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赫
2021年06月24日10:01 來源:《工人日報》
沒有一條通往輝煌的道路康庄平闊。
沒有一項舉世矚目的偉業等閑鑄就。
從積極應對波及而至的國際金融危機,到踴躍投身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從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到全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在各個歷史時期,在任何大考面前,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始終不懼潮涌,不畏雲翳,攻堅克難,拼搏奮斗,與各方力量守望相助,同黨和國家血脈共搏,充分展現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主力軍風採和工會組織的積極作為。
把先鋒號的旗幟樹立在共克時艱的路上
2008年5月12日深夜,四川北川縣城。
四下漆黑,余震不斷,山石依舊在滾落。北川中學的空壩子上,張映芳守著六七百名暫避至此、飢寒交迫的群眾,寸步不離。這是他們永生難忘的漫長一夜,幾個小時前,突如其來的8.0級汶川地震將相隔不遠的北川縣城毀於一瞬。
時年52歲的張映芳,當時是北川縣總工會主席。大震剛停,她和同事便投入到搶救和安置避險的工作中。辦公大樓垮了,他們支起帳篷就地辦公﹔親人離世的消息傳來,他們抹一把眼淚,又來到了受災群眾的身邊﹔查看災情,調配物資,對接救援……工會干部們一直堅守在救災一線。
“這場地震,打不垮我們。”張映芳說,“不能讓工會的牌子被震倒。工會的旗幟要樹起來!”
同一時間,全國各地,無數和張映芳一樣的工會干部、和北川縣總工會一樣的工會組織,在全國總工會的統籌下迅速行動起來,一場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的捐款捐物活動在全國各級工會、企事業單位和廣大職工中迅速展開——全國總工會組織“重建家園、再獻愛心”大行動,踴躍向災區群眾捐款捐物﹔產業工會積極對接本系統單位職工,發出援助號召﹔工廠職工加緊生產急需物資,積極參加以“抗震救災作貢獻、重建家園立新功”為主題的“工人先鋒號”創建活動,幫助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僅7天時間,為災區工會和職工募集的捐款就達2.14億元,廣大職工中不斷涌現出可歌可泣的勞模人物和動人事跡,在為抗震救災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彰顯出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和先進本色。
本色永不褪色。12年后,2020年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職工再次站了出來,迎難而上,堅守崗位,奮不顧身地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
——廣大醫務人員白衣執甲,星夜馳援﹔生產相關應急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用品企業的職工以最快速度復工復產,全力保証防疫物資供應﹔承擔重點防疫項目建設的職工晝夜奮戰,高質高效完成施工任務﹔交通運輸、電力保障、市場供應等行業的職工不間斷奮戰,共同筑起群防群控等嚴密防線……艱難時刻,舉國上下勠力同心,匯聚令人震撼的磅礡力量。
這股力量的背后,千萬工會干部的身影在默默行動。在湖北,4萬余名工會干部下沉社區、進駐村組,當好“疫情防控員”“物資保供員”“心理疏導員”﹔在河南,2.1萬余支、67.8萬余人的職工志願服務隊參與疫情防控……為了最廣泛的團結動員、為了給予廣大職工最堅實的后方保障,各級工會組織奮勇作為,各地工會干部沖鋒在前,積極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走訪慰問疫情防控一線職工特別是醫務人員,督促落實一線醫務人員和職工安全防護措施和待遇保障,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扎實做好勞動關系協調工作,做好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等指導和服務﹔深入細致做好困難職工幫扶,將新冠肺炎納入職工互助保障重大疾病范疇,為困難職工發放疫情臨時生活補貼﹔搭建網上就業服務和培訓平台,助力穩經濟穩民生,等等。
山河逢難,家國困厄。眾志成城,必堅不可摧。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從來不畏危難,用氣壯山河的氣勢勇往直前,將工人先鋒號的旗幟樹立在共克時艱的每個時刻。
以拼搏奮斗力量撐起同舟共濟之舟
2009年12月,一組亞洲面孔上榜美國《時代》周刊“時代風雲人物”亞軍之位。這是當年唯一當選的一個群體——中國工人。
該刊評價,世界經濟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最快的發展速度,並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蘇。這些功勞首先要歸功於他們,中國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普通工人。
2008年,一場起於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受此影響,我國外貿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訂單減少、工廠停產,許多工人失去工作,大批農民工提前返鄉﹔企業效益下降,財政收入減少……面對洶涌而至的經濟寒冬,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應對舉措,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在這一危急關頭,中國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迎難而上、勇擔重任——
“共同約定行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競賽活動、“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行動”、“家政服務促就業工程”、“全國民營企業招聘周”…… 一項項應對有力的舉措在工會、企業和廣大職工中迅速展開。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特殊時刻,全國總工會作出了重要部署:2008年12月29日,全總十五屆三次主席團(擴大)會議明確提出,要開展工會與企業、職工的“共同約定行動”。
