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劳模风采

怀念倪志福师傅

桂育鹏

2015年04月21日09:43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今年4月24日是倪志福同志逝世两周年。与倪志福初次相识,是在1954年北京市的劳模大会上,那还是解放初期三年恢复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当时我们都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热血沸腾,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极投入劳动竞赛,进行创造性劳动,以优异成绩,决心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迅速提高的伟大梦想而奋斗着。

在党的阳光下我和倪志福一起成长,1955年参加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我和倪志福是同行,都是机械制造工人,他的模范事迹深深打动了我: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倪志福加工高锰钢时,创造了三尖七刃的“倪志福钻头”,这种钻头大大减轻了切削力,提髙了钻头寿命。于启勋教授总结了这一经验,于1956年在《机械工人》杂志上发表“倪志福钻头”的文章,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技术交流表演过程中,倪志福不但热心推广技术,还虚心向兄弟厂学习加工各种材料的钻型经验,从而使钻头加工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时他深感不能再叫“倪志福钻头”了,1958年在《机械工人》杂志上发表声明:新钻型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应该叫“群钻”。后来他和厂里的“群钻小组”一起潜心研究、试验,定型各种新钻型,终于写出了《群钻的实践与认识》一书,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对我国金属切削领域的孔加工工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在北京召开的四大洲国际科学会议上宣读了他的论文,后来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59年“全国群英会”以后,在市总工会的关怀领导下,北京的职工群众性技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广泛,已从小规模游击式的推广,发展到有组织的大规模阵地活动。每个星期天都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学习班,开始只有两个,一个由倪志福讲“钻头”课,另一个由我和李昌安讲“刀具”课,并结合生产中提出的难题,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就分成车、铣、孔、磨等十几个专业小组活动。60年代初由市总工会带领108位活动骨干,到东北沈阳学习群众技术协作活动的经验,于1964年在倪志福等劳动模范倡仪下,成立了“北京市职工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倪志福任主任。从此北京技协活动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起来,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九大”以后,倪志福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了北京市市委副书记和市总工会主席,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群众,也没有忘记过去的老朋友们。一路之隔的北京人民机器厂和北京内燃机总厂两个单位的生产难题,在千里之外的吉林刀具表演交流会上得到解决,为什么在北京没有公开交流的机会?当倪志福知道这件事以后,北京市委不久就下发文件:决定成立北京市技术交流站,明确四项任务,并重新组建北京市职工技协,使北京的技协活动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倪志福曾发起创立中国发明协会并担仼会长,他满腔热情,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进行发明创造。在全国刀具交流表演活动中,许多专家教授和劳动模范都希望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刀协”组织,后来我们请倪志福、沈鸿担任了协会的名誉理事长。2013年,中国刀协要在北京开会,全国各地的老朋友很想念他,并与他约定4月20日来看望他。我还精心准备送给他三件礼物。可是,万万没想到,4月24日晚传来噩耗,我最亲密的老朋友倪志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有如晴天霹雳!让我悲从中来!

我想,老倪永不停歇的斗志和创新精神,还有他脚踏实地的亲切形象,将会在我心中留下永远的记忆,并激励我继续前行!感念之余作七绝一首,《深切缅怀老朋友——倪志福》:

倪师群钻振寰埏,为党奉出一寸丹。

曾主技协与全总,惊闻溘逝泪潸然!

(责编:闫妍、秦华)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