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

(2021年7月16日)

2021年07月21日13:59  來源:《工人日報》

目 錄

一、開創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

1.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蓬勃發展。

2.“十四五”時期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工會面臨新形勢。

——貫徹新發展理念工會面臨新任務。

——構建新發展格局工會面臨新要求。

二、“十四五”時期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總體要求

3.指導思想。

4.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正確方向。

——堅持服務大局。

——堅持職工為本。

——堅持改革創新。

——堅持法治保障。

5.主要目標。

——工會理論武裝得到新加強。

——職工思想引領取得新進展。

——職工建功立業展現新作為。

——維護職工權益取得新實效。

——服務職工水平實現新提升。

——工會組織建設呈現新活力。

三、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團結引導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6.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職工。

7.以理想信念教育職工。

8.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工。

9.以先進職工文化感染職工。

四、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10.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

11.推動構建產業工人全面發展制度體系。

12.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

13.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五、高舉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旗幟,增強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4.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

15.維護職工民主政治權利。

16.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17.做好農民工維權服務工作。

18.提升女職工維權服務水平。

六、建立健全高標准職工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職工生活品質

19.加強服務陣地建設。

20.健全困難職工家庭常態化幫扶機制。

21.實施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行動。

22.打造服務職工系列品牌。

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

23.加大勞動法律法規源頭參與力度。

24.推動完善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制度機制。

25.推進工會工作法治化建設。

26.健全落實“五個堅決”要求的長效機制。

八、加快智慧工會建設,打造工會工作升級版

27.構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工會治理能力提升體系。

28.構建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工會服務應用創新體系。

29.構建基於雲計算技術的工會網信基礎支撐體系。

30.鞏固發展工會網上輿論陣地。

九、深化工會和職工對外交流交往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貢獻

31.拓展工會和職工國際交流交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32.加強與港澳台工會組織和勞動界交流合作。

十、深化工會改革創新,推動新時代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33.系統謀劃推進工會改革。

34.健全工會工作制度機制。

35.激發基層工會活力。

36.改進完善工會組織體系。

37.充分發揮產業工會作用。

38.深化財務管理改革。

39.加強工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

40.提高工會資產管理效能。

十一、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提高工會工作能力和水平

41.全面加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

42.深化工會干部隊伍建設。

43.不斷拓寬工會理論研究新路子。

十二、加強規劃落實的組織保障

44.加強組織領導。

45.加強支撐保障。

46.加強總結推廣。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履行職責使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批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擘畫了我國未來5年和15年發展的宏偉藍圖。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工人階級使命光榮,工會組織責任重大。為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團結動員億萬職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特制定本規劃。

一、開創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

1.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蓬勃發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工人階級以高度的主人翁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積極投身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火熱實踐,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決定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各級工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以保持和增強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主線,忠誠履職、積極作為,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思想政治引領明顯加強,職工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更加鞏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有力弘揚,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維權服務力度不斷加大,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扎實推進,產業工人地位作用更加彰顯﹔工會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工會組織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切實增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形成。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黨的領導下各級工會組織與廣大職工努力奮斗的結果,為“十四五”時期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十四五”時期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工會面臨新形勢。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既具有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等優勢和條件,同時又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工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如何把握“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保持清醒、堅守定力,在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合法權益,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促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建功立業,成為擺在各級工會面前的重大課題。

——貫徹新發展理念工會面臨新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全過程和全領域。各級工會組織必須適應職工隊伍規模結構、就業方式、分配方式、利益訴求、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背景下勞動關系的深刻調整,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貫徹創新發展理念,要求工會必須尊重基層和職工群眾的首創精神,把蘊藏在職工群眾中的創造活力激發出來﹔推進工會自身改革,切實解決工會組織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工作載體手段不夠豐富、服務群眾工作本領有待增強等問題。貫徹協調發展理念,要求工會必須樹立全國工會“一盤棋”理念,既全面推進、又突出重點,加強分類指導,解決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增進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要求工會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職工的生產生活實踐,引導廣大職工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貫徹開放發展理念,要求工會堅持開門辦會,讓職工群眾充分參與到工會工作中來,積極運用社會資源和力量推動工會工作﹔加大中國工會和職工對外交流交往力度,有力服務國家總體外交。貫徹共享發展理念,要求工會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職工群眾,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中展現工會作為。

——構建新發展格局工會面臨新要求。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而作出的戰略抉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工會深刻認識國際國內復雜形勢變化,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對職工隊伍和工會工作帶來的影響,立足國內辦好自己的事情,找准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群眾優勢、資源優勢,將職工的思想凝聚到促進高質量發展上來,將職工的力量匯聚到建功立業上來﹔圍繞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積極加強就業創業服務,推動構建收入分配新格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發展基礎上努力提高職工收入水平,提高消費意願和能力,在滿足職工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為擴大內需、促進雙循環特別是國內經濟大循環奠定厚實基礎﹔圍繞創新驅動這個關鍵所在,以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抓手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瞄准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目標,持續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等問題上發揮作用,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使產業工人成為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二、“十四五”時期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總體要求

3.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工運時代主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以保持和增強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主線,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工會改革為動力,以推動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使職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權益保障更加充分,勞動關系更加和諧,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牢固,廣大職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中主力軍作用更加彰顯。

4.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將自覺接受黨的領導作為工會根本政治原則,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折不扣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到工會各項工作中去,將黨的意志主張落實到廣大職工中去,充分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引導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始終做黨執政的堅實依靠力量。

——堅持正確方向。持之以恆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堅持服務大局。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謀劃和推進工會工作,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動,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以滿腔熱情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

