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行业维权为何困难重重
张立凯
2015年02月15日10: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出租车是城市交通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明的“城市名片”和“流动窗口”。目前全国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200多万,队伍可谓相当庞大。最近几个月, 因为不满“专车”服务影响生意、出租车公司“份子钱”过高等原因,南京、济南、成都等多地出租车司机出现抗议和罢运事件。近年来,出租车司机以停运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反映对现行体制的不满,类似事件在很多城市轮番上演。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出租车公司存在企业“空心化”。在当前的出租车特许经营体制下,出租车公司拿到出租车经营权后却不经营、不投资,而是高价转让经营权,层层转包之后,出租车司机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因此,出租车配额管理和配额买卖(转包)当中产生的矛盾是目前城市出租车行业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
出租车公司与司机力量对比失衡。力量对比失衡必然会导致获得利益失衡,矛盾尖锐化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代表劳方利益且能制约资方的组织存在,那么企业中的雇员的力量将无法制衡资方,资方自然就拥有了强势的话语权。这种不平衡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弱势方必然会寻求其他有效的救济途径和方式。罢运事件之所以发生,显然出租车司机之间已经自发形成了某种协调行动机制,甚至部分地区还产生了维护罢运秩序的“纠察队”,对上路营运的出租车实施打砸威胁,已然触犯了法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出租车行业工作特点易导致罢运事件频发。出租车司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现实中多数出租车被层层转包,出租车司机只是类似承包者的角色,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员工。由于工作分散的特点,有关部门难以对司机群体进行经常性教育和日常管控,导致司机群体普遍缺乏一般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观念。出租车电台的架设和现代通讯联系手段的普及,使得出租车司机群体之间联系便捷,行动响应和聚集速度极快,经常是一根导火索就能将平日累积的不满迅速转化为群体性的爆发,政府部门往往来不及应对。
根据媒体调查披露,现实中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和出租车公司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历次罢运事件的发生及解决过程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政府部门和出租车公司作为强势的声音,出租车司机们偶或自发推选产生一些“意见领袖”作为代表,但凭借自身力量极难与出租车公司公平博弈,甚至在舆论场中近乎处于失声状态,维权之难,可想而知。
出租车是城市的名片,但名片上的一笔一划、背后执笔者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要解决出租车司机的维权困境,需要多方智慧和勇气的集合加成。
(责编:闫妍、权娟) |
全总要闻
- 七部门发文要求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新闻特写】疗养院职工晕倒 众劳模合力施救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全国工会用好用活红色工运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扎实推动学习贯彻重要论述工作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
-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广大工会干…
- 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劳动竞…
全总发布会
- “工会关爱户外劳动者”新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