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在雙循環中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賴德勝

2020年10月19日09:25  來源:《工人日報》

觀點

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雙循環發展格局將對就業工作產生諸多影響。眼下,疫情還有可能反復,外部不確定性還在增加,要時刻繃緊穩就業這根弦,在雙循環中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今年下半年以來,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經濟復蘇進程不斷加快。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穩崗拓崗的政策措施,並取得顯著成效。如今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對就業工作產生諸多影響。眼下,疫情還有可能反復,外部不確定性還在增加,要時刻繃緊穩就業這根弦,在雙循環中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就業的影響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就業發揮著樞紐作用。同時,新發展格局也將對就業工作產生諸多影響。

一是就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投資、消費、出口被喻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我國過去經濟增長中出口和投資的貢獻比較大,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出口的重要性不斷下降,比如外貿依存度從2006年的63%下降到2019年的33%,下降了30多個百分點﹔而2019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7.8%,已經連續6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隨著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作為戰略重點,擴大內需將成為戰略基點,消費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擴大。對廣大民眾而言,消費主要取決於收入,而收入主要依靠就業。如果就業狀況不理想,收入水平不高,或收入分配差距太大,將不利於消費的擴大,也不利於中等收入群體市場潛能的釋放。因此,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中,就業處於更加樞紐的地位。

二是科技對就業的影響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實質是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升,即效率變革。效率變革的關鍵是科技進步,不斷擴展生產可能性曲線邊界。科技進步既可從外面引入,也可自己研發。但目前的國際環境加大了引進的難度和成本,因此,今后必須加大創新力度,特別是要解決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可以預見,科技進步將加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加速對就業崗位的創造和替代,高校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生將有更大市場需求,新就業形態在穩就業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三是將形成更多就業中心。循環是需要空間的。我國國土面積大,空間遼闊,人口眾多,產業完備,市場需求大,具備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客觀條件。過去40多年,我國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現在的城鎮化率超過了60%。同時,在不同區域分別實施了不同的發展戰略。但由於各種原因,在各區域共同發展的同時,不平衡性在增加。因此,“十四五”將繼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同時,更加注重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更加注重民族地區的發展,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相應地,會產生更多集聚就業的中心,形成多個就業中心協同發展的勞動力市場空間格局。

在雙循環中實現充分就業需要關注的問題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就業工作產生諸多影響的同時,也為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月∼8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81萬人,實現了全年目標的86.8%。已經出台的“六穩”“六保”政策效應將繼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經濟復蘇保持穩定態勢,實現全年就業目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在此過程中,有三個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高校畢業生不僅體量大,而且屬於高人力資本勞動力,對我國高質量發展、創新性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要繼續發揮各級政府和事業單位(特別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盡可能多地吸納高校畢業生。同時,發揮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在穩就業保就業中的作用,進一步擴大接收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

二是就業不充分問題。疫情早期對二產的影響表現在限制流動和聚集,企業不能開工。隨著企業逐漸復工復產,其后期影響則主要表現為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斷裂所導致的訂單減少和開工不足。對三產的影響早期與二產類似,后期主要表現在有些服務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時間推遲很多。上述情形都有可能導致就業不充分或隱性失業問題,從而影響勞動者的收入待遇及就業質量。對此,需要做專門調查,更精確了解情況並給予專門應對。

三是就業不平衡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區域不平衡上。各地區產業結構不同,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也不一樣,因此,經濟和就業的恢復程度也有差異。出口導向比較明顯的地區,雖然經濟比較發達,但受影響的勞動力較多,就業壓力自然也較大。因此,要做好就業的區域再平衡工作,特別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發揮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勞動力市場對於農民工就業的促進作用。

在雙循環中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建議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就業之基的扎實程度將直接影響“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就業工作。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高質量完成今年就業工作,以下三點需要更多著力。

一是關注特殊群體的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毫無疑問是特殊群體之一,對此,要重點予以關注,特別是要嚴格禁止、嚴厲查處高校就業數據造假行為。同時,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就業人口、退役軍人、下崗職工、殘疾人等也需要給予特別關注和關照。各地政府要樹立底線思維,根據各類群體的特點,幫助他們實現多種形式就業和創業。

二是要關注和諧勞動關系的維系。面對疫情,很多市場主體都遭遇了經營上的困難,損失是難以避免的。如果沒有約束和監管,有些企業很可能會以犧牲員工的利益來彌補自己的損失,比如擠壓法定節假日、長時間加班、減少工資和社保支出等。要維系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為國內大循環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就需要政府和工會發揮更大作用,加強勞資之間的溝通協商,推動形成更加標准和完善的協商機制。

三是要凝練“十四五”時期的就業問題,並豐富就業政策工具箱。“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國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要根據新階段的主要特征和就業面臨的形勢,准確概括未來五年就業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明確努力方向,並凝練和提出如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就業優先政策,使就業工具箱更豐富、更有效。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