——堅持職工為本。牢固樹立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聯系和服務職工作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扎實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改革創新。系統謀劃和扎實推進工會改革,堅持系統觀念,增強統籌意識,發揮改革的突破性和引導性作用,著力破除制約工會高質量發展、影響職工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推動工會理論創新、體制創新、工作創新,把改革創新貫穿於工會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

——堅持法治保障。按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要求,自覺把工會工作置於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局中謀劃和推進,堅持依法建會、依法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不斷提升工會法治化建設水平,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主要目標。今后5年,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發展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工會理論武裝得到新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取得重要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加強。

——職工思想引領取得新進展。面向職工群眾的理論宣講形成制度性安排,黨的創新理論不斷走近職工身邊、走進職工心裡﹔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開展、制度化推進,“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更加豐富,廣大職工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職工建功立業展現新作為。廣大職工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弘揚,勞動和技能競賽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群眾性創新活動成果顯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充分彰顯。

——維護職工權益取得新實效。勞動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職工合法權益維護機制不斷健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和權益維護形成制度保障,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有效運行,工會參與勞動爭議預防調處化解的水平不斷提升,維護勞動領域安全穩定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推進,在助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中作用積極發揮。

——服務職工水平實現新提升。聯系服務職工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工會服務陣地建設明顯加強,服務職工“最后一公裡”問題有效解決,困難職工家庭常態化幫扶機制有效運行,工會服務職工品牌項目叫響做實。

——工會組織建設呈現新活力。工會改革創新持續深化,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日益健全,智慧工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基層工會組織設置、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基層基礎薄弱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工會組織覆蓋面不斷擴大、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三、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團結引導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6.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職工。建立健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完善黨的創新理論和工會理論下基層長效機制,落實基層聯系點、送教到基層等制度,建立健全企業班組常態化學習制度,組織專家、學者、先進人物等廣泛開展有特色、接地氣、入人心的宣傳宣講活動,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車間、進學校、進教材、進頭腦,打牢廣大職工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7.以理想信念教育職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深入開展“永遠跟黨走”、“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等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廣大職工中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高質量完成學習教育各項任務,引領廣大職工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職工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圍繞2025年全總成立100周年,組織召開系列慶祝活動﹔推動建立中國工運史館,探索籌建國家勞模風採展示館或博物館,加強對紅色工運的重要人物、重要遺址(舊址)、重大事件、重點紀念場館等的梳理發掘、修建修繕、展示展陳等綜合性保護、修復、開發工作﹔組織開展百年中國工運史宣傳教育,向全社會廣泛宣傳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的光榮歷史、奮斗歷程、輝煌成就﹔組織開展百年中國工運史系列研究。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通過勞模宣講、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讀書誦讀等方式,運用“學習強國”、職工書屋等學習平台,引導廣大職工緊跟共產黨、奮進新時代。

8.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工。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工生產生活,內化為職工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深入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推動建立健全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深化以職業道德為重點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四德”建設,組織開展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評選表彰。積極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廣泛開展學雷鋒志願活動,展示新時代職工文明形象。

9.以先進職工文化感染職工。推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職工文化共建共享機制。豐富職工文化產品供給。打造“中國夢·勞動美”系列職工文化品牌,每年舉辦“中國夢·勞動美”——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節目,廣泛組織開展職工運動會、職工文藝展演、職工藝術節等全國性、區域性、行業性職工文體活動。加強職工文化陣地建設。探索建立以全總文工團為主體的職工藝術陣地聯盟,整合工人文化宮、職工藝術院團資源,推動在街道社區、產業園區、商圈樓宇等職工聚集區建設職工文化場館,構建立體化、多元化職工文化服務網絡。建好、管好、用好職工書屋,力爭到2025年底全國工會職工書屋示范點達到1.6萬家,帶動各級工會自建職工書屋達到15萬家,實現各類便利型閱讀點、勞模工匠書架廣泛覆蓋﹔電子職工書屋覆蓋職工逾5000萬人,基本形成覆蓋大多數職工的工會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創新文化服務方式。搭建“互聯網+職工文化”平台,推動職工文化網絡化傳播,為職工提供“菜單式”、“訂單式”文化服務﹔持續開展“閱讀經典好書 爭當時代工匠”、“玫瑰書香”等主題閱讀活動。加強職工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化、社團化、志願化相結合的職工文化人才隊伍,培育一批德藝雙馨、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職工文化建設領軍人才,創作一批思想性強、藝術性高、社會影響大、群眾口碑好的精品力作。

四、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10.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按照政治上保証、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圍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聚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重點任務,總結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來取得的經驗,查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堅持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工會、行業協會、企業代表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統籌社會組織的協同力量,完善合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作用,強化貫徹落實協調機制,履行工會宏觀指導、政策協調、組織推進、督促檢查的職責,每年制定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要點,壓實部門責任,強化分類指導,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健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情況監督檢查和信息反饋制度,推動各地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建立黨委和政府聯合督查督辦工作機制。建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效能評估機制,開展改革情況績效評估,探索實行第三方評估,確保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探索建立企業主體作用發揮機制,保護企業人才培養積極性。鼓勵各地、各相關責任單位因地制宜大膽探索試點,形成一批具有部門、地方、產業和企業特色的改革成果。

11.推動構建產業工人全面發展制度體系。強化系統集成,在系統梳理整合現有政策制度基礎上,突出補齊制度缺項和政策短板,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著力提升改革的政策效能。健全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制度體系,完善產業工人參政議政制度,提高產業工人在各級黨組織、人大、政協、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會委員中的比例﹔探索實行產業工人在群團組織挂職和兼職制度。健全產業工人技能形成制度體系,重點推動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職工技能培訓制度、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互聯網+”培訓機制等,暢通技術工人成長成才通道﹔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和優秀產業技術緊缺人才境外培訓計劃﹔構建“互聯網+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模式,完善中國職工經濟技術信息化服務平台,做大做精做強全國產業工人學習社區,加強“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學習平台”建設,推進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拓展工會職業培訓空間。健全產業工人發展制度體系,推動完善職業技能評價制度、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工資分配制度、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等,促進學歷、非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銜接互認,搭建產業工人成長平台。健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支撐保障制度體系,推動完善財政和社會多元投入機制,發揮工會職工創新補助資金作用,加大對產業工人創新創效扶持力度。

