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昆明市總借助數字化轉型前沿新技術創新服務職工理念及平台

“心理減壓賦能”為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務致逾12萬人獲益

陳昌雲

2022年03月09日09:02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截至3月3日,‘春城職工心理減壓賦能服務中心’已經運作了整整3個月,”3月5日,昆明市總具體負責“賦能中心”運作的劉貴紅告訴記者,“3個月以來,賦能中心通過心理賦能數字媒體平台的認知人工智能測評、線上精品課程、在線直播等線上服務資源,服務職工11229人次,通過場館共計服務職工約5000人次,而從市總開展職工心理服務以來,線上線下咨詢以及各類培訓和講座,服務職工已超過12萬人。”

“賦能中心融合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心理輕咨詢、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為職工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智慧心理減壓賦能服務。”據昆明市總工會職工(會員)服務保障部部長劉貴紅介紹,“賦能中心”深受職工歡迎,開業以來,各項工作穩步開展,共為職工提供包括魔鏡輕咨詢、身心交互情緒體驗、團體心理輔導、沉浸式《火炬》工建‘劇本殺’、個體心理咨詢等心理減壓賦能服務百余場,其中包括智能場館的預約參觀體驗49場,主題團體輔導活動、工建劇本殺74場,為職工提供一對一心理疏導與家庭咨詢226人次,通過場館共計服務職工約5000人次。

“接受服務很簡單,”劉貴紅說,“職工有需求,可以通過關注‘春城職工家園’微信公眾號和所在單位的工會電話預約。”

“新修訂的《工會法》將工會的基本職責增加了‘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新增的這8個字揭示了新時代工會工作所發生的巨大變遷,就是說,工會的‘服務’功能日益凸顯,”昆明市總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趙健吾說,“這就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從傳統的困難幫扶和物質幫助向職工的精神、文化領域尋找服務的新節點,我們的‘賦能中心’即由此而來。”

他說,在建設“中心”之前,市總針對職工存在的各類心理困擾和需求,聯手雲南省社會心理學會、雲南大學,安排專業團隊調研訪談了全市13個縣(市)區工會、17家企業工會,向12000多名職工發放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436份,結果顯示,昆明市男職工心理健康程度低於女職工,20%的農民工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職工存在的心理問題多來源於工作氛圍不和諧、職業發展、親子關系問題等,為此,市總決定從減壓賦能的現代化心理服務入手,建設一個智慧型的樞紐基地。”

“心理學角度的賦能實際是‘喚醒’,相當於雅思貝爾斯所說的教育理念以靈魂‘喚醒’靈魂,所以籌建這個服務中心伊始,”趙健吾說,“我們就選擇了‘賦能’的心理學概念作為建構這項服務的核心理念,旨在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職工以積極的人生、工作態度,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才智和潛能,長期的職工工作實踐使我們感到,不少職工需要賦能,通俗來講,有心理困擾的職工覺得‘我不能’,但我們要‘使他能’。”

據劉貴紅介紹,昆明市總的“春城職工心理減壓賦能服務中心”於2021年12月3日啟幕運作,“它是服務全市職工心理減壓賦能的智能化融合服務平台,分線上、線下兩部分,線下服務陣地空間面積550平方米,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心理輕咨詢、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聚焦職工普遍關注問題,分層提供高密度、標准化服務,開創新型心理服務形式與體驗活動。”

“比如‘劇本殺’,它不僅僅是一個游戲,更是一個集知識、心理博弈、強社交等三種屬性於一體的娛樂項目,職工在參與的過程中就使心理得到緩釋。”他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心設有“浸潤式團輔”“身心交互探索”“心靈方艙”“體感運動減壓區”“心靈會客廳”“人際互助支持區”等功能區域,可以開展包括“心理傾訴及咨詢”“工作坊”“工建劇本殺”“團體心理輔導”等特色活動,是為職工提供人才發展綜合素質賦能服務的一站式綜合體。”

據昆明市總分管職工服務工作的副主席李祥介紹,目前,全市已建成職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4個,職工心理健康服務站(室)25個,尤其是基本建成了以“春城職工心理減壓賦能服務中心”為樞紐、縣(市)區總工會“心理健康減壓服務平台”為支撐、鄉鎮街道(基層企事業單位)“心理健康服務站”為觸角的三級職工減壓賦能服務體系。

李祥表示,基於心理干預緩釋是很專業的工作,“專業的事需要專業人士來做”,昆明市總還組建了有200余人的“EAP援助師”隊伍,並形成了有50余人的“危機干預師”隊伍,還選拔了68名心理專家,組建了昆明市總“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專業團隊。

李祥說,早在“賦能中心”問世之前,市總早已開展職工心理服務,迄今已有超過12萬職工參與並接受相關心理健康服務,“心理服務有個特點,被服務者隻要‘參與’就是‘受益’,因此,以‘賦能中心’為標志,總計已有超過12萬職工不同程度從市總開展的心理服務中受益。”

經過對接受心理服務的職工所關注的問題的深入研判,市總發現職工心理問題涉及情緒情感、工作壓力、家庭婚姻、親子關系、人際關系、個人成長、身心健康等,其中情緒情感問題最多,佔比為32%,工作壓力次之,佔比為29%,婚姻家庭與親子關系合並,佔比24%,劉貴紅認為,“這樣一來,又為我們進一步完善減壓賦能服務提供了客觀而可靠的科學依據。”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