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社評】讓工匠精神成為更多勞動者的“剛需”

韓韞超

2021年03月11日14:09  來源:《工人日報》

今天,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應局限於傳統產業工人隊伍,而應擴展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群體。工匠精神已不僅僅是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的“標配”,它應是更多領域的勞動者抓住時代機遇、實現個體價值的“剛需”。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有關勞模工匠群體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有代表委員建議在國家層面為工匠群體設立“中國工匠日”。聯系之前杭州在全國首設“工匠日”,還有上海市工人文化宮“上海工匠館”的開館,可以說,崇尚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正在深入人心。

五年前,“工匠精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年來,各地積極開展各類工匠推選活動,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成功舉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這些都旨在加快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步伐,培養更多具備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談起工匠精神,如今,人們腦海中不再隻有德國技工、日本匠人。從幾十年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多次攻克發動機噴管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的高級技師高鳳林,到從“小砌匠”成長為國際大賽獲獎者的95后建筑工人鄒彬,一個又一個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國工匠,刷新了人們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和理解。

如果把工匠精神比作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上層建筑”,那麼職業教育、素質提升、待遇提高、激勵保障等則是不可或缺的“經濟基礎”,是培植工匠精神的沃土。眼下,這一基礎尚待進一步夯實,既有政策仍需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裡”,工匠精神的內驅力還需要進一步積蓄。

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由於考試制度、薪資水平等原因,盡管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但其吸引力仍然不強。現實中,推動產業工人素質提升、培育更多大國工匠,也有不少梗阻,在提升高技術人才待遇方面,還需要更多創新性實踐,在提升其社會評價的獲得感上,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弘揚工匠精神,離不開在全社會層面對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與推崇。“大力營造尊重勞模、崇尚勞動、培育工匠的濃厚氛圍”“讓勞動模范、大國工匠成為勞動群眾中最閃亮的群體”——全國總工會向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交的題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引領廣大勞動群眾在實施“十四五”規劃中建功立業》的大會書面發言中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如果我們從這樣的層面理解新時代的工匠精神,那麼,今天,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應局限於傳統產業工人隊伍,而應擴展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群體。尤其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工匠精神已不僅僅是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的“標配”,它應是更多領域的勞動者抓住時代機遇、實現個體價值的“剛需”。

眼下,各行各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無疑需要全方位、實實在在的支撐。隻有創造更多條件、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路徑,才能讓工匠精神在更大范圍、更多角落生根、發芽。

(責編:張克非、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