12.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制定並落實“十四五”勞動和技能競賽規劃,推動建立健全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體系。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聚焦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開展區域性勞動和技能競賽,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區域協調發展﹔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聚焦推動綠色發展,組織職工節能減排競賽,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以技術創新為導向,創新競賽方式和載體,發揮網絡平台作用,增強活動的便利性和群眾性﹔加強非公企業勞動和技能競賽工作,探索新產業新業態開展競賽的新形式。積極推動將新職業新工種納入職業分類大典,加強對全國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的規劃和指導,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定期舉辦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與有關部門共同主辦國家級一類、二類等職業技能競賽,指導帶動各地層層開展技能比賽,打造職工技能競賽品牌。組織職工積極參加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網上練兵和“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性創新活動。

13.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加大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宣傳力度,講好勞模故事、講好勞動故事、講好工匠故事,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進一步做好勞模培養選樹和管理服務工作,完善全國工會勞模工作管理平台,推動完善勞模政策,提升勞模地位,落實勞模待遇,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良好氛圍。做好勞模和五一勞動獎、工人先鋒號等評選表彰工作,持續開展“最美職工”、“大國工匠”等主題宣傳,“十四五”期間重點選樹宣傳100名左右的勞模工匠先進典型,加快培育、選樹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在行業有號召力的領軍型勞模,打造新時代勞動者的標杆旗幟。加大勞模教育培養力度,鼓勵各級工會開展勞模教育培訓,叫響做實由勞模學員、勞模輔導員、勞模學院、勞模宣講團等構成的“勞模+”品牌。用好全國勞模專項補助資金,深入開展勞模定期走訪慰問、及時幫扶救助、開展健康體檢和療休養等工作。深化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加強分級分類管理,形成以全國示范性創新工作室為引領、以省市級創新工作室為主體、基層創新工作室蓬勃發展的工作體系,確保到2025年底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達到500家左右,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達到15萬家。規范和推廣“港口工匠創新聯盟”等做法,探索創建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指導開展創新工作室聯盟試點。深化新時代工匠學院建設。統籌各地工匠人才選樹、命名、宣傳,推動設立國家級大國工匠評選表彰獎項。開展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培訓、交流等活動,積極組織推薦創新工作室的成果和專利參加各類獎項評選和展示交流。加強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創新工作室網絡工作平台。舉辦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職工創新創業博覽會。探索全國職工技能成果轉化工作,指導各地做好先行先試工作。深入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勞模進校園”、“奮斗的我·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活動。

“十四五”時期工會“素質提升”指標

具體指標發展目標

1.勞模選樹管理 “十四五”期間,重點選樹宣傳100名左右的勞模工匠先進典型。2.職工技能培訓 “十四五”期間,每年幫助30萬名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提升學歷水平﹔年均培訓家政服務人員20萬人次。3.創新工作室建設 到2025年底,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達到500家左右,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達到15萬家。4.職工書屋和電子職工書屋 到2025年底,全國工會職工書屋示范點達到1.6萬家,帶動各級工會自建職工書屋達到15萬家,電子職工書屋覆蓋職工逾5000萬人。

五、高舉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旗幟,增強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4.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高度關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產業結構轉型、綠色轉型等對就業結構、就業方式等帶來的影響,加大對職工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衛生等權益的維護力度。積極推動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參與就業創業政策制定,深化工會就業創業服務,廣泛開展工會就業創業系列服務活動月以及“京津冀蒙跨區域招聘”、“陽光就業暖心行動”等活動,加強“工E就業”、“工會就業服務號”等全國工會就業服務網上平台建設,推動工會網上就業服務體系化建設。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深入推進以訓穩崗﹔鼓勵引導各地工會開展家政服務人員培訓,年均培訓達到20萬人次,每年至少推樹30名“最美家政人”。推動勞務派遣用工依法規范,促進共享用工規范有序。推動各地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指導企業依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促進企業健全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和合理增長機制﹔總結指導企業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經驗做法,推動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的落實。推動完善職工社會保險制度和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加強對職工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事故防范、應急處置和自我保護能力﹔在重點行業領域探索開展職工安全技能競賽,深化“安康杯”競賽等群眾性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活動。發揮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積極參加國家安全生產工作巡查、督查、考核和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維護好傷亡職工的合法權益。在重點行業中推行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制度。

15.維護職工民主政治權利。推動企業民主管理立法和有關政策的制定完善,創新民主管理實踐形式,深化民主管理載體建設。推動健全省級廠務公開協調領導機構。進一步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體系,加強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以及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制度銜接,促進職代會與集體協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法律援助等有機結合,融入企業內部自主調處、群體性勞動關系矛盾快速處置機制。聚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落實,推進企業集團職代會制度建設,推動將職工代表大會等企業民主管理納入公司章程,融入企業治理結構和管理體系,探索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民主管理實現途徑。深化創新區域(行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強化分類指導,積極擴大民主管理工作對中小微企業的有效覆蓋。制定企業民主管理程序指引或操作指南。堅持每年開展企業民主管理師資培訓。深入開展“聚合力、促發展”職工代表優秀提案征集推薦活動、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評選表彰活動。

