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問題探討】95后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現狀與技能提升對策

蘇麗鋒 陳建偉

2021年09月06日09:30  來源:《工人日報》

●觀點

95后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層次提高,但新業態職業技能匱乏,他們學習意識強,技能投資熱情較高。其職業成長出路在於提高數字化技能,這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更多關注。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制造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數字平台領域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低技能勞動力職業發展不暢問題逐漸顯現。95后新生代農民工在其職業發展過程中,既要面臨在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所帶來的就業結構調整,又要適應新業態、新崗位和新工作模式所帶來的技術更新要求。筆者認為,95后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成長出路在於提高數字化技能,這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更多關注。

95后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狀況與技能需求

工作強度大,職業內卷現象明顯。當前,我國城市內部勞動力市場還存在分割現象,大部分95后新生代農民工在制造業和中低端服務業就業,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從職業發展來看,95后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發展空間較小,職業流動質量不高,有循環無上升,形成了較為明顯的職業內卷現象,制約了個人發展。從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有25%的受訪者希望從事制造業﹔45%的受訪者希望從事餐館、超市、房屋中介等傳統服務業﹔29%的受訪者希望從事與互聯網相關的工作,如外賣小哥、驛站站長、網約車司機等。大部分95后農民工的職業流動依然是在制造業和中低端行業內部循環,這種陀螺式的循環模式反映出他們可能囿於技能水平不足而無法跳出中低端職業的深層次問題。

焦慮感強,城市融入度低。95后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焦慮,不是工作的高強度,而是自身技能的低密度。在我國傳統制造業和中低端服務業就業崗位不斷技能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所需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另一方面技能水平較低的年輕勞動者過剩,出現了技能結構失衡問題。對於95后新生代農民工而言,他們需要一種能夠實現技能與崗位之間實時對接的培訓機制。同時,他們在城市中努力拼搏,希望能夠盡早實現市民化,但從目前的制度保障、身份認同和實現市民化的物質條件來看,他們仍屬於居住在城市中的邊緣群體。

學歷層次提高,新業態職業技能匱乏。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95后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層次普遍有了明顯提高。調查發現,受訪者中有47%為高中學歷,33%為中專學歷,說明他們普遍具備了學習和掌握新技能的知識基礎。但調查也同時發現,該群體中大專學歷人員僅佔4.4%,遠低於當地居民中大專學歷勞動力的比例,而且他們所擁有的職業技能主要集中於農業種植技能(24%)、制造業技能(44%)和傳統服務業技能(19%),而數字化技能僅佔9%,表明他們缺乏新業態所需要的新型職業技能,無法適應第二、第三產業全面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的需要。

學習意識強,技能投資熱情較高。調查數據顯示,48%的受訪者希望能夠獲得職業技能培訓機會,64%的受訪者願意自己花錢接受職業技能培訓,21%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有機會就願意去參加培訓,這部分人也是潛在的技能投資需求人群。這些數據充分說明95后新生代農民工對技能投資的熱情很高,在城市青年中流行的“終身學習”理念,在他們身上也有較多體現。

主動適應新業態,最想學習數字化技能。近些年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呈現出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流動的趨勢,他們願意主動適應新業態。有5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正從事服務業,有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最想學習數字化新技能,同時,對與數字化技能有關的計算機技能的需求也達到了27%。這說明95后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意識到自身技能不足無法適應新業態發展,也看到了未來的技能升級方向。

提升95后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水平的政策建議

構建企業數字技能培訓中心。新就業形態對數字化技能要求越來越高,解決95后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技能學習問題,必須首先挖掘企業內部的數字技能培訓資源。企業要在建立科學的創新激勵機制,增強對創新型人才吸引力的同時,通過構建企業內部數字化技能人才培訓中心,搭建實踐基地,開展課程教學等方式,形成多元的數字技能培養模式,不斷提升員工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

鼓勵社會力量開展數字化技能培訓。以互聯網企業為主體的社會力量應走在數字化技能培訓前列,擴大職業技能培訓覆蓋面,為未來數字化人才培養布好局。當前,我國中小城市、縣域鄉鎮等下沉市場人群規模已經超過6億,下沉市場對與數字化技能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消費潛力巨大。為此,在數字化平台就業不斷擴展的過程中,要發揮好社會力量的作用,做好下沉市場中的95后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幫助他們從傳統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變,提升就業能力。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實現職業培訓專業化與大眾化。升級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是技能培訓專業化的體現,是提高高技能人才數量的迫切需要。要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培訓專業化與大眾化並行。為了實現培訓大眾化,還應該充分發揮非營利性組織的作用,例如,各類公益團體、公益組織等社會組織均可以參與培訓,並專注於提高勞動者對新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加大技能培訓宣傳力度,提高培訓參與度。95后新生代農民工缺乏對培訓的了解,不利於技能水平的提升。調查數據顯示,有44%的受訪者沒有參加過技能培訓,有42%的受訪者公司不提供數字化技能培訓。可見,目前至少有半數以上的95后新生代農民工未能及時獲取數字化技能培訓的信息。因此,拓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宣傳渠道,將有利於促使原本對技能培訓有迫切需求的95后新生代農民工及時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從而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參與度和普及率。

發揮好職業教育的人才“孵化器”作用。95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勞動力源泉,職業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該從培養95后新生代農民工的大局出發,確立新的職業教育體系,引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新工藝等與生產緊密相關的課程,開展“雙元制”職業教育,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職業院校成為掌握數字化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政府要為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有關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法律法規。要明確政府、企業與培訓機構的權利與義務﹔在資金投入上,要以稅收優惠措施來鼓勵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在技能補貼上,要對面向重點行業關鍵崗位人才培訓的社會機構給予補貼。另一方面,要做好職業教育和勞動力市場的有效對接,例如,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有效對接,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的有效對接。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