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河北衡水市總工會:以勞動法律監督促集體協商

賀耀弘 周斐

2021年02月24日10:52  來源:中工網

一位負責集體協商工作的縣級工會干部說:以前開展集體協商工作沒有硬手段,個別企業不配合,自己干著急沒辦法,隻能靠“軟磨硬泡”,現在好了,《河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簡稱《條例》)實施以來,特別是有了“一函兩書”這根“金箍棒”,干工作有了底氣,集體協商從此不再尷尬。截至3月底,衡水市11個縣市區總工會全部成立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以法律監督促集體協商工作規范開展,實現了職工與企業的雙贏。

集體協商有了“監考官”   

今年3月,衡水市縣兩級工會全部成立了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並積極推進50%以上的基層工會成立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每個基層工會設立2-3名勞動法律監督員。目前,已有2000多家企業工會建立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設立勞動法律監督員3700多名。

為增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市縣採取分級培訓的方式,對基層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委員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和專題輔導,重點明確了法律監督委員會和監督員的職責任務,並圍繞集體協商工作監督什麼、怎麼監督、監督發現問題如何處理以及集體協商的程序、步驟、環節等進行了專項輔導。

為讓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轉起來”、“活起來”,衡水市總工會積極在發揮作用上尋找切入點和結合點,把集體協商“百日行動”作為打響貫徹落實《條例》的“第一炮”,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全程參與了集體協商工作的監督。集體合同簽沒簽、職代會開沒開、職工滿意不滿意等,通過法律監督員一個電話就可知曉。

變“被動維權”為“前置維權” 

“這一條款違反了勞動法,‘五險一金’不能變成‘四險一金’,女職工的特殊權益需要保護……”衡水市將《條例》實施作為轉變維權服務方式的“探路石”和“敲門磚”,變“被動維權”為“前置維權”。結合“律師入民企”活動,組織律師團隊、集體協商指導員、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到企業開展“法律體檢”服務,圍繞落實職工合法權益,對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勞動報酬、社會保險、企業規章等10類“體檢”項目36項指標逐一進行“體檢”。

衡水高新區一家外資企業正在研究制定“勞動安全生產的相關制度”,並准備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但對制度的合法性把握不准。市總工會簽約律師進行了逐條指導和把關,並作出法律分析,讓這家外資企業心裡有了“底”。

通過“法律體檢”,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員共發現問題178個,並進行逐一指導整改,為集體協商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夯實“底子”讓集體協商可談

一些職工對自己有哪些合法權益,怎麼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不了解或不熟悉,導致一些職工在集體協商工作中“不敢談”、“不願談”、“不會談”等問題。為夯實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底子”,衡水市總將法律監督與普法工作進行了融合。

各縣市區總工會一方面結合正在開展的“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法治宣傳服務行動,一方面通過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法律大講堂、現身說法、案例說法等形式,讓廣大職工知曉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權益,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冀州區一名企業職工張女士聽了講座后恍然大悟:“她在企業工作已滿一年,卻還是臨時工,企業沒有與她簽訂勞動合同,更沒有為她繳納任何保險,原來企業這樣做不合法。”工會了解情況后立即向該企業發出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問詢函》,同時邀請工會法律援助律師介入調查,督促其整改,最后企業與張女士簽訂了勞動合同,並補繳了社會保險,張女士非常滿意。

聯合監督讓企業“守信用”

為促進集體協商落地見效,衡水市總工會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勞動監察大隊,聯合開展對《河北省企業集體協商條例》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發現企業違規行為的,由工會採取“一函兩書”制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處以罰款,並將其列為不良信用企業,納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用體系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業三年內不得享受各級政府的獎勵和扶持政策。

今年以來,在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推動下,衡水市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會保險參保率有了明顯提升,全市共督促用人單位為351名職工補簽了勞動合同,補發拖欠職工工資79萬元,補繳社保費31萬元。工會對14家企業的規章制度依法提出了修訂意見,集體合同簽訂質量和工資集體協商成效也明顯提升。(據《河北工人報》報道 河北工人報記者賀耀弘 周斐 河北工人報通訊員王亞偉)

(責編:張克非、宋美琪)
分享到: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