16.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配合人社部門研究制定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政策。積極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制度,推動研究出台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辦法等相關政策措施。推動靈活用工集中的行業制定勞動定額指導標准。加強平台網約勞動者收入保障,推動平台企業、關聯企業與勞動者就勞動報酬、支付周期、休息休假和職業安全保障等事項開展協商。推動平台網約勞動者民主參與,督促平台運營企業建立爭議處理、投訴機制。指導推動快遞、外賣、網約出行、網約貨運、家政、保潔等靈活就業人員較多的行業建立、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加強對平台網約勞動者的法律援助和生活服務。積極參與國家企業社會責任制度建設,推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和新階層新群體的主動關注、積極聯系、有效覆蓋。

17.做好農民工維權服務工作。建立健全工會系統欠薪報告制度和欠薪案件反饋督辦機制,推動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深入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深化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每年幫助30萬名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提升學歷水平。深入開展“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行動,健全農民工法律援助服務網絡,開辟農民工勞動爭議案件“綠色通道”。創新農民工組織形式和入會方式,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農民工流動會員管理制度,提高農民工入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進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18.提升女職工維權服務水平。積極參與性別平等和女職工權益保障法律法規政策制定修訂,推動用人單位建立健全工作場所性別平等制度機制,推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促進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建設,幫助職工平衡工作與家庭。強化監督維權,協調推動侵害女職工權益案件調查處理﹔組織開展女職工維權行動月活動,深化普法宣傳到基層活動。實施“女職工關愛行動”,管好用好“關愛女職工專項基金”,做好女職工“兩癌”檢查、女職工休息哺乳室建設、工會愛心托管服務、“會聚良緣”工會婚戀服務等工作。加強對適婚職工的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重視和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中女職工就業、生育保險、休息休假等權益維護工作。

六、建立健全高標准職工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職工生活品質

19.加強服務陣地建設。推進“會、站、家”一體化建設,加強樞紐型社會組織平台功能建設。培育壯大基層工會服務陣地,拓展服務項目,整合社會資源,推動開放共享,實現區域內職工活動與服務基本覆蓋。按照“突出公益、聚焦主業、自主經營、依法監管”的工作要求,更好發揮工人療休養院、工人文化宮、職工互助保障組織等服務職工的作用。加強工人文化宮規范化建設管理,“十四五”期間,全國建設100家標准化工人文化宮,推動經濟較發達、職工人數多的縣(縣級市)實現工人文化宮建設全覆蓋﹔整合工會資源,把縣級工人文化宮打造成工會組織綜合服務陣地。推進工人療休養院改革發展,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十四五”期間,各省級總工會至少有一家具有區位和資源優勢、具有特色療養服務和較強接待能力的工人療休養院,全國工會每年組織勞模、職工療休養達到500萬人次,其中技術工人療休養達到100萬人次。充分發揮職工互助保障組織作用,加強和規范職工互助保障活動管理,推動實現全國職工互助保障活動省級統籌或管理,到2025年底參加職工互助保障活動的會員達到8000萬人次左右,會員受益面和保障程度同步提高。加強職工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建設。推動職工旅行社、工會賓館等積極承擔勞模、職工療休養等公益服務業務。

20.健全困難職工家庭常態化幫扶機制。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制度頂層設計,促進困難職工幫扶與社會救助體系相銜接。鞏固拓展解困脫困工作成果,健全困難職工家庭生活狀況監測預警機制和常態化幫扶機制。積極爭取各級財政、社會資源、工會經費等多渠道投入幫扶資金,對深度困難、相對困難、意外致困等不同困難類型的困難職工家庭精准幫扶、分類施策,形成層次清晰、各有側重、有機銜接的梯度幫扶工作格局,每年保障5萬戶以上深度困難職工家庭生活,解決15萬戶以上相對困難職工家庭、意外致困家庭生活暫時困難,引入公益慈善、愛心企業、志願服務、專業機構等各類社會資源,推進困難職工幫扶與政府救助、公益慈善力量有機結合。推進“以工代賑”式救助幫扶,強化物質幫扶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有效激發困難職工家庭解困脫困的內生動力。

21.實施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行動。以精准服務為導向,以滿足職工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制定實施工會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行動方案,推行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項目清單制度﹔建立工會幫扶工作智能化平台,健全工會服務職工滿意度評價機制。開展幫扶中心賦能增效和幸福企業建設試點工作,提升職工服務中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綜合服務職工功能,深入推進職工生活幸福型企業建設工作,精准對接社會資源與職工需求,培育一批服務項目,引導企業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2021年完成20家試點職工服務中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建設、50家職工生活幸福型企業的標准化建設,孵化100家服務職工類社會資源﹔到2025年底實現縣級以上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綜合服務職工能力全面提升,1萬家企業完成職工生活幸福型企業標准化建設。

22.打造服務職工系列品牌。健全完善常態化送溫暖機制,繼續叫響做實送溫暖、金秋助學、陽光就業、職工醫療互助、工會法律援助、關愛農民工子女等工會工作傳統品牌。“十四五”期間,各級工會每年籌集送溫暖資金30億元以上,走訪慰問各類職工500萬人以上。規范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引導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分批次推樹1萬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做實叫響職工之家品牌,規范開展全國模范職工之家評選表彰,到2025年底建立起完善的模范職工之家動態復查監管機制。發揮模范職工之家示范引領作用,探索開展模范職工之家“結對共建”活動,普遍提升職工之家建設質量。加快推進工會志願服務體系建設,建設管理服務平台,打造職工志願服務品牌。按照“機制不變、力度不減、突出重點、建立品牌”的總體思路,聚焦思想引領、建功立業、勞動關系協調、就業幫扶、工會自身建設等重點任務,深入開展第三輪全國工會對口援疆援藏工作﹔幫助定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十四五”時期工會“精准服務”指標

