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妫颁焦鐪芥慨妯诲灥娴滄洟宕¢敓锟�
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中国工会新闻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

抓大不放小,让会员享受家的温暖

厦门市思明区总工会因地制宜服务职工纪实

包云香 王星乐 陈丽真

2015年07月09日09:14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思明区人民法院劳动法庭巡回审判点在思明区总工会揭牌

“夯实工会组织基础,加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今年4月中旬,厦门市思明区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刚刚上任的思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总工会主席卢秀萍已点燃了做好工会工作的“火苗”。

由厦门本岛南部和鼓浪屿全岛组成的思明区是厦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也是小微企业集中地区,呈现出就业人员多、职工流动性大、管理不太规范,劳资矛盾易发等特点。在人数不满25人的小微企业组建工会并使其正常开展工作,成为摆在思明区工会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更好地服务全区职工,我们采取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思明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薛钧丹说,“以职工数25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台资企业等为重点,由企业向产业活动单位、社会组织延伸,努力实现工会组织的‘广覆盖’。”

从实际情况出发,思明区总工会渐渐摸索出一套从工会组建到服务会员职工的“良方”。

成立多元化工会 聚小成大

今年2月8日,福建省第一家社会组织工会——厦门市思明区新社会组织联合工会正式成立挂牌,来自32家社会组织的53名会员职工有了自己的“家”。首届联合工会主席、厦门诚信促进会秘书长陈少华说:“成立新社会组织联合工会,能让会员们享受到工会的各项服务,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厦门的中心区,思明区的新社会组织最为集中,但由于组织整体数量大,单位个体规模小、用工少、就业灵活、行业分散等特性,导致区总工会、街道工会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联合工会的组建,有效地扩大和增强了工会组织在这些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奠定基础。

将小微企业工会按行业联合起来,不断加强行业联合工会建设,这成为思明区总工会改变小微企业工会建设薄弱,夯实工会组织基础,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今,思明区总工会已组建了电子数码行业、汽车配件服务用品行业、美发美容用品行业、物业管理行业、咖啡饮品行业等5家区级行业工会联合会和餐饮服务、商务楼宇、家庭旅馆等20家街道级行业工会联合会,覆盖中小企业598家,覆盖工会会员10191人。

除了行业联合工会的落地生根,思明区总工会还针对小微企业的集中分布区块,成立了楼宇工会、一条街工会等多元化的工会组织。

在思明区塔埔社区工会工作站辖区的观音山营运中心共有在册工会组织320多家,前埔北社区共有150多家工会组织,其中一条街个体商业网点达500余家,覆盖会员2000多人;龙山桥社区建有50多家工会组织,东浦路一条街的店铺职工成立一条街工会……

在莲前街道的塔埔、前埔北、龙山桥工会工作站,思明区总工会还专门配备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而每个社区的党委书记都兼任工会主席,把工会工作摆在社区工作的主要议程。

服务可量身定制 创新联动

帮助职工答疑解惑;提供律师转介服务,增强调解权威性;当好劳动关系调解员,积极主动化解劳资矛盾;通过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为职工个人和家庭提供心理、物质支持与服务;帮助职工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如今,思明区的企业职工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都能得到区总工会更贴心的关怀。一项名为“开心服务、暖心工程”的职工服务项目正积极筹备当中,它将成为职工的好帮手。

该项目运用“工会+社工+义工+职工”四工联动模式服务广大职工,是思明区总工会在工作上的创新。“我们希望通过工会、社工、义工、职工四方联动,建立工会资源网络,为有需求的职工群体链接更多的资源与力量。”薛钧丹表示,“在‘四工联动’服务模式中发挥专业社工力量,能为职工提供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根据思明区总工会的预期,将通过“四工联动”的机制为企业职工提供缓解压力、普法维权、能力建设、骨干培育、职业规划等订单式服务,从而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除了“普法、维权、服务”三大核心服务内容外,项目还将针对职工业余生活的共同问题,通过开展康乐型小组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并让职工学会快乐的良方,保持愉快的生活方式。对于职工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的情况,通过开展减压小组活动,让职工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健康道路。

