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在京发布
我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处于基础水平
员工提升福利保障水平的需求期待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2015年01月13日08:46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今天,《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为66.5,处于“基础水平”。而对于员工提升福利保障水平的需求,仅有47.5%的企业表示愿意增加员工福利保障投入,更多企业的态度是“保持不变”、“不会”或避而不谈。
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调研由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覆盖了全国50个大中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致力于为更加系统、客观、准确地衡量职工福利保障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全总书记处书记赵世洪与保监会、社科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领导出席发布会。
赵世洪在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企业职工福利保障权益实现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同行业、类型、规模、区域间职工福利保障水平不均衡问题日渐突出,补充性保障仍处于起步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指数的指征性和指导性、中国性和国际性、公益性和商品性。此次报告指数提示我们,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职工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这需要工会组织继续加大在维护职工社会保障权益方面的力度,推动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同时,加快未建会企业的工会组建步伐,把广大职工更广泛组织到工会中来,依法开展集体协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以0到100计算,指数值越高,说明情况越好。福利保障水平设定为五个档次,即低层次水平、较低层次水平、基础水平、较完善水平和完善水平。调研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处于评级的第三档次,即仅限于满足多数员工福利保障的基本需求。
调研发现,不同类型企业和行业中,员工福利保障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情况最好,不过公平性指数却位列最末。
与往年相比,此次加强了对非保险类福利的研究。调研发现,受访企业中,近七成提供了“员工入职与技能培训”,五成以上提供了“餐费津贴”、“体检”和“过节津贴或礼品”等。但96.2%的员工对住房公积金“不满意”,主要原因是“企业目前无此项福利”。对于津贴、体检、医疗、养老等福利表示不满的员工,主要原因为福利提供“不够充分”。
主办方表示,一个完善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是企业吸引人才和稳定员工的重要手段。未来将努力提升福利保障指数的代表性、科学性、权威性,不断推动职工福利保障水平的提高。(记者彭文卓 郑莉)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全总要闻
- 七部门发文要求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新闻特写】疗养院职工晕倒 众劳模合力施救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全国工会用好用活红色工运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扎实推动学习贯彻重要论述工作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
-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广大工会干…
- 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劳动竞…
全总发布会
- “工会关爱户外劳动者”新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