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旭
2020年10月29日08:56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旅行社因疫情遇經營困境,不了解法律政策申請減免租金﹔有企業認為,出現法律風險也能通過“關系”解決﹔一些企業想著“先拓展業務,法律的問題可以往后放放”……這些都是遼寧組成專業律師團,在為民營企業開展免費“法治體檢”中遇到的問題。律師認為,通過“體檢”讓企業的法律風險集中顯露並不完全是件壞事,對症治病才能讓企業實現持續發展。
9月27日,沈陽一家旅游管理公司用爭取下來的“減免租金”8萬元,給職工發放了拖欠兩個月的工資,13名員工在微信群裡紛紛表示感謝:救活了企業,保住了飯碗。
這讓上海段和段(沈陽)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宇平感到欣慰。今年5月,她為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免費提供“法治體檢”,發現這家企業對法規政策研究不透,沒有及時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這是疫情防控期,律師幫助民營企業穩工穩崗的典型案例之一。從今年3月25日起,遼寧省律師協會多路律師深入遼寧各地民企,關注民營企業法治需求,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幫助民營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管理制度。在走訪調研中,律師們總結了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的法律風險,形成《疫情期間“法治體檢”報告》,幫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化解了多起矛盾糾紛。
規章制度跟不上,法律風險集中凸顯
5月15日,王琳娜經營的旅行社房屋租賃合同還有1個月就要到期了。拖欠4個月的房租40萬元,她隻湊到了30萬元。在和房東協商10余次后,房東仍不肯降租金。旅游業企業4個月沒收入,王琳娜覺得即便是鬧上法庭也有理,便不再接聽房東電話。
“由於不可抗力以及防控要求,企業沒有營業,你應當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減免房租或者解除合同。”孟宇平告訴王琳娜,“你這樣拖延,一旦過了期限,還要承擔違約金,損失更大。”
王琳娜這才恍然大悟,孟宇平幫她代書了法律文書,最終在訴前和解,房東減免了20%的房租,她用這些錢給員工發了工資。
疫情之下,企業規章制度跟不上,很多法律風險顯露出來。7月22日,大連第二波疫情突發。沈陽一家金融機構通過工作郵件發送通知,去過大連(疫情高風險區)的員工要自行隔離14天,同時不給發薪水。事先既沒有向員工征求意見,也沒有更正現有的規章制度。
孟宇平在與員工座談交流、梳理企業規章制度后發現這一問題,立馬提出更正意見:按國家規定,員工隔離期間要給薪水。如果員工因私前往疫區,自行隔離,隔離期沒工作,請無薪事假的,才可以不發薪水。
“一旦有員工提出異議,企業就要面臨賠償。規章制度跟不上,不止員工的合法權益,企業的權益也得不到維護。”孟宇平說。
據了解,“法治體檢”期間,律師僅在大連就服務民營企業802家,代理案件1197件,代寫法律文件828份,提供法律咨詢服務828人次,出具律師函564件,出具法律意見書503份,審訂修改合同1257份。
“先拓展業務,法律的問題往后放”
“你在某地有沒有熟人,有沒有關系?”孟宇平經常被民企委托人問到這樣的話。因為,盡管法律意識在不斷增強,但一些企業仍認為,即便是出現法律風險了,也能通過熟人和“關系”解決。
王琳娜在交不上房租時,並沒想過了解當下的政策是否有對自己有利的條款。“公司都快支撐不下去了,政府也發布了一系列引導政策,向受疫情沖擊嚴重行業企業傾斜。”孟宇平對此表示,“為什麼不合理利用政策及法律法規呢?”
孟宇平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的法律訴訟成本在不斷降低。但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往往是民企最后的選擇。
丁時杰在沈陽經營一家物業公司,此次“法治體檢”中,律師提出了6項需整改的問題及建議。讓律師意外的是,大部分的法律風險,丁時杰早就知道,因為他大學讀的是國際法學專業。
公司剛成立時就3個人,經費有限,丁時杰想著“先拓展業務,法律的問題可以往后放放”。這次疫情突發,集中出現了許多合同履行不規范的問題,讓企業陷入困境。“這回我想明白了,有錢沒錢都要看‘病’,要不‘命’就沒了。”丁時杰說。
據了解,2018年11月,司法部指導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共同組織開展了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專項活動,今年是第三年。在這之前,許多律師事務所提供過該項業務,但很多企業對“法治體檢”這項業務不太了解,參與的企業寥寥無幾。
“體檢”之后,如何“對症下藥”
遼寧為期兩個月的“法治體檢”結束后,律師撰寫了《疫情期間“法治體檢”報告》《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專題調研報告》,總結整理了關於優化融資渠道和平台問題、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問題、公平執法問題、企業經營自主權問題和營商環境社會化參與問題等共計12項48條建議。
“6月份,全省的‘法治體檢’專項活動結束后,一些沒‘體檢’的企業甚至找到律所詢問‘體檢’的事。”孟宇平說,一場疫情,讓企業的法律風險集中顯露,並不完全是件壞事。查出了問題,對症治病才能讓企業持續發展。
孟宇平建議,企業復工復產后,律師協會可以發展公益律師多為企業免費服務,政府也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助企紓困。
記者了解到,遼寧省律協已從法治角度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作為政府相關部門工作決策的參考依據,地方政府將相關建議轉發到官方公眾號,為當地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參考。同時,還組織上百名律師撰寫原創性以案說法短文,開展生動形象的普法宣傳活動。自疫情發生以來,律師們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宣傳,累計推送有關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民法典宣傳類稿件近百余篇,累計閱讀量超過1700 萬人次。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除了為民企開展‘法治體檢’外,還應為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定期、持續開展‘法治體檢’。以此讓法律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保駕護航。”孟宇平說。
(受採訪對象要求,部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