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08:55 來源:《工人日報》
確定行業最低工資標准,提高計件工資,增設工齡工資﹔落實發放高溫津貼,建議設立暖冬補貼﹔統一和規范工資發放時間……10月21日,首屆四川省集體協商競賽進入決賽環節,挺進四強的成都、內江、綿陽、南充代表隊兩兩對戰,分別從企業和職工方的立場展開協商,網絡直播線上圍觀者超過百萬。
這次集體協商競賽,為何引來如此高的關注度?
寶貴的“練兵”機會
“經歷這場競賽的洗禮,我的協商能力值得到了很大提升。”盡管止步於八強,作為德陽隊首席協商代表參賽的羅江區總工會副主席陳波並沒有太失落,反而在台下認真做起了筆記。在她看來,集體協商工作門檻高,選手呈現出的亮點與失誤,都可以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借鑒。
帶著求學之心而來的,還有成都市社區工會工作者王卓。他說,今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他所在轄區一些中小企業生存發展遇到嚴峻挑戰。這直接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在協商有關勞動合同、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實際問題時,常會遇到“不願談、不敢談”的情況,他必須提高“談”的能力,才能讓維護職工的聲音更加有力。
擔任本次競賽評委的中國勞動學會勞動關系專業委員會委員閻付克說,大到企業改革改制、裁員安置、薪酬調整、勞動條件、考核獎懲,小到職工福利,都能通過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或協議來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這對協商雙方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亟待培養更多高素質、善溝通、會協商、有擔當的集體協商骨干人才。
“每一場比賽,都是一次傳經送寶的過程。”內江市總工會黨組書記謝婭說。作為主場作戰的東道主,內江工會已建立以“考評定級、分類管理、協調聯動、規范運行、社會評價、結果運用”六大機制為基礎的集體協商工作等級評價體系。對人才隊伍的深度培養,已成為新階段的任務之一。
精雕細琢“談”的范本
“2019年食品價格上漲3.4%,是影響CPI上漲的第一因素,我們的工資主要靠派件提成,解決一家人溫飽承擔巨大壓力,急需一份最低工資作為兜底保障……”成都代表隊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張勇,以一名快遞小哥的身份作為職工代表參與協商。為此,張勇閱讀了大量勞動關系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以及集體協商技巧的相關書籍。
“這些基礎性工作,是我參與協商的底氣。”盡管在連續四輪交鋒過程中,張勇僅就相關議題作了兩次內容陳述,但他希望盡最大努力對“談”的內容進行完善,以確保自己呈現出來的是正向示范。
據了解,首屆四川省集體協商競賽在案例設計上聚焦疫情影響下勞動密集型生產制造業企業穩崗就業、女職工關愛等重點議題,以及新經濟新業態下群體權益保護等內容。“開卷考試”般的對決,卻是最難的考題。
“協商本身是一門互諒共贏的藝術。”綿陽代表隊集體協商指導員何曉曦說,在依法依規前提下,最大限度理解企業發展,最大限度為職工爭取利益是協商的原則。
受邀觀摩的內江鳳凰集團董事長李開明感嘆,無論技巧的表達還是思想的傳遞,賽場上雙方每一個議題的交鋒,都堪稱精雕細琢后的“談”的范本。
“人人都是贏家”
德陽隊、攀枝花隊參加了8進4的比賽,均未能晉級,賽后他們聚在一起進行經驗總結﹔南充市領隊在賽程中的每個茶余飯后,都會到各隊的集中展示區觀摩,希望從中得到啟發……這場歷時6個月,累計開展920余場次,3940余企業和行業基層單位參與,直接覆蓋職工近10萬人次的集體協商競賽,輸贏本身並不是參賽者們關注度最高的內容。
“參與其中,學習其中,人人都是贏家。”四川省總工會基層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形勢下,眾多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職工權益保障面臨諸多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充分發揮集體協商制度在協調勞動關系中的基礎性作用。開展競賽的目的在於牽住集體協商這一工會工作的“牛鼻子”,推動勞動關系雙方在集體協商實踐中拓視野、提素質、強本領,切實提升集體協商質量、增強集體合同實效,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工會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