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综合报道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急缺技工——

当就业难遭遇用工荒【3】

冯 华 王晓晔

2015年06月05日08:42  来源:人民日报

●破解矛盾需全方位深化改革,加强职业教育,鼓励青年创业

张车伟表示,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要坚持市场导向,国家和市场应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治本之道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同时深化高教改革,通过用人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大力推行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40%,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升级换代必须加快步伐,与之相应的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也必须予以正视。

张汝山则建议,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应该打开围墙与企业全面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植入宽口径人才培养课程。“东营是一个石油城,石油化工、机电一体化、石油工程技术等专业就业较好。结合当地的情况,我们设置了宽口径专业课程。为了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学校在工科类专业中占比达到50%左右。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高等人才培养方面,专家建议学校要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自身定位办出各自的个性和特色。加强职业规划和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既要重视职业教育,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完善激励政策,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张车伟表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需要培育更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其中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是重要一环。没有人才,难以支撑更高级的产业结构。建议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层面给予职业教育培训更多支持。更关键的,则是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上升通道,使技能劳动者能够获得与能力、业绩相适应的工资待遇。惟其如此,才能在社会上真正营造出劳动者光荣的舆论氛围,鼓励劳动者学技能,做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在不少大学生中已经播下了种子,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扶持青年创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激励了很多年轻人自主创业。对于未来,王晓卿并不气馁。“如果还找不到工作的话,我就想和同学一起在淘宝上开个服装店,专门面向大学生。市场和货源都考察得差不多了。我想试试,凭借我们的智慧和头脑,能不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5日 17 版)

(责编:闫妍、秦华)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