具體指標發展目標

1.解困脫困長效機制 “十四五”期間,每年保障5萬戶以上深度困難職工家庭生活,解決15萬戶以上相對困難職工家庭、意外致困家庭生活暫時困難。2.職工服務中心和職工生活幸福型企業建設 2021年完成20家試點職工服務中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建設、50家職工生活幸福型企業的標准化建設,孵化100家服務職工類社會資源﹔到2025年底,實現縣級以上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綜合服務職工能力全面提升,1萬家企業完成職工生活幸福型企業標准化建設。3.工會傳統幫扶品牌 “十四五”期間,各級工會每年籌集送溫暖資金30億元以上,走訪慰問各類職工500萬人以上。4.職工文化陣地建設 “十四五”期間,全國建設100家標准化工人文化宮,推動經濟較發達、職工人數多的縣(縣級市)實現工人文化宮建設全覆蓋。5.工人療休養 “十四五”期間,各省級總工會至少有一家具有區位和資源優勢、具有特色療養服務和較強接待能力的工人療休養院,全國工會每年組織勞模、職工療休養達到500萬人次,其中技術工人療休養達到100萬人次。6.職工互助保障 到2025年底,參加職工互助保障的會員達到8000萬人次左右。7.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十四五”期間,分批次推樹1萬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

23.加大勞動法律法規源頭參與力度。積極推動和參與全國人大與社會組織協商立法的制度機制建設,推動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定和修改。推動和參與《工會法》修訂完善,推動制定《基本勞動標准法》、《集體合同法》、《企業民主管理法》等相關勞動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工會協調勞動關系法律制度體系。

24.推動完善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制度機制。進一步推動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完善工會勞動關系發展態勢監測和分析研判機制,打造來源可靠、覆蓋廣泛、運行順暢、反應迅速的工會勞動關系監測系統,建設具有工會特色的勞動關系數據庫。促進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探索推進工會勞動關系調處標准化建設,構建勞動爭議受理、調查、協調、調解、簽約、結案、回訪、歸檔等一體化業務標准體系﹔進一步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組織體系,重點推動工業園區、鄉鎮(街道)和行業系統建立三方機制,努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網格化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格局。大力推進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協商。以正常經營、已建工會的百人以上企業為重點,鞏固集體協商建制率,確保重點企業單獨簽訂集體合同率動態保持在80%以上﹔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層級的溝通協商機制,應急、應事、一事一議開展靈活協商。開展集體協商質效評估工作,力爭到2025年底覆蓋60%以上的重點企業。舉辦城市工會集體協商競賽活動。加強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力爭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對縣級以上工會組織的全覆蓋﹔加強對從事集體協商工作的工會干部、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和職工方協商代表的培訓力度,全總每年重點培訓100人次,各省、市級總工會每年培訓不少於100人次,各縣級總工會每年培訓不少於30人次。健全完善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推進企業和行業性、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完善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和調解協議履行機制,加強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調解工作與人民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的聯動協作和平台對接,不斷提升勞動爭議調裁審對接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工會勞動法律法規監督機制,落實《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辦法》,突出預防和協商的監督理念,重點圍繞用人單位惡意欠薪、違法超時加班、違法裁員、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問題,規范和加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推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勞動用工法律體檢、勞動用工監督評估等做法,推動各地工會建立健全與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的聯動協作機制,全面提升監督實效。開展工會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員、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和兼職仲裁員、勞動關系協調員(師)等專項培訓。深化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擴大創建活動在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覆蓋面,推動區域性創建活動由工業園區向企業比較集中的鄉鎮(街道)、村(社區)拓展。配合行業主管部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指標體系,掌握在企業社會責任認証中的主動權、話語權。推進基層協調勞動關系工作服務站建設,建成一批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和諧勞動關系示范點。

25.推進工會工作法治化建設。加強工會法治宣傳教育,不斷增強職工群眾法治觀念、法治意識。實施工會系統“八五”普法規劃,建設全國工會普法資源庫,打造工會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品牌,培育工會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壯大普法志願者隊伍。做強做實工會法律服務,加快法律服務站點建設,推進服務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切實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溝通協作,進一步加大職工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評選表彰“全國維護職工權益杰出律師”,吸引和組織更多的社會律師等法律專業人才參與工會法律服務工作。進一步落實工會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不斷增強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開展工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6.健全落實“五個堅決”要求的長效機制。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堅持維權維穩相統一,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切實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促進職工隊伍團結統一與社會和諧穩定。參與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和工會系統平安中國建設,建立健全工會系統平安中國建設工作的能力體系。落實“五個堅決”要求,推進工會維護勞動領域安全穩定體系和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工會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長效機制,做好職工隊伍穩定風險隱患專項排查化解工作,防患於未然,把風險隱患化解在基層一線、消除在萌芽狀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對意識形態風險隱患梳理排查、突發事件引導處置,牢牢掌握勞動領域意識形態斗爭主導權。深化工會對勞動領域社會組織政治引領、示范帶動、聯系服務工作,形成黨委全面領導、政府重視支持、工會聯系引導、各方密切協作、社會組織專業服務、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推動建立創新示范基地,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培育孵化黨委領導、工會主管的勞動領域社會組織或勞動領域社會組織聯合會。健全完善工會信訪治理體系,建好全國工會信訪工作信息平台,完善信訪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健全完善律師等第三方參與工會信訪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化渠道。

“十四五”時期工會“依法維權”指標

具體指標發展目標

1.集體合同簽訂率 到2025年底,確保重點企業(即正常經營、已建工會的百人以上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動態保持在80%以上。2.集體協商質效評估 到2025年底,集體協商質效評估工作覆蓋60%以上的重點企業。3.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 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對縣級以上工會組織全覆蓋﹔加強對從事集體協商工作的工會干部、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和職工方協商代表的培訓力度,全總每年重點培訓100人次,各省、市級總工會每年培訓不少於100人次,各縣級總工會每年培訓不少於30人次。

