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王选: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者

2015年04月09日09:27  来源:中工网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资料图)

人物小传: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当你一天的忙碌工作生活开始的时候,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饭,最好的搭配是一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早报,这已成为都市居民的一种习惯。手中报纸丰富多彩的版面,图文并茂的报道,也许你早已习惯,可是你是否想过,在三十年前,用汉字印一份报纸有多困难?能看到今天品种繁多的中文报刊,我们要感谢一位劳模——“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之父”,有着“当代毕升”美誉的王选。

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印刷术的出现,使手工抄写书籍被机械复制所代替,不但免除了人们的抄书劳动之苦,还大大降低了书的价格。北宋科学家沈括撰《梦溪笔谈·活版》介绍毕升约在11世纪40年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泥做小字模来印刷,但当时并未在中国得到推广运用。活字印刷术在中国被束之高阁,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汉字数量庞大,这也是中文印刷业自动化的困难所在:西方的拼音文字只有20多个字母,加上各种大小的字体,印刷字模也不过100多个;而汉字有5万多个,一个字就需要一个字模,还有各种不同字体和大小不一的字号。

尽管如此,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多数印刷厂采用的还是铅字印刷技术,与1000多年前的活字印刷没有本质区别。铅字印刷的效率很低,一个四开报纸版面要计工时24小时,相当熟练的排版工也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才能排好。而排好的一个四开版,铅字连钢盘重量有三四十斤左右。铅字印刷不仅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由于铅字排版必须要用金属铅,从排版、印刷到送报、阅读,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接触铅,长久必然影响健康。

伴随着电子、光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西方报业和出版业普遍采用了“照排技术”。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手动光学照相排版机,印刷界称为一代机;几年后,光学机械式照排二代机又在美国出现;20世纪6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了“阴极射线管”式照排三代机;1975年英国人在实验室开始了激光照排的研究。当代印刷技术发生的革命性变化,比过去一千年里产生过的作用更加显著,我国如果仍停留在铅印阶段,怎能跟上世界的步伐?

1974年8月,经周总理批准,我国开始了一项被命名为“748工程”的科研,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而当时王选最感兴趣的“汉字精密照排”,国内已有5家在研制,他们分别选择了第二代机械式照排机和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王选则认定:不能搞二代机,也不可搞三代机。要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由于我国基础工业落后,搞二代机、三代机都有一系列很难过关的尖锐问题。王选其实是以别无选择的方式向自己的大脑要出路:他开创性地以“轮廓加参数”的描述方法和一系列新算法,研究出一整套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还原、变倍技术,从而使研制“激光精密照排”成为可能。1979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1981年后,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相继推出并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杰出典范。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时至今日,王选主持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依然深刻影响着中文出版业,也担当着互联网上中文世界的奠基者。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让汉字进入了电脑,如果当时没有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中国的汉字可能就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古董、一种特殊的古文。正是以王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杰出贡献,让中文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汉字摆脱了“落伍”的形象,为汉字传承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了一闪窗子。

今天我们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向王选学习,学习他勇于创新、坚持事业的恒心和精神,并把他和他代表的那一批劳动者的精神发扬光大,落实到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让中华民族圆梦之路走的更顺、更精彩。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