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09:06 來源:《工人日報》
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建設項目如火如荼……11月底,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貴州省國防工會以“六穩”“六保”為重點,立足實際,採取穩崗就業、下沉督戰、消費扶貧、解困脫困等多項措施,決戰脫貧攻堅。
做實消費扶貧
“我養了近9000隻雞,它們是我的生活之本。”12月21日,貴州省國防工會的對口幫扶村——安順市紫雲縣板當鎮青塘村村民劉昌貴告訴記者。他是去年10月在貴州省委軍民融合辦的大力支持下開始養雞的,一步步摸索而來。
作為村裡合作社的理事長,劉昌貴說,養第一批雞的時候,由於雞苗不好,加上經驗不足,導致雞的存活率很低,他急得到處尋求幫助。貴州省國防工會得知這一情況后,立馬找來專家對其進行系統培訓,挽回了部分損失。
“我們帶動村民組成‘土雞聯盟’,他們負責養雞,我們負責銷售。”貴州省委軍民融合辦國防教育處處長、青塘村第一書記王晉強介紹。貴州省國防工會還積極構建幫扶村與企業產銷鏈接,動員全系統各級工會開展消費扶貧,努力構建“消費扶貧+服務職工”模式,先后組織協調航天江南集團、振華集團、貴飛公司等企業,為3個幫扶村解決了扶貧雞滯銷問題。
今年以來,貴州省國防工會動員全系統各級工會主動採購對口幫扶村的產品作為慰問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系統各級工會發放工會福利833萬元,組織開展職工消費活動30余場,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579萬元。
做實穩崗就業
為開展好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動,貴州省國防工會專門下發《國防工業工會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方案》,聚焦“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建工會·促就業”行動、幫扶村脫貧出列、困難職工解困脫困等工作推進落實。
雲霧社區是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這裡有1630名搬遷群眾被吸納為工會會員。社區工會雖然建成了職工之家、老年活動室、青年活動室等公共設施,但與建成標准化職工之家還有一定距離。了解情況后,貴州省國防工會積極組織貴航集團工會、航天十院工會、振華集團工會、保利久聯集團工會和中國航發黎陽工會籌集資金,為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強化安置點工會陣地建設。
在虹橋社區,貴州省國防工會在鞏固“建工會·促就業”成果的基礎上,投入經費20余萬元,幫助兩個安置點完善農民工就業培訓教室硬件設施和教學設備,為“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購置了空調、桌椅、辦公電腦等,並指導開展就業培訓6期,培訓就業群眾600余人,努力實現搬遷群眾在家門口有就業崗位、有穩定收入。
做實幫扶救助
今年50歲的許諭銘是貴航股份紅陽密封件公司的職工,2018年,他因病入院,幾乎耗盡家裡所有積蓄,可手術結果並不理想。
貴州省國防工會得知這一情況后,將許諭銘一家列入在崗困難職工進行幫扶。許諭銘的父親感激地說:“這真是‘救命錢’,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截至目前,該省國防工業系統全國級在檔困難職工有86戶,其中城鎮困難職工83戶,困難農民工3戶﹔意外致困20戶,低保邊緣戶61戶,低保戶5戶。
4月下旬,貴州省國防工會開展了全員下沉一線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動,全體干部職工先后分兩批次深入對口幫扶的紫雲縣板當鎮青塘村。通過實地走訪摸排,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助力青塘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貴州省國防工會主席朱小兵告訴記者,這次深入走訪貧困戶等“三類人員”家庭98戶,共查找出問題6類17個,“對症下藥”加快了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推進力度。
近年來,貴州省國防系統工會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投入幫扶資金共計2302萬元。僅2020年就為206人次困難職工申報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子女助學資金136萬元,做到在檔困難職工全覆蓋。同時,積極配合完成困難職工第三方評估,並對反饋問題進行及時整改。為高峰公司、風光公司、西工公司等職工申報醫療互助56人次,領取互助金4.12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