八、加快智慧工會建設,打造工會工作升級版

27.構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工會治理能力提升體系。建立和完善工會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工會智能數字“雲腦”平台、大數據分析研判和決策支撐系統、上下聯動的應用市場。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多節點的可信“工會身份鏈”,打造基於會員實名制數據的數字身份賬戶系統。整合共享各級工會數據和應用資源,強化基礎數據採集校驗能力和平台間對接聯動,促進工會信息資源開放與應用,實現基礎信息資源和業務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採集、網絡化匯聚、精准化管理。通過工會智能數字“雲腦”體系,將數據能力和應用能力向各級工會賦能,為加強工會精准服務、業務協同、宏觀決策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

28.構建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工會服務應用創新體系。建設全國工會服務平台,打造以媒體宣傳、就業服務、技能提升、法律維權、職工幫扶、文化服務為重點的網上服務應用。創新網上普惠服務模式,推行網上普惠服務精准化,提升工會服務平台用戶活躍度、滿意度。創新工會多元化服務,推進與政務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有機結合,實現工會網上服務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構建工會網上服務評價體系。建設工會業務管理和網上協同辦公平台,整合全總本級重點業務應用,推動工會工作流程再造、業務功能延伸和領域拓展,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產業、跨工作部門的網上工作協同。

29.構建基於雲計算技術的工會網信基礎支撐體系。完善工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全總“工會雲”、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運維平台及災備系統。編制實施工會系統數據資源標准規范和開放利用標准,做好與國家基礎數據庫和重大信息化工程之間的標准銜接。加快工會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實現與同級政務網絡平台安全接入。加強工會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嚴格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商用密碼應用等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准要求,落實安全可靠產品及國產密碼應用,強化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在建設和運維運營中同步加強網絡安全保護,提升應對處置網絡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風險防控能力。

30.鞏固發展工會網上輿論陣地。做強工會主流媒體,推進工會媒體深度融合,打造以工人日報、中工網、《中國工運》、《中國工人》為龍頭的工會媒體集群,做大做強工會傳媒旗艦,建強各級工會融媒體中心,構建網上網下一體,以新技術為支撐、“工”字特色內容建設為根本、新型運行管理模式為保障的報網端微刊全媒體傳播體系。多措並舉提升工會新聞發布水平,增強工會新聞發布觸達率和實效性。做強叫響網評專欄,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敏銳性高、責任心強、業務本領好的工會網評隊伍。健全網絡輿情應急處置制度,提高網絡輿情信息監測的針對性、時效性,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推進職工網絡素養提升主題活動,深入開展“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參與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強化各級工會網站內容建設、功能建設、制度建設,完善網站信息發布和內容更新保障機制,做優工會知識服務平台,推動工會網站數據共享交換。

九、深化工會和職工對外交流交往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貢獻

31.拓展工會和職工國際交流交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堅持獨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增進友誼的工會外事工作方針,發揮民間外交優勢,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廣泛開展與周邊國家、廣大發展中國家工會組織和職工的友好交流。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勞動會議、金磚國家工會論壇、亞歐勞工論壇等多邊機制,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積極開展對歐工作,繼續舉辦中德工會論壇,探索開展中歐工會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對話交流活動,助力中歐綠色和數字領域伙伴關系發展。加強與重點國家工會的對話交流和高層交往,開展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工會的對話交流。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搭建中資企業與有關國家工會組織的交流溝通平台,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會組織和職工的交流交往活動,加強職工技能國際交流。繼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會干部來華進修漢語項目和“一帶一路”職工人文交流項目。積極參加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選舉,參與國際勞工大會、理事會及有關會議和工作機制,深化與國際勞工組織有關的南南合作項目,加強對國際勞工公約、重要投資和貿易協定中的勞工條款等問題的研究,在勞工領域維護我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繼續開展力所能及的對外援助。創新外事工作方式方法,實行線上交流與面對面交流相結合,提升工會和職工對外交流交往效率。加強工會外宣工作,面向國際勞工界廣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中國式民主,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自由民主人權故事、講好中國工人階級故事、講好中國工會故事。

32.加強與港澳台工會組織和勞動界交流合作。加強同港澳台工會、勞工團體組織的溝通聯系,支持港澳愛國工會力量,支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台灣工會團體力量,做好港澳工會青年研討營、港澳工會“五一”代表團、海峽職工論壇、台灣工會青年研討營等品牌交流活動。聯合協作開展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組織開展文化、體育交流活動,指導各地工會開展與港澳台工會交流合作項目。推動在內地工作港澳職工和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工會服務,探索在內地(大陸)工作的港澳台職工納入勞模等稱號評選范圍,引導港澳台職工融入祖國發展,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情國策宣講,提高港澳職工愛國精神和國家意識。加強粵港澳三地工會協調合作,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立職工服務體系,支持港澳工會依法開展內地服務工作,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工會工作新格局。

十、深化工會改革創新,推動新時代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33.系統謀劃推進工會改革。把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貫穿工會改革全過程,提出深化工會改革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具體舉措、方法路徑,明確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責任鏈,對改革任務、責任、進展、薄弱環節等進行盤點、跟蹤問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對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提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引領性改革舉措。支持基層工會組織開展差別化改革創新,切實增強團結教育、維護權益、服務職工功能。

