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加油!工會人】湖南省總駐村幫扶工作隊助村民走出一條“小康路”

張仁貴

2021年04月25日13:43  來源:中工網

“扶貧工作光靠幫扶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授人以漁’,幫助村民發展產業。”湖南省總工會駐耳洞村幫扶工作隊因山制宜,做好“山”字文章,幫助村民走出了一條“靠山吃山”的脫貧致富“小康路”。

“授人以漁”,產業“井噴式”發展

耳洞村身居大山古寨,山多地少,但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2018年3月,省總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耳洞村后,先后籌資100多萬元,為村民聯系貼息貸款20萬元,成立了“爾峒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他們發展臍橙產業致富。

“8月25日,對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建檔立卡戶聶淵告訴記者,1995年8月25日這一天,高二還沒讀完的他,因家庭貧困被迫輟學外出打工。2018年,還是8月25日這一天,聶淵接到了駐村幫扶隊員周喚民的電話。“他告訴我,省總工會派干部到村裡來扶貧,問我是否有興趣回村發展產業。”聶淵說,他18歲就外出打工,其間換了20多個工作崗位,嘗遍了打工的艱難滋味。放下電話,他就收拾東西,踏上了回鄉之路。

回到村裡的聶淵,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聯合在外務工返鄉的村民,注冊了爾峒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該合作社的法人。“當時8名發起人總共湊了23萬元,省總工會為每戶貧困戶代出資500元,其他為省財政項目扶持資金。”聶淵說,他們整合了附近三個村的土地建成了180畝臍橙園。駐村幫扶工作隊還為這個臍橙園新修了2000多米的產業路,4個灌溉用水池等系列配套設施。

同時,駐村幫扶工作隊還將村裡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給村民提供就業崗位,臍橙產業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明年,村裡的臍橙基地預計收入將超過100萬元,未來可期!”從一個“貧困戶”成為村裡農業企業的負責人,家庭收入現在更是達到了小康水平,聶淵對省總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感激是發自內心的。

如今,村裡還種植了100畝黃桃、紅心獼猴桃,120畝黃柏樹等。“幫扶工作隊讓我們這些建檔立卡戶加入合作社,到了年底還可分紅。”一組建檔立卡戶向雲華說,老年人還可以在合作社打點零工,每天能掙到100元。

獎補政策激發村民“致富熱情”

為了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奔“致富路”,駐村幫扶工作隊以激勵措施帶動全村發展養殖業。“獎補方案”規定,凡建檔立卡戶每年養豬一頭獎300元,新購買一頭牛獎500元,養雞、鴨、鵝一隻獎10元等系列獎補措施,非貧困戶也享受不同比例的獎補。

駐村幫扶工作隊還邀請省、州農科院專家多次到耳洞村,上門指導村民學習養殖技術,組織村干、村民多次外出考察養殖業。通過連續3年出台發展種植養殖業的“獎補方案”,如今村裡涌現了多名養豬戶,共有存欄豬100多頭﹔養牛羊大戶3戶,養牛羊200多頭﹔家家戶戶都養雞、鴨、鵝等家禽,並發展了蜜蜂等養殖業。至2020年10月,村民家禽養殖已穩定突破1萬隻,收入80萬元以上。“今年村裡殺了100多頭豬,成為村裡歷年來殺豬最多的一年。”村民聶華告訴記者。

聶淵給記者算了一下賬:他家今年養了87箱蜂,雖然是第一年養蜂,但還是賺了1.5萬元﹔臍橙1.1萬斤,賣了大幾千元﹔養了70隻雞,賣了近7000元(每隻雞另有10元獎補)﹔發展庭院經濟獎補5100元﹔自己在村合作社的工資2.4萬元,再加上兼任村裡的護林員,每年還有1萬元工資。聶淵的妻子在與扶貧隊合作的“好日子”家政公司打工時,每月工資3000元。今年,她又當選了村婦女主任。這樣算下來,他家年收入近10萬元。聶淵說,這比過去在外打工“滋潤”多了,還可以陪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駐村幫扶工作隊還根據掌握的村民情況,因人而異,發動部分村民種植中藥材,如今全村中藥材種植已突破120畝。動員村民放養蜜蜂260余箱,3年來全村產蜂蜜3000斤,農民靠蜂和採取野生蜂蜜就增收30余萬元。全村“山”字產業規模和效益實現逐年翻番。

山貨插上了電商的“翅膀”

記者採訪時,村民王彪正在“扶貧車間”加工山竹筍、豆制品等。他是“扶貧車間”的承包人,也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王彪告訴記者,為了讓耳洞村的山貨能賣出去,省總工會投資60萬元,幫村裡新建了一個3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也就是農副產品加工車間。裡面有石磨、烘干機、包裝機等機械設備,生產的豆腐干、香辣醬、干青菜、酸竹筍等耳洞特產系列就從這裡產出。“如今,這些山貨已遠銷省城乃至全國各地。”王彪說。

今年31歲的楊莎莎是耳洞村的建檔立卡戶,丈夫在廣東務工,她獨自帶著孩子留守老家。幫扶隊根據楊莎莎年輕、懂技術的特點,鼓勵她參加電商培訓,引導她在洗車河鎮辦電商。

“工會干部特別關心和支持我創業。”楊莎莎對記者說,在省總工會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她開始學習電商知識,開了淘寶網店,還做起了直播,農產品銷售額越來越高。2018年,楊莎莎的銷售額達10多萬元,去年增加到30多萬元,成功實現了脫貧致富夢想。

記者見到楊莎莎時,她正在洗車河鎮自己娘家的屋頂平台上直播灌香腸。面前是一盆切好的肉,盆前支架上放了一台手機。“這些灌制香腸的肉差不多有七八十斤,花了7個小時才切完,都是自家養的生態豬。”楊莎莎一邊灌香腸一邊回答“粉絲”的話。每天下午6點,她開始直播,直到晚上10點。

如今,耳洞村在村部成立了“耳洞村電商扶貧服務中心”,打造“本地銷售+電商平台+消費扶貧”銷售體系,楊莎莎也成為村裡的直播帶貨“達人”。這兩年來,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在村裡的電商平台,春賣香椿,夏賣樅菌,秋賣水果,冬賣臘肉。“一年四季都在賺錢。”楊莎莎說,最忙的時節裡,她一個月純收入達2萬元。目前,楊莎莎已得到全國各地萬余名“粉絲”的關注。

在楊莎莎的帶動下,耳洞村現在已有3名電商,他們“直播賣貨”,近兩年先后銷售村裡的農產品100多萬元,賣出了耳洞村的山貨,換來了村民們的美好生活。

(責編:劉瓊、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