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深孔鏜工戎鵬強以手為眼,成為掌握超長徑比身管加工絕技的國內第一人——

“一孔”之中成就“正直”人生

李玉波

2021年09月27日08:40  來源:《工人日報》

38年來,他從一個僅有初中學歷的兵工人,成長為屢破國外技術壁壘的大國工匠,多次創造深孔鏜領域的“中國第一”,加工良品率達到99.5%,用時光淬煉鏜工技藝。

38年來,他專注火炮炮管加工,解決技術攻關難題30余項,擁有技術發明創新2項,改進圖紙10余項,為企業節約創效近千萬元,用匠心打磨優質產品。

他就是全國勞模、北重集團深孔鏜工戎鵬強。他煉成以手為眼絕技的秘訣,都藏在他加工的深孔之中。

38年,20多萬米

清晨6時不到,戎鵬強就早早起床。早飯后,他騎上舊自行車,聽著新聞,去工廠上班。

在北重集團的宣傳廊道裡,“中國保爾”吳運鐸和“鏜刀大王”戎鵬強的圖片分列兩側,隔廊相望。

“吳運鐸是我國兵工事業的創建者和開拓者之一。”戎鵬強每每有閑暇,總會在前輩工程師的事跡欄下駐足良久。

戎鵬強說,走進北重集團的大門,即使閉著眼睛,也能摸到自己工作的502車間。畢竟,1983年至今,他已經在這裡干了38年鏜工。

從進廠第一天開始,戎鵬強就把精進技能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通過幾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實踐,他總結了“摸、聽、看、量”四字訣——“摸”,是摸刀杆,根據摸刀杆判斷刀在行走時的狀態﹔“聽”,是聽機床發出的聲音和硫化油流動的聲音,判斷機床運轉是否正常﹔“看”,是看鐵屑形狀和電流表讀數﹔“量”,是測量刀杆每分鐘行走的距離和內控尺寸。

38年來,戎鵬強承擔了各種口徑系列的身管生產和科研加工任務,他加工的身管總深度達到20多萬米。

以手為眼

“特種鋼良品率是98%。加工一根炮管需要幾十道工序,絕不能因為自己這1%的工序讓產品報廢。”戎鵬強說,深孔鏜最難的是沒有輔助工具,加工時根本看不到刀具在零件內部的切削狀況,隻能憑手感。因此,摸刀杆是深孔鏜工的必備技能。

為了練就以手為眼的絕活,戎鵬強每年要用壞上千把刀具。加工各式各樣的孔,用途不一樣,但精度要求都相當高,孔徑公差要控制在一根頭發絲的三分之一之內,加工難度可想而知。

2012年,一個航天、航空發射試驗裝置的關鍵部件訂單,在全國“轉”了幾圈無人敢接——在長8米的鋼質圓棒料上打一個孔徑28毫米的通孔,通孔隻有成人大拇指粗細,而加工深度卻有3層樓高。

管體孔深長度與孔徑長度之比大於100倍的圓柱孔被稱為“超長徑比深孔”,而該產品的長徑比達到了驚人的300倍。由於加工難度極大、精度極高,該產品國內沒有廠家能夠生產,國外也隻有法國生產過。為了打破國際壟斷,戎鵬強接下了這項國家級難題。

加工過程中,由於孔徑小、刀杆細長,很容易造成刀頭震動、燒刀或者崩刃,同時走刀過程中要反復測量加工內孔的尺寸,有絲毫異常就要退刀從頭再來。有時他干一天活兒,隻能走刀六七十毫米。

不服輸的戎鵬強沒有放棄,他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毫米一毫米地向前推進。一年半后,戎鵬強成為掌握超長徑比身管加工絕技的國內第一人。

深孔鏜工的“正直”

“深孔加工,講究的一個是要‘正’,一個是要‘直’。這麼多年,這兩個字一直是我追求的。深孔和人生一樣,不能走偏。”戎鵬強說。

多年來,戎鵬強也將自己的匠心感悟傳授給了徒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人才。他帶出的16個徒弟中,有兩名技師,13名高級工,都已成為北重集團炮管加工的骨干人才。

傳授技藝時,戎鵬強不僅傾囊相授,而且用心和每個徒弟相處。

他的徒弟張杰以前從事的是其他專業,屬於“門外漢”。戎鵬強手把手地教他鏜工技能,剛開始,小張還不能獨立加工產品,因此收入不高,戎鵬強就主動把工時分一半給他。

談起此事,張杰總是感動不已:“我3年出徒,1000多天的時間裡,師傅總是不厭其煩地帶我,深孔加工要‘正直’的理念也深深影響了我。”

作為業界響當當的“定海神針”,現在,戎鵬強正在把自己的技能經驗進行整理固化,以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