34.健全工會工作制度機制。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以來工會改革的成績和經驗,做好工會改革總結評估,探索新時代工會工作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堅持和完善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制度,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堅持和完善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制度,推動健全保障職工主人翁地位的各項制度安排﹔堅持和完善強化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制度,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職工文化建設制度﹔堅持和完善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制度,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大軍﹔堅持和完善維權服務制度,完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制度,構建服務職工工作體系﹔堅持和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推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完善深化工會改革創新制度,密切聯系職工群眾﹔堅持和完善加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制度,努力提高工會系統黨的建設的質量。做實全總深化工會改革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建立年度全國工會改革會議制度,搭建全國工會改革經驗做法交流平台,對創新做法進行年度評比激勵。健全完善改革評估長效機制,開展年度改革總結和評估工作,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推動工會各項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35.激發基層工會活力。樹立落實到基層、落實靠基層理念,堅持把改革向基層延伸,把力量和資源充實到基層一線,使基層工會組織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樹立依靠會員辦會理念,完善基層工會會務公開制度機制,保障會員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持不懈推進基層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制度和民主選舉制度落實落地,落實會員代表常任制,選優配強基層工會領導班子。到2025年底普遍實現基層工會按期換屆選舉,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知職工、懂職工、愛職工的基層工會干部隊伍。加強工會小組建設,選好工會小組長,不斷壯大工會積極分子隊伍。探索建立工會領導機關干部聯系基層工會的工作機制,加強對下級工會的指導服務,積極協調解決基層工會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健全激勵和保障機制,提升基層工會干部履職能力,讓他們在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獲得、履職上有保障、職業上有發展,不斷增強工作積極性和職業榮譽感。推動實行非公有制企業兼職工會干部履職補貼制度。健全完善會員代表大會評議職工之家制度,深入開展會員評家工作,到2025年底實現基層工會普遍開展會員評家,以評家促進建家。加強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等的統籌管理,在薪酬福利、績效獎懲、教育培訓、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規范化指導,加強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設置。進一步加強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水平,壯大基層工會力量,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國社會化工會工作者總數穩定在4.5萬人左右。

36.改進完善工會組織體系。創新組織形式,理順組織體制,構建縱橫交織、覆蓋廣泛的工會組織體系。堅持以黨建帶工建為引領,完善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建會入會工作格局,著力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實現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工作持續穩步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國新組建基層工會組織60萬個以上,新發展會員4000萬人以上。在鞏固傳統領域建會入會基礎上,重點加強“三新”領域工會組織建設,不斷拓展建會入會新的增長點。以25人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因地制宜、因行業制宜開展建會集中行動,推進規模較大的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依法規范建立工會組織。切實加強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建設,健全鄉鎮(街道)—村(社區)—企業“小三級”工會組織體系,不斷擴大對小微企業的有效覆蓋。持續深化“八大群體”入會工作,聚焦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重點群體,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推動重點行業頭部企業建立和完善工會組織。制定出台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相關意見,創新方式、優化程序,推行網上申請入會、集中入會儀式等做法,著力破解建會入會難題,最大限度地把農民工、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到工會中來。修訂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考核獎勵辦法,完善考核通報等制度機制。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制定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工會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依法糾正國有企業在改革改制中隨意撤並工會組織和工作機構、弱化工會組織地位作用問題。依法依規逐步調整和理順產業工會與地方工會,與中央企業、企業集團及所屬企業工會關系,與機關所屬企事業單位工會的關系,進一步暢通體系、擴面提質。

37.充分發揮產業工會作用。定期召開產業工會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產業工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全國產業工會、省級產業工會、城市產業工會、縣級產業(行業)工會職責定位和工作重點。發揮產業工會全委會聯合制、代表制組織制度優勢,調整和優化產業工會委員單位組成,適當擴大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委員名額比例,增強代表性。到2025年底,各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會成員中勞模和一線職工代表比例達到10%以上。完善與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聯席會議制度,產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探索創新產業工會行業聯委會工作模式,發揮產業工會系統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工會界委員作用,支持產業工會參與產業、行業政策以及涉及產業職工切身利益的法規政策制定,及時發布具有行業指導意義的參考標准,開展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勞動競賽、職工技能競賽、培育大國工匠、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城市及縣(區)范圍內的行業集體協商等具有產(行)業特色的工作,更好發揮產業工會作用。建立健全產業工會工作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大對產業工會機構建設、經費投入、資源保障、活動開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為產業工會發揮更大作用提供有利條件。

38.深化財務管理改革。健全完善管理體制、經費收繳、預(決)算管理、財務監督與績效管理等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建立財務管理公告制度。開發建設全總與省級工會貫通的工會經費收繳管理信息系統,及時准確掌握各級工會經費收繳情況。逐步擴大在京中央企業工會與全總建立財務關系的覆蓋面,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積極推進工會經費收入電子票據改革試點。啟動工會經費收繳改革,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工會經費分配關系。深化工會全面預算管理,加強預算定額標准體系建設,逐步厘清全總本級和省級工會的事權和支出責任,穩步推進預算分配改革,建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積極探索基層工會組織經費直達機制,出台促進基層工會留成經費足額到位的指導意見,推動解決縣級以下特別是基層工會經費不足的突出問題。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縣級以上工會預算績效管理全覆蓋。建立普惠職工的經費保障機制,將更多的工會經費用於直接服務職工群眾。加強經濟活動內部控制,強化財務監督檢查,定期開展重大經濟政策落實情況和重大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專項監督。穩步推進工會財務信息公開。

