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入學資助、在校扶持、就業幫扶……河北省懷來縣總全程幫扶困難家庭學子——

一條溫暖的“助學鏈條”

本報記者 李昱霖 本報通訊員 蘇小燕 丁利民

2020年12月21日10:19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在懷來工會幫扶下,近3年來,共有3000多名困難家庭學生得到助學資助,110名困難家庭大學生和其他家庭成員找到心儀工作。

記者日前從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總工會獲悉,懷來縣總自成立“張家口市懷來愛心助學助困基金會”以來,推出“橫向+縱向”幫扶模式,橫向擴大救助范圍,縱向加深幫扶力度,把救助對象延伸到困難農民工和困難農民群體,把“精准”貫穿於金秋助學活動全過程,為困難家庭學子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3年來,懷來工會共資助困難學生3049人次,幫助110名困難大學生和困難學生家庭成員找到心儀工作。

“橫向幫扶”擴范圍

懷來縣總在幫扶困難職工過程中發現,隨著該縣城市困難職工逐步解困脫困,在檔困難職工大幅減少,過去僅救助城市困難職工子女的標准已難以適應現實。與此同時,懷來縣還有許多農村困難學生急需上學資助。如何把所有困難學生都納入幫扶范圍,成為懷來縣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懷來縣總首先調整救助困難家庭子女的標准,圍繞脫貧攻堅,將包括農村困難家庭子女、困難農民工子女、城市困難職工子女在內的學子都納入幫扶范圍。與此同時,為解決助學“資金池”問題,壯大幫扶力量,縣總決定借助社會力量,拓展助學資金渠道。

2016年9月,懷來縣總協助縣委、縣政府成立“張家口市懷來愛心助學助困基金會”,由張家口市總工會作為業務主管單位。地鑫房產、恆大集團、鼎興集團等愛心企業先期捐資1000萬元,由此實現金秋助學活動的社會化運作。

2018年,常越考上北華航空學院。他的父親因車禍致殘,母親患病無法工作,家裡生活十分困難。按照困難職工檔案建檔標准,常越家庭無法入檔,按照往年的幫扶計劃,常越不能獲得工會金秋助學活動資助。懷來縣總調整幫扶對象標准后,常越等134名農村困難學生得到“愛心助學助困基金會”救助,成為懷來工會“橫向幫扶”模式的受益者。

該基金會自成立以來,還聚焦扶貧攻堅,對全縣建檔立卡困難戶、城鄉低保戶、孤兒、殘疾學生等2809人次進行救助。

“縱向幫扶”添力度

王峰靠父母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完成高中學業,而后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全國單招考試中,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被該校錄取。

針對王峰一家的情況,懷來縣總為他家量身定制幫扶計劃:首先發動愛心企業結對幫扶,提供5000元助學金,讓王峰的學費有了保障。隨后,工會為王峰的父親在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找到一份月薪4000元的穩定工作。

懷來縣總曾為每個困難職工家庭算了一筆賬:困難職工家庭的一名子女考上大學,4年至少需要花費6萬元∼7萬元的開銷。雖然金秋助學活動把救助標准提高到每年4000元,但是也隻能解決學生第一年的學費,以后幾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仍然沒有著落。

針對這類家庭,懷來縣總採取“結對認助+就業援助”的模式,從助學和助業兩方面切入,一次性解決困難職工家庭子女的學費和家長的崗位,把“精准”貫穿於助學全過程,用“縱向幫扶”模式,使金秋助學活動延伸到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家長就業的方方面面。

目前,已有50個像王峰這樣的困難家庭,在工會助學救助、就業援助的幫扶下順利渡過難關。

學子畢業后再“送一程”

懷來縣總發現,金秋助學活動雖然能讓困難職工家庭子女順利完成學業,但很多困難家庭學子大學畢業后依然面臨就業難問題。

懷來縣總決定再“送一程”,把解決困難學生的就業難問題作為工會幫扶工作的重要內容,打造了一個“入學資助—在校扶持—就業幫扶”的“暖心鏈條”。

殘疾學生小肖學習成績優異,在金秋助學的資助下完成學業,但在找工作時卻屢屢受挫。2018年暑期,經懷來縣總就業援助工作室多次協調,北京一家國企接納了他。

於麗的父母都已失業,她在金秋助學的資助下考入寧夏大學,隨后考取蘭州大學研究生。在距於麗研究生畢業還有半年的時候,工會職業指導師就為她做好了職業規劃。考慮到她的專業和興趣,工會幫她推薦了中糧酒業的品牌管理崗位。如今於麗已順利入職。

近年來,已有60多名困難職工子女通過懷來縣總的幫助走上工作崗位。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