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上海閔行區打造處置勞動爭議“15分鐘服務圈”,降低勞動者維權成本

“流動仲裁庭”讓勞動者在家門口解決勞動爭議

裴龍翔

2022年03月21日10:07  來源:《工人日報》

“原以為得去區勞動仲裁院顓橋鎮分庭進行庭審,接到通知后發現,開庭地址就在家門口的君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分中心,步行隻需5分鐘。”近日,上海市閔行區職工桂教華成功維權,成了“流動仲裁庭”的首名受益者。據悉,從今年開始,閔行區在顓橋鎮試點“流動仲裁庭”,把仲裁庭“搬”到社區、園區門口,打造處置勞動爭議案件“15分鐘服務圈”,降低了勞動者維權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以往在閔行區,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雙方先要在基層進行勞動爭議調解,調解不成則需去所在區的仲裁院申請開庭,通常要15個工作日左右才能開庭。由於該區地域范圍較大,不少企業和職工到區仲裁院路途較遠,十分不便。對此,閔行區人社部門推出“易仲裁”工作品牌,首先在該區14個鎮街和莘庄工業區設立仲裁申請代收窗口,幫助勞動者就近遞交相關申請。工會組織同步跟進,第一時間對收到的爭議案件進行前期調解和訴前調解,並按照應援盡援的原則提供法律援助。

為了讓勞動者在家門口解決勞動糾紛,閔行區又將仲裁庭下沉至街鎮開設分庭,今年更是把仲裁庭“搬”到社區、園區門口,實現就近處置勞動爭議案件,讓勞動者維權成本一降再降。

2月21日,顓橋鎮勞動爭議仲裁分庭赴君蓮片區開展“流動仲裁”。勞動人事爭議申請人與企業方代表到場,仲裁員對案件事實進行客觀認定,對証據材料進行全面審核,分清是非責任,明確權利義務,耐心細致地釋法說理。

顓橋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主任趙翔峰告訴記者,與原先的仲裁庭相比,“流動仲裁庭”除了“流動”這一特性之外,無論是規范化、標准化、專業化,還是信息化水平,兩者並無太大區別,都具備同樣的法律效力。場所配備庭審監控攝像機、筆記本電腦、語音輸入系統及移動打印機等,提高了仲裁辦案的質效。

“流動仲裁庭”的好處還不止於此,社區、園區的工會組織還進行以案釋法、精准宣傳,使之成為工會普及勞動保障法律的前沿陣地,起到“處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易仲裁”還專門為農民工設立欠薪速裁庭,探索要素式辦案,實現仲裁的快速裁決。此外,閔行區還將用好區法院開設的執行申請窗口,無縫銜接執行,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並將試行街鎮仲裁庭和法院巡回庭的一站式運作,實現調、裁、審的閉環。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