39.加強工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按照工會一切經濟活動都要納入經審監督范圍的總體要求,到2025年底形成以國家審計為指導、以工會經審組織為主體、以社會審計為補充、以職工會員監督為基礎的工會常態化經審監督體系,不斷拓展工會審查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逐步完善工會經審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到2025年底形成覆蓋主要審計類型的實務指南體系。加強審計項目和審計組織方式“兩統籌”,實現工會經費審查監督、政策跟蹤審計、預算執行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調查等統籌融合。深化預決算審查工作,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執行拓展,建立經審會向同級工會黨組織提交審計工作報告制度,完善以審計為基礎的預決算審查機制。轉變審計理念思路,把助力政策落實擺在突出位置,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過程、全鏈條監督,推動工會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完善審計結果運用,做好審計整改“后半篇文章”,發揮工會經審組織的“審、幫、促”作用。加快推進工會經審工作信息化建設,構建全國工會經審工作平台,積極推廣計算機審計、大數據審計等先進審計技術方法,開展“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數字化審計,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和分析問題能力。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工會經審干部隊伍,到2025年底,將全國工會專兼職經審干部輪訓一遍。

40.提高工會資產管理效能。積極推動職工文化教育事業、職工療休養事業、職工互助保障事業納入國家公共文化、衛生、保障服務體系,強化工會資產服務職工、服務基層功能。加強工會資產制度建設,積極探索工會資產制度的實現形式,到2025年底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會資產制度體系。實施工會企事業經營業績考核工作專項行動,到2025年底實現各級工會對本級工會企事業單位經營業績考核全覆蓋。深化工會資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落實“統一所有、分級監管、單位使用”的工會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加強工會資產基礎管理。建立健全工會資產統計制度、報告制度,加大工會資產產權登記工作力度,到2025年底工會資產不動產產權登記率逐步提高。加強工會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工會事業單位改革工作,依法依規做好工人文化宮、工人療休養院等工會資產陣地保護工作。

“十四五”時期工會“組織建設”指標

具體指標發展目標

1.新發展工會會員數 到“十四五”末,全國新發展會員4000萬人以上。2.新組建基層工會組織數 到“十四五”末,全國新組建基層工會組織60萬個以上。3.社會化工會工作者數 到“十四五”末,全國社會化工會工作者總數穩定在4.5萬人左右。4.產業工會組織建設 到2025年底,各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常務委員會成員中勞模和一線職工代表比例達到10%以上。

十一、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提高工會工作能力和水平

41.全面加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推進模范機關建設,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工會系統有效落實落地。健全完善理論武裝長效機制,綜合運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工會干部教育培訓、黨校和工會院校學習、網絡學習培訓等平台和載體,探索構建理論學習培訓制度體系和成果評價體系。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工運史教育,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加強工會系統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好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堅持黨建帶工建,積極探索“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構建黨建和工會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全面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各級工會領導干部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突出抓好政治監督,健全內部巡視制度機制,用好“四種形態”,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全面檢視、靶向糾治“四風”,堅決防止反彈回潮。落實為基層減負各項規定,建立健全聯系服務職工長效機制。

42.深化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把好干部標准貫穿各級工會干部選育管用全過程,建設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工會干部隊伍。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突出政治標准,嚴把政治關、能力關、廉潔關,建立健全崇尚實干、帶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正向激勵體系。優化工會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配備,增強整體功能。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加強對處級以下年輕干部的教育管理監督,拓寬來源渠道,加大年輕干部輪崗交流力度,做好挂職援派工作。完善優秀年輕干部人選庫。加大工會干部管理監督力度,健全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推進工會干部監督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逐步形成適應工會機關實際的干部監督制度體系。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工會干部雙重管理工作。深化工會干部教育培訓,2024年召開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研究制定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培訓五年規劃,編寫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教材、中國工運史教材,建強用好全國工會干部教育培訓網。

43.不斷拓寬工會理論研究新路子。堅持把開展工會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作為重大任務,列入各級工會領導機關重要議事日程,構建上下結合、內外協作、整體推進的全方位研究格局。突出把深入學習和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任務,每年舉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工會學理論體系和工會干部培訓教學體系,推進工會與勞動關系領域學科建設。加強工會研究陣地和智庫建設,加強工會研究隊伍建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價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縣級以上工會領導機關要加強中長期工會理論研究與建設規劃,每年制定年度研究計劃,對本級工會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加大理論研究成果交流推廣力度,推進應用轉化,推動形成工作性意見、轉化為政策制度、上升為法律法規。

十二、加強規劃落實的組織保障

44.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工會要把落實規劃擺上重要工作位置、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加強統籌協調,落實責任分工,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要把推進規劃落實情況納入對工會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體系,抓好過程管理和目標考核,層層傳導壓力,逐級壓實責任。各級工會要按照規劃統一部署,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逐條逐項細化舉措,明確落實規劃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堅決避免“有部署、無落實”現象。堅持系統觀念,注重傳承創新,認真對照規劃目標任務,對接已經出台的專項工作規劃、結合已經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統籌抓好規劃落實。

45.加強支撐保障。各級工會要圍繞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建立健全規劃落實的支撐保障機制,合理調配工作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體系,加強預算保障,把更多資源力量用到重要領域、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各地工會要積極主動作為,加強調研檢查,推動規劃落實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落實的“大盤子”,努力實現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檢查。要依托工會系統研究平台陣地,發揮系統內外專家智庫作用,圍繞規劃落實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落實規劃提供理論支撐和專業支持。

46.加強總結推廣。要建立規劃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和工作通報制度,適時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調研檢查,對工作進展情況、典型做法經驗等進行通報,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根據形勢變化和工作要求,定期評估工作進展成效,做到一年一評估,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增強規劃落實的系統性和實效性。加強對規劃的闡釋解讀,將規劃作為工會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工會干部全面准確理解規劃、自覺推動落實規劃。發揮工會系統媒體陣地作用,積極回應與規劃有關的社會關切,結合調研督導、送教到基層等,以職工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形式,做好規劃內容的宣傳宣講,凝聚廣泛共識,爭取各方支持,營造良好氛圍。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