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2021年09月23日10:09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平台企業對從業者的職業安全培訓和管理“有點鬆”﹔對自有網約車輛、外賣電動車的性能安全,都是由從業者自己負責,而一些從業者的職業安全意識還有待增強。由於新業態從業者工作狀態相對靈活鬆散,影響職業安全的因素較多,因此一旦出現安全事故發生索賠糾紛時,很難認定勞動者與平台雙方的過錯大小。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職業安全衛生保障,平台企業責無旁貸。
在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某外賣平台加盟站點附近,《工人日報》記者蹲守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送餐員會在快到站點時停下,從箱子裡拿出安全頭盔和工裝穿戴上。一問才知道:他們怕進站點挨罰。其中一名送餐員王文田說,大家平時經常這麼干,隻會在回站裡時裝裝樣子。
在王文田看來,站點的職業安全培訓和管理“有點鬆”。站點每周都會組織線上培訓,他會在周一清晨打卡並快進完成,播放的內容並沒看進去。他和身邊許多同伴騎著改裝后的電動車飛馳在大街小巷,至於外賣電動車的安全性能檢查,王文田說“隻能自己對自己負責”。
當前我國新業態勞動者數量大、分布廣,把他們的職業安全保障做實做細,勢在必行。
外賣電動車鮮有定期性能檢查
換了兩家平台,網約車司機朱宏軍連續跑網約車一年半。最近車輛累計跑了10多萬公裡,該換輪胎了,他一直沒換。“換4個輪胎至少要1500元,再拖一段時間吧。”朱宏軍說,他這算保養勤快的,“圈裡有的司機為了省錢,3萬公裡一保養,有的網約車司機,汽車發動機燈亮了一整天才去修理廠。”
記者致電該網約車平台,客服表示,平台負責租賃車輛的保養,私家網約車則由個人來保養,平台並不會定期檢查這類汽車的性能。平台有規定,要求司機對駕駛車輛的性能安全負責,但是沒有具體到跑多少公裡或者跑多久就需要強制保養的規定。
記者還了解到,許多外賣騎手為了提高時速會對電動車進行改裝,導致安全隱患重重,而平台並沒有對外賣電動車的安全性能進行常態化檢查。
新業態從業者有沒有定期體檢呢?記者採訪包括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員和代駕司機在內的23名新業態從業者了解到,他們中接受“公費”體檢的僅1人,“每兩年一次,體檢標准是744元,包括肝功、血脂、血糖、心電圖等9項檢查”。自費堅持每年體檢的僅有3人。
王文田說,他認識的一個“大劉哥”,在2019年12月送餐中連人帶車側翻撞上護欄,到醫院檢查后才知道是突發急性心梗,血脂高。但“大劉哥”10多年沒體檢過,根本不知道自己血脂高。
從業者個人防護意識也要加強
入職前一周,安全頭盔就已經發放到王文田手中,但今年夏天他基本沒怎麼戴過,“順著脖頸流汗,戴久了還會頭疼,回頭看路不方便,跑在路上也沒人管”。
“即便是要罰款但很多人還是不戴頭盔,我總不能派人挨個盯著。”王文田簽約站點負責人董剛說,他因為送餐員不戴頭盔的事很苦惱。在他看來,要讓勞動保護落地,從業者個人防護意識必須加強。
值得關注的是,新業態從業者因勞動關系界定難,出了事故能不能認定工傷、平台該不該擔責,引發不少糾紛。
今年4月,大連某平台送餐員李鐵鋼在路口逆行且未戴頭盔,送餐途中車輛側翻發生事故,頭部和腿部受傷,引發他與平台的索賠糾紛。8月27日,李鐵鋼同意法院調解,除保險公司給付的意外傷害賠償7萬元外,平台給付1.8萬元,其余1.8萬元由李鐵鋼自行承擔。
調解法官孫薇表示,民法典第1192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李鐵鋼逆行違規,承擔主要責任,考慮到平台沒有盡到減少職業危害的義務,故賠償意外傷害險未賠償部分的一半。
“即便是騎手沒有過錯,對平台進行安全事故追責也很難。”孫薇說。在工廠,安全生產出了事,有責任的當事人要被追究責任,並依規處罰。新業態從業者工作狀態靈活鬆散,影響職業安全的因素較多,既有個人健康狀態、車輛性能狀態的因素,又有當天是否有雨雪等極端天氣的因素,還要考慮到勞動保護用具的發放情況等等,因此很難追究認定雙方過錯大小。
提供職業安全保障平台責無旁貸
7月16日,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必要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和勞動防護用品,及時對勞動工具的安全和合規狀態進行檢查,加強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重視勞動者身心健康,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強化惡劣天氣等特殊情形下的勞動保護,最大限度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和職業病危害。
“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職業安全衛生保障,平台企業責無旁貸。”孫薇認為,無論從業者與平台是何種關系,隻要是工作原因導致的職業侵害,平台就應當參照勞動法第52條規定,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建立長效的預防控制機制,職業健康教育是關鍵,隻有提高平台企業和勞動者的健康意識,才能實現有效的健康管理。”大連市某醫院職業病防治院主任醫師楊春雷說,平台可以定期開展職業健康知識講座,在沒有條件提供普通健康體檢的情況下,盡可能提供職業健康體檢,提早發現潛在疾病及工作可能造成的危害,比如中暑、凍傷、勞損等等。
董剛則建議,平台企業盡快完善職業安全保障機制,出台職業安全保障及侵害賠償管理辦法,強化職業安全主體責任。“可以設一個獨立的職業傷害險,讓從業者更有保障。”董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