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木雕“匠人”鄭春輝,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創造座標——

【身邊的大國工匠】心中有木 刻下詩意

本報記者 李潤釗 本報通訊員 卓一娟

2020年11月26日08:50  來源:《工人日報》

在福建有一個說法:“莆田木雕有多牛,去看看鄭春輝的藝術館就知道了。”

干了30多年木雕的鄭春輝有很多頭銜,但他更希望自己被稱作“工匠”“匠人”。在他看來,“工”字頂天立地,沾著泥土氣息﹔“人”字一撇一捺,帶著世間味道。他說:“這樣的稱謂更貼切,更像我自己。”

近年來,鄭春輝的案頭上總會有一本唐詩宋詞,因反復摩挲,書皮都已翹了起來。他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的坐標,沉下心才能用一雙手、一把刀,刻下詩意。”

機械無法做到的,匠人可以

一個長12.286米、高3.075米、寬2.401米的千年香樟木雕,靜靜躺在位於莆田城西向的展覽館裡。這塊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作品兩面分別雕刻著北宋張擇端和清宮畫院繪制的兩版《清明上河圖》。行船、流水、橋梁﹔店市、民房、人物……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鄭春輝通過鏤空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等技法,讓躺在紙上千年的中國名畫立體了起來。

在這件作品上雕刻有700多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物最多隻有寸把長,可是神態各異、身份鮮明﹔車船上的繩索隻有牙簽粗細,橋梁的支架纖如毛發……整幅作品繁而不雜,層次分明,人物的喧鬧聲、行船聲和流水聲都仿佛在耳畔,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生動展現了流動在歷史中的盛世景象。

讓不少觀賞者驚訝的是,這幅由鄭春輝設計並帶領創作團隊8名成員耗時4年完成的大型木雕作品,竟全部出自手工,無一處拼接、無一處粘黏。

今年50多歲的鄭春輝,每天除了讀書就是走進工作棚,對著一塊塊紋理各異、枝杈斜出的木頭樹干凝神沉思。到今天,他依舊還是會一手扶木,一手拿著刻刀,站在木料前打坯、修光,一如30多年前他當學徒時的樣子。

雖然在木雕行業,現代機械已大規模替代傳統手工,但在鄭春輝看來,木雕匠人手中每一刀力道和角度都不盡相同,正因為這些不同,作品才有了靈氣。他認為,“機械無法傳遞詩意,但是匠人可以。”

讓木香抵達更遠的地方

“像你爸一樣修汽車多牛呀?爛木頭能值幾個錢?”上世紀80年代,鄭春輝初中畢業后拿著家裡種甘蔗從糖廠換來的100元錢交了拜師費,成了一名木雕學徒。用他的話說:“我還是一名工人,只是我面對的不是冰冷的鋼鐵,而是有溫度的木頭。”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最初是用於寺廟神像、建筑構件。上世紀90年代,大量木制品加工訂單涌向莆田,鄭春輝手中雕刻的物件不再隻有寺廟裡的佛像和窗花,身邊也多了一批職業木雕工人。用他對徒弟們的話說:“這條路上走的人多了,就不再寂寞。”

到了20世紀初,莆田木雕逐步實現了產業化發展。鄭春輝的木雕作品再也不是當初親戚們口中那“隻值幾個錢”的爛木頭。那時的鄭春輝和行業內的不少匠人一樣,時刻面對著市場興起帶來的誘惑。

“莆田老板有很多,不缺你一個,你一定要堅持創作。”多年前,根雕大師閔國霖的一句話,將鄭春輝從市場裡拉了回來,回歸藝術。在很多曾經的木雕工人放下刻刀,拿起機器,生產沉香手串賺錢的時候,鄭春輝卻忙著在沉香木料表面起伏的紋理中尋找創作的靈感。

一段輕薄且多處腐朽的沉香木,用傳統的雕刻眼光看來,也許是塊廢料,但鄭春輝卻有不同的理解。在他看來,沉香木料上那些腐爛的部分被摳掉之后,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狀,而這些形狀、紋路若能巧妙利用,就可以成為繚繞山間的雲霧、潺潺的溪流、造型各異的山洞,成為一幅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他的堅持下,他用沉香創作出了山水木雕作品。他說:“這些作品就像一首首詩歌,因為自身所承載的內涵,才讓木料的芬芳能夠抵達更遠的地方。”

傾其所有,隻為傳承

2015年鄭春輝做了一個決定,變賣了名下所有的房產,投資6000萬元以個人之力創辦莆田市首家民辦木雕藝術館。為此,他欠下了一身債。

2018年,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展廳總面積1.1萬平方米的藝術館對外開放。大門口的牌匾上出現了“春暉木雕藝術館”七個大字。鄭春輝堅持不以自己名字中的“輝”字命名,而是用了諧音字,取意“寸草春暉”。他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藝術館,這裡屬於所有鐘情於木雕的人,免費向所有人開放。”

在這裡,他的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圖》也終於找到了“落腳”的地方。鄭春輝告訴記者,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清版的《清明上河圖》則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他將二版《清明上河圖》合並雕刻在了一棵千年樟木上,意欲兩岸同源同根的血脈深情。

鄭春輝和徒弟們的腳步並沒有因為疫情而終止。他們試圖在《桃花源記》的文學基礎上,用木雕技術再造一個詩意棲居的理想地。

“我們將把《桃花源》雕刻在《清明上河圖》同一棵香樟樹的另一半木料上。”鄭春輝表示,“希望這件作品能讓木雕住進更多匠人的心裡,願木雕匠人都能心中有木、刻下詩意。”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