在全國各級工會的組織下,“共同約定行動”以保崗位、保工資、穩員增效為重點,不但讓企業牢固樹立依靠職工辦企業的思想,千方百計地依靠職工改善生產經營,穩定工作崗位,按時足額發放工資,利用開工不足的間歇加強職工培訓,提高職工技術技能水平,也引導職工正確認識個人和企業發展、國家發展的辯証關系,動員職工積極參加“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競賽活動,以主人翁的姿態立足本崗、爭創一流,以同舟共濟之心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
截至2009年8月,全國開展“共同約定行動”的企業已超過53萬家,覆蓋職工7323萬人,在全國基本形成了企業不裁員、少裁員,不減薪、少減薪,協商確定薪酬的良好氛圍,取得多方共贏的積極成效。全國80%的企業和職工參加了“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競賽活動。
2009年年底,當中國經濟的航船逐步駛出驚濤駭浪,奮力實現了“V”形反轉,在全球率先企穩﹔當全國形成了企業不裁員、少裁員,不減薪、少減薪,協商確定薪酬的良好氛圍, “共同約定行動”這一在特殊時期由基層首創、工會主導、富有特色的活動,因為充分體現了工會在關鍵時刻的擔當和作為而熠熠生輝。
如今,“共同約定行動”形成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有困難找工會,成為許多企業和職工在遭遇困境時的首要選擇。
一位基層工會主席后來感嘆:“在應對危機中,我們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獲,那就是企業經營者對工會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員工對工會增加了新的信任,企業與職工真切感受到‘命運共同體’的真諦。”
心手相連,共渡難關。各級工會團結動員廣大職工識大體、顧大局,積極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團結一心,共同推進我國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回升向好,在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為世界經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作出了貢獻,更彰顯出工人階級胸懷大局、信念堅定的偉大品格和先進本色。
以主人翁姿態投入攻堅戰
“作為‘娘家人’,我將困難職工視為親人,幾乎傾注了全部感情。每當看到脫困職工的一張張笑臉,我無怨無悔!”2021年5月3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濱州市工人文化宮職工救助科科長左麗華的十年幫扶經歷,贏得現場掌聲雷動。
在這場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總結表彰會上,左麗華等31名個人和20個集體因在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被分別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獎狀。與此同時,120個集體和120名個人受到通報表揚。
而就在2020年底,這項工作傳出好消息——經過全國各級工會5年的不懈努力,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目標如期完成,現行標准下工會建檔立卡的困難職工家庭全部解困脫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誓要解決困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在此時交到了工會組織手中——推動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確保全體職工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從一線城市到偏遠地區,一場覆蓋全國的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會行動拉開帷幕。從制定“四個一批”到分類施策、精准幫扶,從整合資源、加強與社會救助制度銜接,到推動建立工會常態化幫扶長效機制,全總和各級工會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目標,認真履行維權服務基本職責,打響了一場規模大、力度強、惠及面廣的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攻堅戰。
與此同時,作為最早參與扶貧工作的部門之一, 全總始終沒有放鬆脫貧攻堅這項重要工作,持續在山西開展定點扶貧,先后幫助榆社縣、和順縣、壺關縣脫貧摘帽。統籌各地工會通過助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工會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工會消費扶貧行動、在貧困地區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加強貧困地區基層工會組建和服務陣地建設、強化貧困群眾就業創業幫扶、開展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志願服務活動、關心關愛一線扶貧干部等,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積極彰顯作為。
60年前,左麗華的父親作為全國勞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60年后,左麗華也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他們的傳承,是工人階級精神血脈賡續的縮影。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不論是以主人翁姿態促進國企改革,還是積極投身抗擊非典、抗洪搶險、冰凍災害等,祖國哪裡有需要、人民何時有呼喚,工人階級、工會組織的身影總會沖在前列。從風雨中走來,他們始終緊跟黨的步伐,砥礪在為人民謀幸福征程上,創造出更多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中國工會必將履行職責使命,勇擔時代重任,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讓工人先鋒號的旗幟在新時代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