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濃曦
2020年12月03日08:52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如何讓留守婦女在顧家的同時就業增收?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農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工會干部余偉聯合企業創新——建社區工廠。隨著社區工廠的成熟,“公司+社區工廠+農戶”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受歡迎,成為商洛工會助力脫貧攻堅的品牌。
秦嶺山區漸入冬閑,而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的通訊電子產業園卻一片繁忙。近日,在位於陝西商鶴開泰通訊電子有限公司的社區工廠內,近百名工人在忙碌著,割線、焊接、總裝、發貨……超過200種電子產品從這裡發往全國乃至海外。
“這裡的工人多是家庭主婦,上班最大的特點是自由,可以7點多就來,也可以送完孩子吃完早餐再來,需要回家做飯做事隨時可以走。”工廠負責人孫建榮一臉開明通達。
作為商洛最大的社區工廠,越來越多的留守婦女在這裡實現就業增收,為脫貧攻堅發揮作用。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興建社區工廠是源於商洛市總工會在扶貧工作中的創新。
始於駐村扶貧試驗
在商州東北方,丹江支流會峪河上游,有個地方叫農興村,隸屬於商州區北寬坪鎮,是商洛市總包抓扶貧的村子。
農興村山大溝深,偏遠閉塞,人多地少,373戶1244人中有貧困戶141戶489人。2018年,市總二級調研員余偉來到該村任第一書記,破敗荒涼的景象讓他感到壓力山大。“村委會就是幾間破破爛爛的土坯房,村集體的賬上沒有一分錢。”
余偉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農興村脫貧攻堅工作中。在此期間,余偉一直琢磨著如何讓村裡的留守婦女在看孩子、做家務的同時發揮余力,增收脫貧。這時他想起了一個朋友——孫建榮。有著多年做生意經驗的孫建榮曾跟余偉提過一個思路:利用貧困地區的留守勞動力發展沿海轉移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大有可為。
2018年5月,余偉找到孫建榮提議就近修建社區工廠,“隻要不出村、不太難、不耽擱家務。”兩人一拍即合,孫建榮決定到農興村試驗一把。
在商洛市總支持下,村子裡先搭起了一個彩條棚“臨時工廠”﹔孫建榮負責找項目,買設備﹔余偉在村裡動員留守婦女。3個月后,試驗宣告成功:產品有銷路,留守婦女能掙錢,技術與管理行得通。2018年9月,商洛市總投入10萬元扶貧資金蓋廠房。孫建榮這一方也加大投入,正式建成首家社區工廠。
2019年,社區工廠再擴規模,商洛市總與企業雙雙加大投入。工廠進入良性運轉,吸納留守婦女16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商洛市總累計投入45萬元建成的廠房和剩余資金,作為村集體股份,每年為村集體分紅4萬元。
如今,農興村村容村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村民收入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總投資74.4萬元建成的村委辦公樓已經投用,寬敞明亮。“農興村2019年底脫貧137戶485人,僅剩的4戶4人今年脫貧,貧困率由39.31%降至0.32%﹔在扶貧資金之外爭取投資700多萬元……”農興村黨支部書記王軍龍對商洛市總的扶貧工作連連稱贊。
成熟於移民搬遷社區
北寬坪的一角,是三期移民搬遷安置社區,這裡住有260戶868人。一家成熟的社區工廠就在這裡——孫建榮旗下的陝西富卓電子有限公司。2019年6月,這家社區工廠建成投產,吸納留守婦女就業達到了89人,其中貧困戶53人。下樓就上班,下班就回家,打工、家務兩不誤,這裡成了搬出山溝的家庭主婦們最關心的地方。
這是一個300平方米的平房加工廠,走進車間,幾十位女工正在五排工作台上割線、焊接、安裝,旁邊放滿了零件、成品﹔門口,打好包准備發貨的電子產品碼得老高。
42歲的劉敏榮是這裡的工人:“上班自由,幾點來自己定,干夠8小時就行,每天75元工資,如果不想來了,在微信裡給老板說一聲就行。”她告訴記者,今年干得少點,每月大概1500元收入。
39歲的王莉是貧困戶,丈夫在深圳打工,她留在家裡照顧母親和孩子。別看她腿有點行動不便,手上的活兒十分麻利。“我每天早7點到,中午回家做飯,下午接著來。”去年冬天,五口之家正式脫貧,她的功勞不小。
其實,2018年商洛市總與孫建榮在農興村扶貧試驗成功后,北寬坪鎮黨委、政府很快通過市總工會向孫建榮發出邀請,提出將前期搬遷小區的22間門面房給他免費使用,隨后又劃出一塊地供蓋廠房用。在市總工會做工作下,孫建榮投資100萬元建起了這家社區工廠。
從與政府配合,與工會合作,借助扶持政策,依托移民搬遷社區,到招工、培訓、管理……“公司+搬遷點+貧困戶”社區工廠模式在這裡成熟起來。
向全區發展壯大
北寬坪鎮的社區工廠建成不久,商州區就通過商洛市總等多個渠道向孫建榮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在商州區建立社區工廠。2020年4月,陝西商鶴開泰通訊電子有限公司在商州區通訊電子產業園投產。作為總部,這裡配備了300余台(套)設備,可以為社區工廠的不斷復制、拓展生產源源不斷地提供原材料,與此同時,企業在周邊各個移民搬遷小區“復制”社區工廠的做法。
走進商州區通訊電子產業園的社區工廠,各種類型的設備整齊擺放。“這是生產電線的,那是生產數據線的,那是插頭……這些原材料配送到各個社區工廠,在那裡加工成初級產品、配件,然后返回這裡總裝、發貨。”孫建榮介紹說。
目前,在商洛市總的支持下,社區工廠已發展到6家,旺季就業的留守婦女近300人,其中相當一部分為貧困戶。這些女工在按勞取酬的同時,已有10人學會了手機銷售,最高的每月獲利600多元。孫建榮希望建成20~30個社區工廠,同時發展300~500個農戶加工點,到時受益的貧困戶將會更多。
看著一個個家庭生活改善,參與扶貧的各級工會干部大喜過望。“‘公司+社區工廠+農戶’發展模式已經得到了商州區委、區政府的認可和推廣,這也成為商洛工會助力脫貧攻堅的品牌。”商洛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王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