業來想辦法

這些年,許多職業在消失,與此同時,更多新的職業在誕生。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有一批擔負道路事故或故障車輛清障的清障員,僅以寧滬高速為例,每年清障總量超2萬起。但這些維護道路安全通暢環境的所謂“清障員”,並不在目前我國職業分類大典中,職業技能鑒定無從談起。

江蘇交控工會主席陸彩民告訴記者,依據《新時代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響應職工需求,江蘇交控主動與有關方面對接,探索創設清障崗位技能等級鑒定體系。

在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協調下,他們選定了與清障員職業性質較為相近的“救援機械操作員”作為參照職業,解決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版)中沒有“清障員”職業的難題。會同外部專家完成了《清障崗位技能鑒定評價規范(討論稿)》及技能鑒定考核題庫,以及中高兩個等級操作鑒定評價標准和評價規則等的編寫。

2019年12月5日,寧滬公司成功舉辦清障員技能等級(中級)鑒定模擬測試。“通過建立該鑒定體系,不僅填補了相關行業職業技能測評標准空白,為組織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崗位技能水平量化考評依據,也有利於用人單位建立起與薪酬待遇和職業等級相挂鉤的一套科學有效的激勵制度,為員工的成長成才搭建向上的,實現隊伍建設與企業發展的共贏。”陸彩民說。

而在更多職業工種明確的企業,在“產改”中拓展技能人才通道,為職工成長搭建階梯。

戚研所創新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晉升機制,設計了10級成長階梯。

南瑞集團發布《南瑞集團職員職級管理工作規范》,構建了管理、專家、職員“三道並行”的網格化職業發展路徑。3個通道裡職級相同的待遇基本一致,通道之間也有互轉渠道。集團營銷服務中心職工廖文斌前段時間被評為營銷業務專家,收入水平和部門副經理一樣。

崗位創新,讓職工出彩

為激發員工崗位創新,中天科技創設“知識產權銀行”。一線職工在生產、管理和經營活動中的科技創新成果,都可換算成積分存入銀行個人賬戶,除享受相應國家知識產權資金獎勵外,還會在每年的創新創業表彰大會上對優秀員工進行獎勵。目前,公司已兌現獎勵資金近1000萬元。

張劍雲抓住機遇,主創科研項目《降低動車組鋁合金齒輪箱外觀缺陷報廢率》,獲得公司科技成果三等獎。“這是我第一次與技術人員一同上台領獎,最近又一個科技項目獲得立項。在‘產改’之前,這些連‘門兒’都沒有。”

江蘇交控率先成立了省屬企業第一家企業大學——江蘇交控大學(黨校), 僅一年時間,就為全系統培養職工達到1.3萬人。2020年7月,江蘇交控大學被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定為全省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點。

“每一名產業工人都能找到基於自身所在崗位的職業發展方向與路徑,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戚研所針對公司35歲以下青年佔比超過60%的情況,創新勞模工匠師帶徒培養機制,對新入職一線員工實施“三師制”的師帶徒培養模式,即生活導師、思想導師、技術技能導師,全面提升新入職員工的思想、技能水平。

剛工作就跟隨勞模李緒海學藝的劉雲清,終於從機修鉗工成長為數控設備維修專家的“中國質量工匠”。而成才后的劉雲清,成立了自己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接續培養一批徒弟成為技術能手。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