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工到焊接“高手”
“焊接工作就是要不怕吃苦,善于连续作战。好技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烫’出来的”
姜明
2015年04月09日09:24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E-mail推荐: |
【人物检索】张振连,41岁,中石化四公司第二管道工程公司电焊工。23年来,他先后参加了30多项工程建设,创造了焊接合格率的纪录,他屡次在全国焊接大赛中获奖,并在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阵子活儿多,确实辛苦,但我习惯了,怕苦怕累干不了电焊工!”张振连一边说着,一边撸开袖子、挽起裤腿,胳膊和腿上都露出不少疤痕。“工作中难免被焊花烫到,但好技术其实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烫’出来的。”老张憨憨地笑着说。
在广东茂名石化检修改造工地的两段钢管接口旁,张振连身穿蓝色工装,头戴面罩,手握焊枪紧张地焊接着。灼热的焊光使他汗流满面,待完成一段焊口后,张振连站起身,摘下面罩,用衣袖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拿起一瓶已经晒热的矿泉水往嘴里灌了两口。
“我从1991年开始学习管道焊接技术,当时我就是一个农民。最初,每当听师傅讲焊接的专业术语时,我都感觉像是在听天书。”张振连说。但他天生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主动找师傅借来《电焊工入门》,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他每天到工地一蹲就是4个小时,即使飞溅的铁水溅到身上,也忍着疼痛直到焊完一根焊条。
仅一年多时间,张振连就自学完成一个电焊初级工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并先后取得了焊工初级、中级、高级证书。他熟练掌握了氩弧焊、手工电弧焊、埋弧焊等焊接方法及十几种材料的焊接技术。1992年,张振连荣获集团公司焊工竞赛金奖后,又参加了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八届、第九届焊工比赛的天津地区选拔赛,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最终均获得全国前六名。2014年,张振连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焊接工作就是要不怕吃苦,善于连续作战。”一次,在常减压蒸馏改造工程的施工中,张振连带领青年突击队承揽了装置的焊接任务。那套装置改造有80%是不锈钢管线,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张振连和他的队员每天总是最早到达工地,又最晚离开。不懈的付出换来合格率98.5%以上的纪录,这为工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企业节约大量工程成本。
“作为一名高级焊接技师,就要善于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并在施工中不断攀登技术高峰。”2007年8月,广东湛江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的一条循环氢不锈钢管线出现了长达45毫米的裂纹,厂方找到张振连,他毫不犹豫赶到现场。管线的温度等指标已降到工艺流程最低要求,装置在运行、气体置换不彻底,裂纹的焊接难度和危险都很大。在4台消防车的保护下,张振连登上工作平台,经过与“火龙”4个小时的紧张施工,终于降伏“火龙”,圆满完成运行危险介质的不锈钢裂纹修复,最后经着色检查完全符合装置正常运转的要求。
2009年,四建公司承担施工的沙特卡扬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有许多变更焊口不能试压,需要做“黄金焊口”。为保证焊接质量,项目部决定各施工单位的黄金焊口均由张振连焊接。业主西班牙SK公司的焊接工程师以怀疑的眼光全程监督,每道工序检查非常严格。拐弯处的焊接难度比较大,张振连就仰着、蹲着作业,不放过任何的细节,使每项的合格率均达到100%。在此后的焊接中,只要是张振连焊接的,老外们都是一句“OK”免检过关。
“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努力,而且,那股‘拼’的劲头越来越大。”从农民到焊接“高手”,张振连的同事们对他很敬佩。除了继续钻研业务,张振连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带好徒弟”。在他看来,“好技术需要分享,需要更多人掌握”。为培养焊接人才,他为徒弟耐心讲解,手把手教授动作要领,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在他的传帮带下,从未接触过冷箱铝镁合金材质施工的焊工很快就能单独顶岗作业,30多人已成为公司的焊接骨干。
(责编:闫妍、秦华) |
全总要闻
- 七部门发文要求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新闻特写】疗养院职工晕倒 众劳模合力施救
- 全总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
- 全国工会用好用活红色工运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
- 扎实推动学习贯彻重要论述工作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
-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广大工会干…
- 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劳动竞…
全总发布会
- “工会关爱户外劳动者”新闻发布会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
- 2021年“五一”新闻发布会
-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新办就“岗位成才、奋斗圆梦”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全总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