为了保护企业中相对弱势的女职工群体,“开心服务、暖心工程”还将根据女性的特征从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提升、和谐家庭建设、技能提升、互助网络建立5个方向为企业女职工量身定制“玫瑰计划”,以促进女职工综合能力提升,消除性别歧视,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把满足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摆在工作的中心,思明区前埔北社区工会引进了霞辉安养专业社工机构,以普惠性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设立思明早教前埔北分点,在家门口为工会会员提供家庭病房、四点钟课堂、早教等服务;邀请4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婚姻情感分析师等党员志愿者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为企业职工提供免费心理辅导、情感疏导。社区“职工书屋”藏书2万多册,涵盖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历史、文学、百科等6大类图书,帮助青年人在工作之余找到精神慰藉;社区党委还主动将28名工作人员集中到100多平米的大厅办公,腾出近900平米空间建设“家庭关爱中心”,为企业职工提供健康自助检测、健身、棋牌、书法、乒乓球、手工、午休等日间照料服务。

除了服务职工,思明区总工会每年都为新任工会主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镇街工会干部以及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提供“送教上门”、“订单培训”等关于政策法规、工会理论与业务知识、工会重点工作、做群众工作等能力培训。探索基层工会主席职业化、社会化道路,健全工会专干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

建和谐劳动关系 保障职工

3月17日下午,思明法院劳动法庭巡回审判点在思明区总工会正式挂牌设立。由厦门市思明区法院滨海法庭(劳动法庭)审理的“厦门XDB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诉吴某劳动争议”一案作为首案开庭审理,思明区的工会代表、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及劳动关系专家等近百人亲临法庭现场,旁听了一场严肃的劳动争议案件庭审过程。庭审过后,厦门市人社局法规处处长关庆勇还就庭审案件,为现场工会干部进行以案说法的辅导。

“法庭深入工会,让我们能现场旁听,直观地面对法律,更有切身体会。”思明区职工法律援助工作者范仲杰说。这是思明区总工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幕,加强从源头参与,注重维权宣传,保障职工切身利益。薛钧丹表示,像这样的“法庭大课堂”每个季度都将举行一次。

厦门市总工会巡视员、副主席杨中华认为,这种形式的以案说法大课堂能够在全市各区总工会形成常态机制,让职工有机会有平台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让投资经营者更好地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让劳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才能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从3月开始,思明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区商会共同启动“要约行动”,推动规模以上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三方组织街道和企业建立起民主管理工作队伍,并加强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目前,完成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达238家,覆盖企业21727家,涉及职工344025人。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更体现在对职工的保障和关怀中。近期,思明区总工会正为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集中办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为了让更多职工能享受到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项目带来的实惠,帮助患病职工减轻医疗负担,给予困难职工更多帮助,区总工会统一印制了宣传单,分发到基层工会和会员手中。同时采取企业为职工办理一份保障,工会给予一半补助的做法。

思明区莲前街道某企业职工林女士前阵子身患大病住院,在住院期间,莲前街道工会联合会专干张玉榕记得她办理过医疗互助保障项目,于是主动关心并提醒林女士可以申请医疗保障补助金,没过多久,林女士就收到了3万元的大病补助款,减轻了家庭负担。2014年以来,全区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单位达315家,参保职工32415人次。

加大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力度、健全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帮助农民工进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实现同工同酬、同工同权;做好职工信访工作,定期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和病困劳模,高温盛夏组织送清凉慰问活动,“金秋助学”对参加中、高考及在校困难职工子女进行资助和慰问;深入实施“关爱女职工”行动,为集中住宿职工设立“洗衣房”,鼓励扶持企业设立哺乳室……从工作推介到维权帮扶,再到慰问关怀,思明区总工会始终把竭诚为职工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工会成为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让工会干部成为职工最贴心的“娘家人”。

“目前,思明区已经率先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换化为特点的新常态,既面临着转型发展和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也面临着中央支持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卢秀萍认为,全区各级工会组织要与全区人民一起,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才能在全面推进幸福思明的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地方工会报道
新闻检索:    

全总要闻

全总发布会

劳动观察