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從“五同”到“五自”再到“五共”,中鐵四局持續探索——

農民工管理“3.0版本”是如何煉成的?

本報記者 陳華

2020年12月24日09:06  來源:《工人日報》

工地上要舉辦一場文化節活動,這在中鐵四局昌景黃鐵路休寧制梁場,是農民工的一件大事。他們不僅希望多多欣賞文化活動,還積極報名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

這與中鐵四局集團正在推行的農民工“五共”管理新實踐有著很大關系。

中鐵四局集團公司工會主席李朋謙認為:“在這種新實踐下,農民工外協隊伍與企業融洽度更高,命運共同體意識更強,大家干勁也更足,實現了雙贏。”

普通的工地晚會並不普通

休寧制梁場裡,90后農民工吳洋與溫欣夫婦來自吉林省。吳洋是鋼筋班工班長,溫欣是工地食堂裡專門做東北菜的“大廚”。

制梁場遠離市區,一到晚上,周邊一片漆黑,隻有梁場裡燈火通明,伴隨著一陣陣的機器轟鳴聲。下了班的工友們要麼玩手機,要麼聚在一起打打扑克聊聊天。從東北來到安徽的吳洋夫妻兩人,每個月的收入雖然不少,但是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出來打工是為了掙錢,但我們的生活不能隻有掙錢啊。”工地上要辦晚會的消息傳開之后,平時就喜歡唱歌的吳洋兩口子一下子振奮起來。工友們也在一旁鼓勁:“這次一定要上台露兩嗓。”

溫欣特意從網上買來一個可以在手機上K歌的話筒,一有空就在宿舍練習。晚會正式上演的那天晚上,吳洋突然感冒了,溫欣隻好一個人上場。一曲《你不來我不走》唱罷,全場氣氛被迅速點燃。工友們在下面大聲喊:“溫欣,再來一首。”

“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動,我覺得我們活出了農民工應有的精彩。”溫欣說,這是她參加工地文化節最大的收獲。

看似普通的工地晚會,其實並不普通。這背后有著中鐵四局對農民工管理的系統性考慮。

中鐵四局集團是一家大型建筑施工企業,年平均使用產業工人8萬余人,農民工佔了絕大多數。如何滿足不斷涌現的類似吳洋兩口子的新需求,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農民工管理模式不斷升級

不斷探索包括農民工和勞務派遣人員在內的產業工人隊伍管理新路徑,中鐵四局一直在路上。

2005年,中鐵四局四公司在合武鐵路第四經理部創造性地開展“五同”管理工作,讓項目部職工與農民工同學習、同勞動、同參與、同生活、同娛樂。

2010年,在“五同”基礎上,中鐵四局對農民工管理進行升級,探索出“五自”管理新模式。公司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組織引導農民工協作隊伍進行自我民主管理、自我培訓教育、自我權益維護、自我競賽爭先和自我生活娛樂。

一份針對這兩次農民工管理實踐的調研文章這樣總結:農民工由此實現了“五個轉變”,即從“企業附屬型”向“有生力量型”轉變,從“體力打拼型”向“知識技能型”轉變,從“干活掙錢型”向“創業致富型”轉變,從“臨時打工型”向“合作雙贏型”轉變,從“生活單調型”向“文明高雅型”轉變。

2019年,中鐵四局再一次對農民工管理模式進行升級,推出被稱為“3.0版本”的農民工“五共”管理新實踐,即企業與農民工責任義務共擔,安全質量共管,管理效益共贏,文明和諧共建,使命夢想共圓。

“生產組織模式在改變,管理模式必然也要隨著改變。”中鐵四局集團工會副主席任保華說,“五共”不是對前兩次模式的否定,而是在前兩次模式基礎上的更新和完善,其實質還是為了滿足農民工的新需求。

給農民工更多圓夢機會

在較早實踐農民工“五共”管理的中鐵四局一公司重慶地鐵項目部,由14人組成項目部職工民主管理委員會,其中兩人是農民工。項目召開職工代表大會,五分之一的代表來自農民工。項目部選聘10名群安員,其中6人是農民工。

在項目部職工大會召開之前,工會一共征集到31份提案,其中12份來自農民工。有職工提出,工地上從事粉塵作業的特殊工種農民工需要進行特殊體檢,職工大會通過后馬上實施。

給農民工充分的參與權、建議權和表決權,帶來的回饋是項目施工上立竿見影的變化。鑽孔樁協作隊僅用了77天就完成了722根鑽孔樁的施工,比業主要求的時間提前了7天,節省工時費、機械費14萬元。

“如果說‘五同’致力於解決的是主觀能動性問題,‘五自’解決的是素質提升的問題,那麼,‘五共’要解決的是建功圓夢問題。”李朋謙說。

(責編:孫爽、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